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企业的长青密码

2023-11-09波士顿咨询公司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青家族企业经理人

家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想要真正实现“基业长青”并非易事:中国与欧美均有调研数据显示,家族企业仅约30%能传承两代,约10% 能传承三代。

从企业管理的视角出发,家族企业如何避免“富不過三代”,实现基业长青?

在企业愿景、价值观与战略层面,家族企业与一般民企的经营管理智慧是相近的,“行业属性”比“家族属性”更强。同时,家族企业在治理与管理机制上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例如,在所有权层面,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需要关注家族控制权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平衡;在管理模式层面,家族企业要尤其关注管控与放权之间的平衡,实现“守业”与“创业”并进。

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及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家族企业需要围绕着权力传承,建设“系统工程”。

中国家族企业应做好治理与管理机制建设,治理权力分配、管理权力分配、谁拥有权力、如何用好权力四大议题,共同组成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四大支柱。(见图1)

稳定的所有权结构是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 ,这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关注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情况。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家族在守护企业价值观、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上发挥着“北极星”般的指引作用。

在企业日常决策中,适当集中的所有权有利于加强企业战略定力;在危机时刻,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更是防止企业分崩离析的基石。

许多中国家族企业在发展早期都存在产权不清晰或不集中的问题,家族可选择增加家族的股权占比来加强控制权。

向外部募资时,家族尤其要注意守住股权占比底线,或通过股权结构设计来保护实际控制权(如A/B 股、优先股、一致行动协议等),在与更多投资者分享收益的同时,保护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是警惕家族内部所有权分散带来的风险。

随着家族开枝散叶,企业所有权可能被不断稀释,如不加节制,可能导致接班人对企业的掌控力不足。

为防范此类风险,家族可对股权继承与转移行为进行规范,或按需从部分家族成员手中收购股权,确保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此外,家族也可以通过成立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确保股权不被分割。

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家族企业存在几种不同的治理模式。

在中国,大多数家族对企业经营权的掌控愿望较强,“家族治理模式”是最常规的选择。

这种模式下,由家族成员担任核心管理层,深度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掌控企业各类决策,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重叠。

若家族内部冲突较多,或下一代接班意愿与能力较弱,家族企业可能需要考虑“职业治理模式”,即家族成员通过董事会把控企业方向,而核心管理层主要由职业经理人担任,既保持一定的家族参与度,又借助经理人的能力来拓宽企业的发展潜力。

这一模式要求家族企业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与家族成员长期共事的“泛家族群体”。

此外,部分家族企业对于企业经营权的掌控愿望较弱,倾向于选择“家族投资模式”,即家族成员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仅保留股东身份,企业治理更依赖外部投资者、独立董事以及监管机构 。

据研究,在欧美地区,家族企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家族参与度的下降 ,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呈现相反趋势。

十几年来,大量中国家族企业已从单一主产业向多元化业务组合管理转变;同时,家族企业纷纷推动数字化、国际化等变革。

不论从“单核”到“多核”,还是变革下的新旧能力转换,都对集团总部的定位与平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多数中国家族企业受制于“强管控”的惯性思维,全面管理业务的日常运营决策。

在过去的“单核”业务阶段,家族高层尚有精力与能力处理大量管理事务;“多核”业务下,事无巨细的管控不仅让家族高层感到力不从心,还会遏制业务发展创新的活力,更不利于人才能力的培养,给代际传承带来了更高的风险。对于很多中国的家族企业而言,适当放权成为当务之急。

“放权”绝非易事,为了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家族企业需要“四步走” 建设集团中心 。

打造集团中心的第一步,是明确集团总部的角色定位,即总部发挥何种价值、保留哪些关键权责。

多数中国家族企业过去采用的总部定位为“全面管理者”,对各产业采取“一刀切”的强管控。面向未来,家族企业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将总部定位向“战略指导者”“职能领导者”或“平台支持者”等角色转变 。

