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洲区青鱼全产业链模式构建与推广应用

2023-11-09陆文燕高培国张枫卢义珮

江西农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秀洲区青鱼渔业

陆文燕,高培国,张枫,卢义珮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嘉兴 314000)

秀洲区水域资源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是浙江省的淡水鱼主产区之一,渔业在全区农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该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秀洲区渔业在调整结构、提高品质、创建品牌、构建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秀洲区王江泾镇2001 年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浙江省“青鱼之乡”,2007 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水产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的称号,2012 年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为“中国青鱼之乡”称号。近年来,秀洲区青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青鱼之乡”名副其实。

青鱼,又叫黑鲩、乌青、螺蛳青等,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秀洲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秀洲区青鱼养殖历史悠久,从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7000 多年前的文物中,就曾发现许多青鱼骨片,20 世纪90 年代秀洲青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青鱼国家级标准化项目的落实、现代渔业园区的创建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的有序推进,现代绿色渔业突飞猛进,青鱼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夯实,青鱼养殖结构模式得到极大优化,青鱼加工流通体系日益成熟,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促进青鱼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 年秀洲区青鱼养殖面积已达到8390 亩,预计年产青鱼7520 吨,年产值16157.3 万元,总利润约4897.6 万,堪称全国规模最大的青鱼养殖基地。

1 秀洲区青鱼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1.1 重视种质种苗基地建设

做好种质种苗基地建设工作是青鱼养殖的重要基础,秀洲区拥有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以及省级青鱼良种场,具有良种青鱼养殖绝对优势。秀洲区的浙江嘉兴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占地面积532 亩,设立了生产管理区、加工展示区、原种保种区、良种繁育区、生态养殖区和尾水处理区等功能区块,定位为国内设施水平一流的四大家鱼原种场,将有效推动全区青鱼养殖良种化进程。两大育种繁种基地给予了青鱼产业发展有力保障。

1.1.1收集并保存优良种质源

严格按照农业部《青草鲢鳙鱼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原种培育。

1.1.2做好青鱼良种选育与繁育

以浙江嘉兴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的原种青鱼为亲本,结合秀洲省级青鱼良种场的自身技术特点,采取选择育种的方法对现有青鱼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1.1.3利用杂交优势开展适当的杂交育种

制定不同阶段的优良青鱼品种选择目标,坚持长期选择,并通过不同品系之间、人工选育品种与野生种之间的适当杂交,筛选出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优良品种。

1.1.4为种质资源提供保证

进一步完善青鱼异龄鱼种混养和与其他品种鱼类合理套养的数量、规格及搭配比例研究,形成适合秀洲区水域特点的青鱼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基地年繁育青鱼鱼卵8800 万粒,青鱼鱼苗6050 万尾,销售4300 万尾,培育青鱼夏花189万尾,销售152.7 万尾,为秀洲区青鱼养殖提供了有力的种质资源保证。

1.2 全域标准化养殖提质一产

秀洲区是农业部、国标委以及浙江省青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区,推广国家级、省级青鱼标准化养殖核心示范面积5770 亩,辐射2620 亩。秀州区在投入品管理方面实行鱼种、饲料、渔药三统一,在质量安全监测方面坚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各项指标均达到GAP 认证标准要求,达到国家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要求;严格实施生产管理标准,在项目实施区域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包括水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巡塘控制程序等12 项程序;健全了技术标准体系,即根据《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DB33/496-2004《无公害青鱼》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养殖技术规范,并形成简洁明了的可行操作标准,制作技术标准模式图发放到各养殖点,有效管理青鱼的标准化养殖;健全了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要求对产前池塘、水体准备,产中鱼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一一进行记载,而产后的销售则要求有销售合同以及销售记录,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记录体系,保证了秀洲区全域青鱼养殖的标准化程度。

1.3 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要选择标准化生产基础好、产销成熟、技术完善、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基地作为项目示范点,嘉兴市养鱼场、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建平淡水鱼养殖场等五个点的中心基地符合该要求,被选择为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试验总结,形成养殖、营销等示范模式,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水产技术人员对辐射养殖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宣传推广精品青鱼养殖优势,指导规范养殖。倡导养殖户科学用药,普及水质的调控、应用微生物制剂以及综合防治病害技术,结合利用鱼塘底部增氧、“跑道”循环水养殖、品质青鱼干加工等先进实用养殖技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4 加强科技投入

一是积极开展渔业产学研协作。进一步加大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作力度,深入开展青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质青鱼苗种繁育、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全鱼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发,为青鱼产业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渔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微生态制剂调水、池塘流水养鱼、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在青鱼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把科技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助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三是启动智慧渔业试点建设。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鼓励对渔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进行物联网改造。以“互联网+渔业”为抓手,以物联网技术为手段,开展智慧渔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建设。

