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兴仁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路径
2023-11-09夏顺颖
夏顺颖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贵州 兴仁 562300)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路径。兴仁市自然条件优渥,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汲取休闲农业条件较为成熟区域的优点,探讨适合兴仁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路径。
1 兴仁市基本情况
兴仁市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接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全市土地面积1785 余平方公里,辖18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62 个村,2280 个村民组,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16 个民族,总人口52.8 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3%,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兴仁市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薏仁米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牛肉粉之乡”“2019 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等荣誉称号。
2 兴仁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兴仁市目前主要的休闲农业发展基地有: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坝区葡萄园、马金河景区、绿荫河景区,为了分析该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文根据这几个基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分析。
2.1 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坝区葡萄园
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坝区葡萄园种植面积约300亩,并围绕葡萄园建设了儿童乐园、陶艺坊、葡萄园生态餐厅等,是一个集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园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发展基地。2018 年,真武山街道根据群众的意愿,并征求农业专家意见,组织村两委干部分赴云南弥勒、浙江宁波和慈溪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决定在马家屯坝区发展葡萄产业。为以“一樽红酒”为核心的葡萄园种植基地绘制了发展蓝图,建设葡萄园生态餐厅、酒庄、酒厂等项目,实现葡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并以葡萄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打造了一个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按照“村社合一”模式,采取村合作社以土地资源入股占股24.5%、街道扶投公司收购大棚占股24.5%、投资人折合630 万元资金占股51%的方式,组建成立了贵州盘江红酒业有限公司。
经过几年的发展,贵州盘江红酒业有限公司催生出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产业培育、就业培训实践基地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体,解决了13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坝区葡萄园已成为集现代农业观光、名优葡萄品种展示、葡萄文化欣赏于一体的产业园,推动了兴仁市高端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2.2 马金河景区
马金河旅游景区,位于兴仁市北侧,属城北街道办事处管辖,距城区2 公里。景区面积30 平方公里,总投资3亿元,是国家3A 级景区。马金河犹如一条玉带贯穿景区全境,沿河林海山环水绕,自然和村寨浑然一体,环境清雅。政府充分发挥马金河资源优势,坚守生态与发展底线,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按照农旅相融、产村融合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全力把马金河景区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户外健身、民族文化体验、长寿康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3 绿荫河景区
绿荫河景区位于巴岭镇,是以巴铃河为动脉发展的景区,是结合绿荫河的山、水、林、田资源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类景区。当地政府投资3.8 亿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巴铃河进行综合治理,使其集防洪、景观功能为一体。以水为邻,营造亲水空间,特别是利用高水位进行蓄水形成的人工亲水浅滩,可以让到来的游客在戏水过程中体会到水生态保护的意义。同时该景区还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雨污分流。
“香樟树上长青藤,藤缠树来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这不仅是刘三姐传唱的美景,也是在绿荫河景区中可看到的动人景观。景区内树与藤汇聚生长,有金丝榔、硬壳榔等珍稀树种,也有巴铃石楠、翅荚香槐、榕叶冬青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树种。据统计,这里的树种多达261 种,其中很多树有上百年历史。因此在绿荫河景区流传着“山上的百年老树,山下的百岁老人”这样一句话。
2.4 存在的问题
从黔西南州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发展休闲农业条件最为成熟的区域是依托万峰林和马岭河峡谷的区域,尤其是环万峰林-马岭河峡谷“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万峰林景区内,景区原住民发展休闲农业,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仅让游客享受到田园生活,还让自己腰包鼓起来。因此,就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坝区葡萄园、马金河景区和绿荫河景区这三个集农业生态观光、户外健身、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胜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兴仁市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在宣传与提供当地的乡村文化、田园生活体验等方面存在欠缺。
3 兴仁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化措施
3.1 依托乡村文化旅游
3.1.1打造休闲田园农业
乡风民俗及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指将当地特有的乡村田园风光与原生态的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作息等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让游客可以参与到农户的农业生产种植、采摘的过程,在原生态的田园生活体验中,感受当地的乡村文化,让游客在与大地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忘记工作、生活压力带来的烦恼。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节日,如瓜果采摘节、鲜花采摘节、水稻种植节,或者举办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节等体验好、互动性强的活动,以此来打造好休闲田园农业。
3.1.2开设环保农家乐
环保农家乐是从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衍生而来,原始的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原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田园生活方式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而环保农家乐,是在原始农业观光农家乐的基础上,把现代因素、文化因素和环保因素融入进来,建立新型的环保农家乐模式。在环保农家乐模式中,不是简单地满足游客吃住行问题,而是要让游客在吃好、住好、玩好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这要求当地居民提高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更好地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真正目的。
在开设环保农家乐建设乡村的同时,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还应符合当地政府的具体规划,要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形成富有创意的品牌。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建设的热情,同时也能保证乡村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最近大火的淄博烧烤,我们不难看出,在吸引到前来旅游的游客时,要在保持服务质量和保证品质条件下提高乡村旅游性价比,让游客感到物超所值,才能吸引游客复游。就像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农家乐休闲模式,前去的游客仅花十多元就可以获得两人份的蛋炒饭,游客吃饱喝足后,还可以在附近体验采摘的乐趣,因此,即使是在油菜花还未盛开的季节,也能吸引到众多游客前去体验。
3.1.3实现村落发展
村落发展主要是把当地的古村村落或者是把传统特色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让传统村落实现“活态”传承,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对于有特色的古村村落,一定要在古村村落原始的自然文化基础上,利用发展休闲农业的契机,大力发掘传统村落中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推动古村村落保护实现“活态”传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传统村落和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业态提升,实现对环境的统筹保护利用,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地村落的文化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对古村村落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特色开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文化,还能让当地居民创收。
3.2 加大休闲农业宣传力度
3.2.1运用传统媒体渲染宣传氛围
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播放宣传片、宣传标语,宣传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举办的重大活动、现有的休闲农业取得的突出成效,也可以宣传比较好的发展经验和先进典型案例等,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浓厚的氛围。
3.2.2用好新媒体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挥其受众广、传播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向社会发布举办的各类农事节庆、活动等休闲农业热点信息,增强休闲农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旅客前来体验。例如,近两年来,兴义万峰林景区在各个新媒体上的宣传视频数量比之前多很多,在多个视频中出现了“苗疆少女”和新媒体“网红”身穿民族服装置身于万峰林景区内的油菜花海中的画面,布依文化和景区景色的碰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不仅丰富了万峰林的产业类型,也提升了万峰林景区在互联网上的热度。
3.2.3突出重点地域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在办公场所、公路沿线等区域,通过标语、横幅、挂图、宣传画、春联等形式宣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息,营造浓厚旅游氛围,不断强化宣传效果。
3.3 发挥休闲农业生态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兴仁市占据得天独厚的自然优越条件,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在浓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上,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生态优势。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不仅要实现“村村通”,还要把通往村寨的路修得平坦、宽敞。二是做好绿色亮化工程建设,在路边做好绿化带的规划设计,在闲置场地或古老建筑旁都需要种植草坪和观赏性强的绿植。三是做好民宿建设,装修好农户房屋,做好民宿产业工作。四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给游客好的体验,从而留住游客。五是相关部门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摸排村寨污水排放情况,如发现问题要制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4 总结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更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但是这种模式的发展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寻找一条适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一发展模式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