消极心理采访对象的应对技巧
2023-11-10黄桦
□黄桦
每一次新闻采访都可能遇到不一样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想顺利完成采访任务,采集到理想的信息内容和答案数据,就需要去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在采访中可能会遇到处于各种心理状况下的采访对象,其心理状况表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的会做出一些有意无意的消极动作,或者抗拒动作,有的会精神亢奋、滔滔不绝。在面临这些不同反应的时候,就应该对采访对象的情绪进行辨别,或安抚,或顺势利用,从而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就需要去掌握相应的情绪管理手段,以及矫正采访对象消极反应的技巧,这样才能够保障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有所应对。通常情况下,这些采访对象的各种心理反应都会在语言和肢体动作上表现出来,可以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法,具体的分类和方法总结如下。
逆反型。美国心理学家布瑞姆认为,每个人都有试图维护自己的行动自由,一旦自由受到威胁,就会尽力恢复;当外在压力增加并对自由产生威胁时,个体会拒绝遵从,或做相反的事,以保护自己的行动自由。该类型采访对象的反应主要表现较为强硬,一般情况下,采访对象在与记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对于记者的问题和来访表示拒绝,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态度极其冷淡,且不愿意回答问题和故意岔开话题,同时表情里也会带着某种情绪。在面对这种采访对象的时候,记者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从气质类型上进行判别,有计划地去设计有效的采访方法,分析该采访对象产生这种抗拒和对抗心理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对于记者来说,首先要换位思考,如果你作为采访对象,你最希望对方怎样了解你,怎样走进你的内心,与你同频共振。换句话说,就是你最想展现哪些方面。记者应该从这些方面去进行深入挖掘,给受众带去他们最想要的信息。再有就是记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让采访对象积极的发言,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即使采访对象在讲述过程中情绪有强烈的变化,记者也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采访过一位著名音乐家,他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旅居海外,但心中始终热爱着祖国,只要有巡回演奏的机会总会在演出的最后演奏一个保留曲目,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作品,倾诉着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改革开放后,他终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这时候,他成了记者追逐采访的对象,他的过往经历也成了关注的焦点。那次采访被安排在他的演出结束之后,当有记者问及他曾经的过往时,笔者发现他对过往的事并不想作过多的回忆和评说,要么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带过或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要么干脆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笔者认为,此时这位音乐家更多的是想通过他的音乐向他热爱的祖国和热爱他演奏的听众表达他的感激。他希望通过记者的采访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音乐,以及弹奏中真正流淌出来的内心真实情感。于是,笔者就问他:“这首曲子您弹奏了几十年,您能说说再次在祖国的土地上弹奏它时,和在世界巡演时的舞台上演奏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听到这个问题,只见他先是一愣,静静地看了笔者几秒钟,然后看到他眼里闪过一丝兴奋的亮光,一下子打开了心扉,越说越激动,甚至眼中涌出了泪水。由此可以看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时需要从一个探寻者转变成一个倾听者、知心者。
抗拒型。抗拒型的人会对他人的防范意识较强,会把身边所有的人都当成将要伤害他的人。抗拒型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内心缺乏安全感,但实际上他们很脆弱。在采访时,如果记者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充分掌握采访对象的第一手背景资料,很容易出现的冷场甚至当场遭到拒绝。
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除了做好必要的功课以外,记者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和话题,来让采访对象进行问题的阐述。假如采访对象在发言的过程中过于活跃与兴奋,记者可以通过一些礼貌性的语言适时打断采访对象,引导采访对象进行预设问题的回答。如果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记者需要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背景调查,了解被拒绝的原因;如果是对记者有偏见和成见,就需要从内心深处坦诚而直接地表达自身的采访意愿。