1.5 成熟的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秀洲区青鱼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不断加快,大批集“产供销、种养加”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青鱼养殖企业通过大力发展青鱼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在青鱼产品的开发上,与大专院校联合提升淡水鱼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出适合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青鱼之乡”农业特色产业,青鱼主产区王江泾镇还对使用统一品牌“王江泾”水产品集体商标的企业推行王江泾青鱼干企业标准,凡是符合质量标准的王江泾青鱼干均可以“王江泾”品牌统一上市。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还出台了产业政策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化运作与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淡水鱼加工产业水平整体提升。秀洲区成功建成了规模200 亩的梅家荡青鱼加工产业园,体现“产业集群驱动型”模式,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产业园区或物流园区集聚,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或优势农产品的基地化生产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服务基地+区域农业”的产业体系。在梅家荡青鱼加工园引进了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化运作与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使青鱼加工制品从原来单一的青鱼干拓展到冷冻调理制品、醉鱼干、熏烤休闲食品、速冻脱脂鱼片、青鱼内脏等青鱼加工系列产品,有效丰富了青鱼加工制品种类,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产业的凝集效应。

1.6 从品牌到文化,发掘产业链拓展的巨大潜力

1.6.1发展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

目前,秀洲区拥有青鱼加工企业22 家,年加工青鱼25 万条,创产值6000 多万元。共注册渔业商标23 个,包括“嘉荷池青”“诚兴”“梅家荡”“杨溪”等,品牌战略的实施为青鱼产业健康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品牌化运作与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实现淡水鱼加工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按照渔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着眼“产业集聚、提档增值、品牌培育”的总体目标,加快自主创新,着力推动青鱼等水产品加工结构调整,补好精深加工短板,加快推进青鱼精深加工业发展。几年来当地青鱼品牌建设的势头良好,先后创建省名牌产品3 个、省著名商标3 个,市名牌产品4 个、市著名商标6 个,获得GAP 认证1 家,有机食品认证3 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11 个、认证面积7424 亩,产品认证40 个,区域公共品牌2 个。以上举措使得青鱼加工产品经济效益提升明显,青鱼正游出秀洲,游向全国乃至世界。

1.6.2发展休闲渔业,拓宽产业思路

秀洲区依托渔业产业、“中国青鱼之乡”、渔俗文化、湿地观光等资源,积极开展网船会、开捕节、“青鱼王”评选等涉渔活动,推动青鱼产业与旅游观光、民俗民风、健康养生、科普教育、休闲养生等三产加快融合,进一步丰富渔业新业态、拓展渔业新空间,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2 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个,每年举办网船会、开捕节,“吃鱼、赏鱼、戏鱼”,发展“农旅产业”,以北部两镇独特的地理优势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拓展青鱼产业方向,为产品销售带来新市场。

1.6.3培育特色渔乡小镇、村,发展“渔文化”

秀洲区依托王江泾镇特色优势渔业产业和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湿地渔业,按“产业有特色、渔俗有传承、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培育集湿地农业、现代渔业、种养结合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渔乡小镇”。并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同时定点“梅家渔村”为特色渔业村,与梅家荡青鱼加工产业园连片,打造集青鱼养殖、青鱼加工、休闲渔业、渔民民宿渔家乐和渔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渔业村区。通过特色渔村、特色渔业镇、“中国青鱼之乡”的打造做大产业集群,增强综合竞争力,立足青鱼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在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和渔俗文化等领域大胆创新。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湿地农业特色、渔业文化底蕴,启动特色渔乡小镇建设,将青鱼产业打造成一条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美丽产业带,加快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青鱼产业,拓展青鱼产业链,实现青鱼产业可持续发展。

2 秀洲区青鱼全产业链模式构建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截止到2023 年,秀洲区青鱼全产业链模式共推广面积8390 亩,年青鱼总产量7420 吨,年加工青鱼25 万条,创产值5670 万元,推广总产值18284 万元,推广总效益5897.6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2 社会效益

青鱼全产业链模式的推广应用开创了青鱼产品新市场,丰富了渔业产业资源。同时实行原良种生产、推行标准化养殖、循环水养鱼、信息化技术等,符合生态渔业、现代渔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秀洲区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可以提高该区水产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了“中国青鱼之乡”的内涵,从“吃鱼、赏鱼、戏鱼”到丰富的渔文化青鱼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完成后,可进一步带动全区养殖产业的健康合理发展,对提升秀洲区渔业产业层次和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已初步形成了集种苗培育、示范引种、加工营销、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渔业经济全产业链。青鱼是秀洲区的农业特色品种,区域内已陆续建起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省级青鱼良种场、国家级青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浙北水产品交易市场等,初步形成青鱼产业“原种保护—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加工销售—休闲渔业”的全产业链。青鱼产业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潜力、产业链完备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青鱼及其加工销售产业链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也是秀洲努力打造的农业精品特色工程。

2.3 生态效益

通过推广青鱼标准化养殖,环境友好型养殖,循环水养殖,微生物、水草调节水质技术,底部增氧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鱼塘环境,确保低碳环保,降低甚至杜绝养殖污染,降低青鱼养殖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威胁,同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完善青鱼全产业链,发展休闲渔业、农旅文化等绿色经济,能在优化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渔业产出,实现生产发展、生态文明以及渔文化的和谐统一、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秀洲区青鱼渔业
离我远点儿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青鱼石的独特魅力
新常态下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嘉兴市秀洲区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侧逆光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