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支持的跨学科校本创新教学实践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2023-11-08李明华

关键词:跨学科校本传统

李明华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可培养素质与能力同步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教学中,在此支持下設计跨学科校本课程,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综合化,文化学习的深入化,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教师应明确校本教材与文化整合的教学意义,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跨学科 校本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62

在互联网时代可从网络中搜集符合学生的各类文化教学资源,将其与跨学科校本课程知识整合,发挥出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深度学习跨学科知识,让学生以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与解决问题,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运用互联网设计好跨学科校本课程,使学生能同步学习各科知识,以及各科相关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

一、跨学科校本课程创新意义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是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通过跨学科校本课程教学,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发展所需,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跨学科教学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论点去思考解决问题,学会以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属于自己的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文化学习的意义,从文化学习的角度获得对跨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可推动学生素质与能力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明确设计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教学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真正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以文化育人引领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支持下课程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文化在网络中得到有效交流与快速传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让学生同步学习文化与学科知识,让学生真正悟出文化中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学科知识的深刻感悟。

相比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可丰富学科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领悟课程知识的深意,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质,强化自己的文化精神,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加快学生素质学习的步伐。

三、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传统文化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1.地理、音乐与英语整合教学

在互联网支持下设计跨学科校本课程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将音乐、英语与文化知识整合到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效整合,使学生能在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同步学习音乐英语文化知识,不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音乐与英语学习效果,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由此可以避免教师将毫无关联的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导致学生混乱学习各学科知识的不良学习现象。通过互联网将各学科以文化为主线紧密结合到一起,使学生能运用短暂的时间同步学习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促使文化育人与校本课程育人效果同步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的时候,教师以祖国的传统文化为主线,结合音乐《歌唱祖国》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倾听关于祖国发展的相关音乐,一边运用英语分析我国各地的地形图,使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传统文化也能在无形中融入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跨学科校本课程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如下学习交流,如: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development,we alway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thought.Get along with all countries as friends,使学生之间能进行深层次的地理学习交流,认识到我国发展的不易,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建设,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并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形成对祖国发展的深刻认识,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真正学会从地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鉴赏与感悟音乐情感,掌握英语交流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学生在后期学习音乐或是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就能够培养自身的跨学科思维与学习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此外,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跨学科作业,让学生运用英语分析与地理相关的音乐作品,绘制可呈现出本节课地理知识核心思想的思维导图,锻炼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全面认识为目的,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健全与完善的跨学科知识学习体系与文化学习体系,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发展,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在讲解与陕西相关的地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西安在古代名叫长安,以此为入手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当地的古建筑,让学生仔细观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总结其建筑特点,之后教师再对当地的人文习惯、文化特色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秦腔,引导学生用英语将自己对于秦腔的感受进行表达,这样便能够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2.创设真实文化情境开展教学

为有效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依据跨学科校本课程,运用互联网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文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地理知识,学习相关的音乐与英语知识,逐步提高学生文化分析、地理学习、音乐学习与英语学习能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热点或是现实问题,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文化品质,以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去学习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不了解文化的现象,使学生能真正明确地理就是研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物和环境的科学,能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在学习《位置和范围》的时候,教师可以整合音乐课程中的《神圣的战争》和英语课程中的《Our local area》开展教学,让学生先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结合地圖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探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和平社会的来之不易,深化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英雄人物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之后通过穿插音乐视频与英语视频,如英文版中国战争史讲解视频,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战争的残酷,并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入思考视频中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客观欣赏音乐中战争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表达手法的掌握能力;让学生自主分析英语视频中人们阐述自己观点时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认识到各国有各国的文化,能明确“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ultures”,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情况,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地理作业,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近况,使学生能获得对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强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将“以史为鉴”铭记在心,在后期的生活学习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个人德行,促使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地理教育和音乐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德育元素落实到课堂上,教师讲解黄河的内容时,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将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组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为导入语。如第二乐章《黄河颂》中,“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表现的是黄河整体的形态特征,“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表现的是黄河的发源地与入海口的位置;第四乐章《黄水谣》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表现的是黄河的总体长度,同时明确了黄河的流向,间接体现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运用这几句歌词开展教学,能使学生对黄河的形态及大致流向有更加形象的了解,起到了课前“辅助预习”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小组合作开展文化探讨

为发挥出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搜集互联网中有关跨学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文化知识,丰富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学习视野,使学生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可以全面思考与分析,而不是将知识局限在一个层次上,让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全面分析地理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帮助学生坚定学好地理与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在学习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音乐与英语知识,促使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比如,学习课程《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时候,让学生先听音乐《黄河船夫曲》,在歌词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受到音乐的感染,而且能够使互联网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妥善结合。学生经过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知识《Looking different》,运用英语“Contrast”的方式,对比世界上的不同语言,以及不同音乐歌曲中不同民族音乐情感的表现方式,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跨学科知识学习中,深度学习校本课程。教师则需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中正确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避免学生从互联网中搜集无用信息,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理语言分布图,锻炼学生地理读图与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不再畏惧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还能积极搜集与地理相关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文化学习的进步与发展。

以这种合作教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互联网中,使学生能从互联网中搜集到关于我国的各种传统文化知识,再根据地理课程开展相应的英语合作学习交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对地理知识的搜集分析能力,对音乐知识的自主学习感悟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领悟我国传统文化中语言运用的文化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学习地理与文化的方法,在跨学科校本课程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4.在任务学习中体会文化内涵

在互联网中整合跨学科校本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教学视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与解决学习问题,使学生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也能将所学的地理、音乐与英语知识牢记于心,高效提升学生的文化与地理学习水平。这样一来,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就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可以将复杂的跨学科知识通过视频进行简单化学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学习兴趣,从文化的角度由浅入深地理解地理知识,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与英语学习能力高效提升。

举例来说,学习地理课程《农业》时,教师可以将音乐课程中的《悍牛与牧童》和英语课程中的《Having fun》整合到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兴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Hello China》中国传统文化英文短片,丰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认识,对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师可以在视频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如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相关的英语歌曲,让学生欣赏,探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各地农业文化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跨学科文化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公,亲身经历整个跨学科文化知识的形成过程。之后,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之间开展深层次的英语学习交流,如“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determine different agricultural planting conditions and food cultures”,让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入了解,使学生能自觉尊重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一步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从内心真正理解我国农业的特点,促使学生地理文化知识与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支持下应用传统文化开展跨学科校本课程,可将各学科知识与文化全面整合,培养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明确互联网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影响,运用互联网扩大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力,让学生能一边学习文化一边探究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学科能力,从而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国家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俊堂《跨向“深层治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跨学科”意涵解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2] 王瑞祥《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模型研究》,《现代教育》2021年第22期。

[3] 王文军《依托校本课程,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江苏教育》2020年第67期。

猜你喜欢

跨学科校本传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