多年前,笔者临时接到一个采访任务。采访对象曾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歌手,由于某些负面的事情被记者曝了光,声誉在歌迷的心中一落千丈。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一次他随某演出团体来南昌演出,记者来到他下榻的酒店想要采访他。他一听说是来采访,非常抗拒,连门都没开。笔者反思,如果在采访前能与他身边的人进行沟通,说明采访的问题只限于这次演出以及他今后演唱之路的思考,让他打消顾虑和抵触情绪,而不是贸然前去采访,很有可能会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谦虚型。此类型的采访对象一般都是较为优秀或先进的群体,在他们心目中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少了内心的纠结,而是多了更多的坦然,这是他们最令人敬佩的智慧与本性,也是他们最为厉害之处。该群体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并不会夸大自己的突出事迹进行过度宣传,所以就会从行为上和心理上对记者提出的问题非常谨慎。记者在面对这种采访对象时,一般要提前去接触采访对象,了解他们的情况。记者进行心理分析的时候,一般都会从职业上来进行划分,利用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然后选择正确的切入点,让采访对象进入更好的精神状态。采访中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设计,并且和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能够在采访时,减轻采访对象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轻松地回答问题。另外,为了让受众全方位地了解采访对象,除了让大家了解他的成果及成长经历之外,提问要围绕他身边的事情进行展现,这些问题看似与主题关联不大,但是却能够由浅入深、由远及近,让访谈渐入佳境。
如有一次采访江西省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采访前笔者做了很多准备,从她的成长经历到她的演艺生涯的发展,以及她从艺多年的奋斗历程。这些话题她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多次,程式化的问题很快就说完了但总觉得不够精彩,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后来记者从她的喜好来谈,像她喜爱的颜色、服装的搭配,与身边朋友的相处之道及对南昌美食的偏好等,让受众全方位立体地全面了解她。那次采访氛围非常轻松,整个采访过程都是笑声不断,节目播出后效果不错。
冷漠(愤慨)型。冷漠的人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独立思考和独自决策,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干扰和影响,给人以固执或者较为自我的印象。冷漠、愤怒本身不过是情绪的一部分,时常伴随着其他的情绪,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此类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会出现冷漠或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化会导致回答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记者在面对这种采访对象的时候,对采访对象的行为举止和语言习惯都需要去重点关注,及时了解对方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寻找更多新闻亮点。这样有助于掌握主动,让采访对象愿意接受采访。
有一次记者采访在南昌举办的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来到众多领队和教练看比赛的看台。有个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想要采访的那位教练,就兴奋地走了过去。没想到,这个教练看了那个记者一眼拒绝了采访要求,记者沮丧地走了。此时,笔者也走了过去坐在这位教练的身旁,与他一起看比赛,还不时向他请教比赛现场的双方比赛情况。过了一会儿,笔者提出希望他能够在这场比赛结束后就竞技双方的实力以及背后艰苦训练的过程,给受众作一番讲解。没想到,教练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要求,采访结束之后,他又回到看台上继续看比赛。另外,每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动态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还要考虑到采访现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一般情况下,在与他人接触时第一印象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记者需要在着装上去进行相应的准备,要和采访环境相配。例如,在办公室较为正式的采访环境中,就可以选择穿颜色较为深沉的正装;倘若是工地等室外环境,就可以选择一些较为休闲的运动装以及工作服,才能够让采访对象更好地进入到问题的回答状态当中。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当采访对象受到干扰难以稳定情绪,或者在回答问题时引发痛苦回忆,会对当前的采访产生排斥和厌恶心理。所以记者在进行采访任务的时候就需要重视适当的采访时机。
再次,要选择恰当的访问场所。访问场所的选择往往有利于采访对象减少采访的紧张感以及保持情绪的稳定。例如,记者在对学生进行采访时就可以采取教室和操场作为访问场所,在对工人进行采访时就可以把工厂车间作为采访场所,在对农民进行采访时就可以选择田间地头作为采访场所。
总而言之,新闻从业人员如果能掌握些心理学知识,就能够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分析,让新闻工作者在观察到对方相应的行为和动作时,针对性地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来引导对方去诉说内心客观且真实的想法,才能够保证采访数据的真实,才能够更好地让新闻工作者的采访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心理学是新闻采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