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2023-11-09刘中奇
刘中奇
(山东省莱阳市河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莱阳 265206)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应该在西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此确保2022 年大豆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扩增至2200 万亩以上。为响应政府号召,山东地区在保证玉米不减产情况下,选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探索大豆玉米“一季双收”新途径,选择适合的大豆、玉米品种和行株距,实施精量化技术方案,保证大豆、玉米稳产增产。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概念与应用优势
1.1 概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通过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植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适于机械化作业,是能够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轮作,作物间和谐共生、“一季双收”的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共生时间大于全生育期的1/2,同时大豆生长中后期受共生玉米作物影响较大,尤其在空间节约利用方面,可充分发挥玉米植株边行优势,提高空间利用率。
1.2 应用优势
1.2.1政策优势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印发《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农村要情》《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等相关政策,均涉及到玉米、大豆种植技术,且多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出现,鼓励民间加大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在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实施玉米、大豆间作套作,这一方案是农作物耕作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同时可利用西南、华南、黄淮海和东北地区产油优势,在新农艺新技术应用下,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
1.2.2产出优势
当前我国已经推出玉米大豆间作百亩示范田和千亩示范田[1]。其中,四川省仁寿县百亩示范片带状套作玉米平均亩产650 kg,带状套作大豆平均亩产128 kg;四川省西充县百亩示范片带状套作玉米平均亩产648.6 kg,带状套作大豆平均亩产147.3 kg;2022 年山东莱阳完成7350 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生产目标,发挥大豆玉米间作优势互补、和谐共生效能;2022禹城市构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3.46万亩示范区,实现“一亩双生”丰产丰收目标,为全国探索复合种植禹城样板;淄博市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大豆亩产125 kg,玉米亩产650 kg,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1.2.3技术优势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玉米单一种植和大豆单一种植相比,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的前提下,多收一季大豆[2]。同时该种间作技术可高效利用光能,发挥玉米带间距边行优势,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再加上该种间作技术以冠促根,可保证间作过程中高效利用氮、磷元素,玉米、大豆根系互作,根瘤固氮量增加,可调控根系土壤生态,最终改善土壤微环境,使得氮肥利用率提高到85%,磷肥利用率提高34%。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大豆玉米品种时应该以“玉米紧凑、大豆耐荫”为原则,科学选择品种,其中紧凑型玉米是指植株叶片与茎的夹角小于15 度,整个植株形态呈菱形,上下部叶片较短,群体透光系数约为0.62 ~0.67 的玉米,与平展型和半紧凑型玉米相比,其透光性更好,光合作用更强,每亩可种植4500 ~5000 株左右,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较高,如农大372、胜风1 号、登海511、登海618、登海533、连胜253 等玉米品种;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保证大豆耐荫,分枝少,中后期抗倒伏能力强,选择单株粒重10 g 以上的中早熟大豆品种,如石豆936、邯豆13、郑1307、齐黄34、中黄39 等大豆品种。
2.2 扩间增光与缩株保密
扩间增光指通过优化玉米、大豆带间距离,改善农作物的光环境,提高大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以2 行玉米带和2 行大豆带复合种植为例,玉米植株之间间距约为40 cm,大豆植株间距约为40 cm,大豆和玉米之间间距约为60 cm,如果是2 行玉米和3 ~4 行大豆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带宽约为100 cm,玉米带宽约为40 cm,玉米带和大豆带间作距离约为70 cm。缩株保密指大幅度缩小玉米株穴距,适当缩小大豆株穴距,不能只以玉米或大豆占地面积来设计种植密度,而是以全田面积设计玉米缩株保密方案,以此达到清种密度的70%~100%,其中,玉米行株距在10 cm×40 cm 左右,大豆行株距在10 cm×35 cm 左右。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密度4330 ~4760 株/亩,大豆密度8660 ~9530 株/亩,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大豆双粒穴播。
2.3 减量一体化施肥
通常情况下,玉米和大豆具有不同的需肥特性,二者差异很大,尤其是氮元素需求量,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遵循减量一体化施肥原则,分别控制氮肥施加量,同时在玉米追加氮肥时,避免全田施加和漫灌施用,否则将引起大豆徒长,不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反而会降低大豆、玉米总产量。其中,玉米对土壤养分需求特点见表1。