总部定位与管控模式相辅相成。

从“运营管控”向“战略管控”过渡,家族企业需系统性梳理集团总部与各产业之间的权责界限,把握好收权与放权的平衡。

在放权过程中,家族企业还需谨慎处理权力交接,遵循循序渐进、过程可视、反馈及时及制度化流程的原则。

在适当放权的同时,集团中心还需要增强平台能力,为各产业提供“指引”与“赋能”。

一方面,家族企业需要构建“总部大脑”,在战略指引、干部锻造、风险把控等方面,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家族企业也要在总部完善共享服务职能(如财务、人力、采购等),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赋能支持。

从“单核”业务到“多核”业务,家族企业对于不同产业之间在资源分配、业绩考核、激励机制上要进行差异化管理,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微妙平衡。

同时,家族企业还要思考如何在不同产业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相关多元化的竞争优势 。

对于中国家族企业而言,代际传承是一件既重要又紧迫的议题。

继任领袖锻造成为家族企业的必修课,包括两大议题:一是“选”,即如何选拔产生下一代领袖;二是“育”,即如何培养潜在领袖群体。

家族企业最理想的接班人,应当既有突出的能力(继任风险低),又能守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长期利益(代理风险低)。

现实中,家族企业往往面临权衡取舍:家族成员接班的代理风险较低,但继任风险较高;外聘职业经理人的代理风险较高,继任风险较低;内生培养人才则介于二者之间。

家族企业要对不同候选接班人的继任风险、代理风险进行评估,还要结合外部市场与内部机制建设情况,评估企业对于这两种风险的承受程度,并依此选择最为合适的接班人。

为确保代际传承顺利过渡,家族企业还需将“领袖产生”引入规范的议事与决策流程,借助家族治理机构,在家族内部就传承议题达成共识。

对于领袖群体,更重要的是保证“有的可选”。家族企业需提前布局领袖培养,保障潜在领袖群体的质量和数量,降低接班人上任后的代理风险或继任风险。

家族成员的领袖锻造,包括价值观塑造与能力培养两大方面。面向未来,可从三方面做好家族成员的能力培养:

按照各个成长阶段规划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包括少年时期的智慧启迪与兴趣培养、青年时期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正式进入家族企业后的历练锻造。

代际传承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正式交接之前,家族接班人需要充足的时间在实战中自我成长、适应新角色。

重视对家族成员的兴趣引导与因材施教,不限制他们追求个人兴趣爱好,也积极引导有潜力的家族成员参与家族企业事务。

同时,家族企业要完善职业经理人的领袖培养机制,培养一批能力卓越、价值观认同度高的职业经理人。

在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双线并行培养的过程中,家族企业要注重在纵向维度上的延续性,即充分认识到领袖培养是长回报周期的议题,以长期思维坚定投入;也要注重在横向维度上的互补性,力求形成领袖群体的能力互补、背景互补与风格互补。

这样,才能为家族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不同挑战做好准备。

随着业务版图扩张,即使在家族控制程度很高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他们不仅能填补家族人才的数量缺口,更能补充家族成员所不具备的能力经验与“局外人视角”。

然而,职业经理人的长期奉献并非理所当然之事。

构建“泛家族群体”的前提,要从物质与精神全方位提升职业经理人与家族的绑定程度,牵引他们长期服务于家族企业,并降低代理风险。

对于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手段,德国某传承超过百年的工业企业,会随着其职业阶段不断跃迁(见图2)。

在这一时期,家族企业应注重为这些职业经理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求,并为其规划有吸引力的学习锻炼机会与职业晋升通道,牵引他们成长。

进入这一阶段,家族企业要更加注意职业经理人对职业理想与身份地位的追求,赋予他们对等的责权范围,并不吝给予口头赞赏与正式荣誉。此外,还可通过长期股权激励,加强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的利益绑定。

在这一阶段,薪酬、地位、股权已经成为家族企业对他们的基本承诺,真正能够激励他们的是对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的追求。

这一阶段,他们在家族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逐渐退居幕后,但家族企业可以赋予他们适当的监督权,在识人用人与重大决策上发挥余热。

本文节选自《基业长青:中国家族企业的东方智慧与长青之道》,作者为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资深合伙人廖天舒,全球合伙人阮芳、黄一超,咨询顾问潘凝,编辑中略有改动,经授权刊载。

猜你喜欢

长青家族企业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长青荣耀三十载
Analysis for Transm ission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w ith Graphene Using Equivalent Circuit M 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