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启蒙教育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

2023-11-08范晓迪

关键词:幼儿教师中华幼儿园

范晓迪

摘 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来看,尊重幼儿兴趣、保护幼儿好奇心,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开展幼儿启蒙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是幼儿启蒙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创新化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学习主题的必然要求,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最为关键的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对幼儿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促进,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 启蒙教育 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57

幼儿园教育中的大部分教育活动都属于启蒙教育。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文化教育的黄金期。在“五育并举”“德育先行”“生本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理念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之下,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帮助幼儿树立“开拓进取”“家国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渠道,对于幼儿园各项教育启蒙活动的价值极大。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幼儿教育是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思想道德特征、认知发展需求的,能够让幼儿在启蒙教育活动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正确“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一、传统文化和幼儿启蒙教育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科学理论等的集合体,且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基因、思想政治、道德思想等内容。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保护极为重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等相关教育指导文件的内容来看,“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德育先行”“五育并举”“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等理念已经成为现阶段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启蒙知识教学、启蒙活动开展、基础技能传授、幼儿行为引导,同时还需要注重幼儿的道德素养培养、思想行为引导、行为习惯培育,并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为重要内容,进而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任务。即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筛选和归纳中华传统文化中可开展“文化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的元素,加强启蒙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融合,实现幼儿启蒙教育质量提升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所以,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是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优化创新的必然路径,保障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播和良好发展。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1.培养幼儿的文化传承能力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幼儿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传统中华名人事迹”“传统中国民风民俗”“传统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民间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传统中国传承历史”等内容。一旦幼儿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学习兴趣,内心就能产生一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最为关键的是,在“文化强国”“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文化教育大背景之下,培养学前幼儿文化传承和文化发扬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幼儿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就能逐步完成对文化传承能力、文化传播素养、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奠定基础。

比如,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传播“爱国抗日精神”“爱国爱党意识”“无私奉献精神”等传统文化精神,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小英雄雨来”的红色故事进行教学。在讲述“小英雄雨来”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雨来”塑造为一个“德育先行的模范”“爱国爱党的革命少年”,引导幼儿向“雨来”学习。同时,借助“雨来支持八路军抗日”“救助抗日英雄”“不畏敌人威胁”等故事情节将“爱国主义精神”“爱党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不畏强权”等传统中华优秀品德传达出来,引导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增强幼儿的传统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群体对于本民族、本国家既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的一种情感归属和情感认同的行为。随着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理念、生活习惯、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欧美文化”“日韩文化”为代表的“洋”文化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且这种“洋”文化的冲击甚至呈现出了“文化侵蚀”的严重后果,部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逐步下降。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唤醒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改变幼儿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样,幼儿文化认同增强之后,就会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情怀等产生情感归属,避免“洋”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比如,以“快餐经济”为代表的欧美饮食文化冲击了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青少年对于“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必胜客”等快餐愈发青睐,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逐步下降。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饮食文化可以通过在幼儿教育和幼儿活动中,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唤醒幼儿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文化认同,改变幼儿当前的传统饮食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推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样,幼儿饮食文化认同增强之后,就会对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产生情感归属,避免“快餐文化”“歐美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

1.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对“民风民俗”“传统音乐”“传统武术”“诗词歌赋”“民族文化”“道德理念”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讲授。这是保证幼儿能够通过启蒙教育完成启蒙知识学习、启蒙技能获取,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首先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常性和长期性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课程,让幼儿在启蒙知识学习、启蒙知识应用、基本技能获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幼儿才能通过启蒙知识学习过程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勤劳节俭”“忠孝仁爱”“清廉自律”“团结一致”“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民间文化”“民间技艺”等内容做到真正产生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逐步构建正确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比如,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为了完成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德育渗透,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開展正确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但是这些教育内容往往理论性较强,且和启蒙教育知识关联度不大,幼儿往往会感到乏味和单调。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理念,归纳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启蒙教育活动的“契合点”,巧妙运用诸如“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精神”“传统音乐文化”“传统美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展开教学,保证幼儿在启蒙知识学习过程可以从“直观化”“具体化”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世界观。

2.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务必保证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以确保幼儿能够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化和启蒙知识的获取。具体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涵盖内容较多,包括了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美术文化、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和启蒙教育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也是种类繁多。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在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故事、文化人物、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梳理出来,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借助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这样,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幼儿能够在“听故事”这一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内化,并以“听故事”为兴趣切入点,提高启蒙知识学习质量和启蒙知识学习成效。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启蒙教育需求、启蒙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内容融入教学。这样,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才能具有针对性、适应性,保障启蒙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比如,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火锅”是比较常见的,且“火锅”也属于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传统美食。在幼儿启蒙教育期间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就“火锅来源”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向幼儿讲述“火锅”是怎么来的、“火锅”是怎么发展的、“火锅”代表了什么以及“火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样,幼儿在听“火锅来源”的故事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开开心心下厨房”的“粽子”制作手工活动。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了解到“粽子”制作流程,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端午”民俗文化、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最为关键的是,在有关“粽子”的传统民族文化讲述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可以将“屈原”的故事介绍给幼儿。

3.开发园本文化课程

尽管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阶段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尚处于“真空”状态。而且,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传统文化相关的启蒙教育课程和启蒙教育活动不存在“普适性”。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在结合本园幼儿实际情况、本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要求、本园教师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制定本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相关课程。这样,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才能具有针对性、适应性,且幼儿才能成为启蒙教育的主体,保障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

比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以“守岁”“贺岁”为标志的节日,整个“正月初一”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张灯结彩,四处耍狮灯、逛庙会。在中华传统文化园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幼儿启蒙教师可以借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教学。将“春节”的民俗由来、民俗文化发展等通过文字呈现到幼儿启蒙教育活动过程中,同时以“春节”相关的“置办年货”“贴春联”“拜年”“舞狮活动”“鞭炮齐鸣”“聚亲会友”等场景作为活动实施辅助元素。幼儿教师需要利用“春节”这一民俗文化元素指导幼儿开展“迎新春”的儿童绘本创作活动。在以“春节”为主题的园本文化课程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儿童不仅完成了绘本创作活动,还对“春节”有了认知,领悟了“春节”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时代变迁,洗尽铅华,已经成为极具“传统中国特色”“传统中国烙印”“传统中国特征”“传统中国标签”的文化形式。对于幼儿启蒙教育而言,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启蒙教育,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发挥。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启蒙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等维度开展启蒙教育,推动幼儿启蒙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融合,实现幼儿教育质量提高,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中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2] 程英《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文化启蒙教育的态度及教学效能感》,《教育评论》2022年第8期。

[3] 赵帆《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情趣叙事样式之探讨——以近三年〈阿笨猫〉(纯美故事版)主题为例》,《新闻采编》2022年第4期。

[4] 岳素萍、南钢《新时代的幼儿文化启蒙:范式转换与路径创新——基于心理信任理论的视角》,《教育学术》2022年第8期。

[5] 杨伟玲、郭中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6] 王园媛《基于1+X的幼儿户外游戏渗透国学启蒙的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年第6期。

[7] 刘逸卿《新时期针对幼儿戏曲启蒙教育的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第15期。

[8] 霍力岩、龙正渝、高宏钰、杜宝杰《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成效、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5期。

[9] 贾莹洁《论民族民间音乐对幼儿的启蒙》,《戏剧之家》2022年第6期。

[10] 赵一锦《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途径——以商丘市实验幼儿园为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中华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