而大豆与玉米不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元素、磷元素吸收量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在整个生长周期呈现“少-多-少”规律[3]。如表2。
根据以上需肥特点,设计施肥方案如下:
(1)玉米施肥:根据当地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测定,亩施纯氮16 ~24 kg,保证单株施用量与净作玉米相同,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控释复合肥,一次性作种肥在玉米行间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肥和微肥,按每亩播5000 粒计算,亩用纯氮20 kg 全作种肥,单株需施氮4 g,单株应施含氮28%的复合肥14.3 g,每1米(10 株)需下肥143 g,而净作玉米1 米只有5 株则只需下肥71.5 g。
(2)大豆施肥:每亩施加纯氮2 ~3 kg,亩施低氮(14%)平衡复合肥10 ~20 kg,整地时作底肥施用或播种时作种肥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肥和微肥。
2.4 除草
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 ~100 mL/667 m2除草,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铵磷(80 ~120 g/667 m2)进行封闭除草;苗后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通过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如玉米用75%噻吩磺隆0.7~1 g/667 m2,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 ~100 g/667 m2或15%精喹禾灵 + 25%氟磺胺草醚20 mL + 18 g/667 m2。
除草应该封闭实施且在播种后2 天之内完成,封闭除草时要求雨后无风、土壤湿润,针对封闭除草效果欠佳的地块,苗后要及时采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隔离除草,切忌选用对下茬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
2.5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核心技术应用到位,一定要购置或租用专用播种机;前作小麦秸秆收后一定要用灭茬机灭茬后再播种;播小麦时畦宽和埂宽之和要与带状复合种植的单元宽度相匹配;交接行应控制在40 cm 以内;玉米播深4 ~5 cm,大豆播深3 ~4 cm;播种机行走速度不宜太快,行走速度应在每小时4 公里左右;建议一穴双粒,提高大豆顶土能力。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
3.1 玉米病害
玉米植株常见病害为锈病、小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茎腐病、叶斑病等。以锈病为例,锈病主要由锈菌引起,发病后植株叶片被夏孢子和孢子堆所覆盖,多发于温暖潮湿环境下,玉米开花结穗期和采收中后期为易感时期。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药剂防治法,在发病初期喷施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00 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 倍液,用量分别为60 g/667 m2和10 g/667 m2;在发病中期可以使用30%氟硅唑微乳剂4000 倍液,用量为15 g/667 m2,结合18%戊唑醇微乳剂1500 倍液使用,施加量为100 g/667 m2;在发病后期可以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500 倍液,施加量为35 g/667 m2,结合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使用,用量为100 g/667 m2,进行喷雾防治。视病情每隔10 天喷施1 次,发病严重区每隔7 天喷施1 次[4]。
3.2 玉米虫害
玉米植株常见虫害为地老虎、蚜虫、菜蛾、玉米螟等。以玉米螟为例,玉米螟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秸秆中越冬,蛹经过10 ~15 天左右羽化成虫,飞翔力极强,迁移能力强,成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离地50 cm 以上玉米叶背处产卵,卵期约为3 ~5 天,幼虫孵出后借风力迁移,转株危害。对于玉米螟虫,可以利用灯光诱杀法在7 月—8 月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诱杀,也可以利用生物天敌防治法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每公顷释放数量约为20 万头左右,也可以施加白僵菌,该类药剂的使用属于绿色植保技术,可在玉米心叶期,每株施入2 g,有效防止玉米螟危害。还可以利用化学药剂防控,利用75%锌硫磷乳剂1500 倍液结合50%敌敌畏乳剂2500 倍液进行综合防控,效果亦佳。
3.3 大豆病害
大豆常见病害有菌核病、根腐病、灰斑病、霜霉病等。以霜霉病为例,大豆植株一旦引发霜霉病一般可减产6%~15%,严重者直接减产25% 左右。在该病发病初期,大豆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如果田间湿度过大,病叶逐渐转黄或枯萎,最终叶片凋零,后期随病害加剧,病斑面积变大且出现灰白色霉状物,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剥开豆荚,呈现灰白色菌丝。此时可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80%乙膦铝1500 倍液,50%福双美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在药剂施加过程中,注意交替使用,一个月左右换药一次。
3.4 大豆虫害
大豆常见虫害有豆荚螟、食心虫、红蜘蛛、豆秆蝇、草地螟、蚜虫等[5]。以豆荚螟为例,豆荚螟幼虫即可危害植株,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多将卵产在豆荚上的细毛间,老熟幼虫可以蛀入到豆荚内部产生危害。此时可通过秋冬灌水加速幼虫死亡,也可以通过地面施药法,利用2%杀螟松粉剂拌土,毒杀幼虫,或者喷施90%晶体敌百虫1500 倍液和2.5%溴氰菊酯3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以此降低虫口数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在应用该技术时要根据区域生态和生产特点确定大豆行数,通过该套种技术可提升玉米株高,增强大豆茎秆强度,保障大豆高产不倒伏,同时节约玉米种植区域空间,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同时也应注意玉米大豆病虫害多样化防控技术的使用,以此实现“一地双产”“一季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