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11-08韩妤

关键词:幼师传统节日幼儿园

韩妤

摘 要:传统文化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幼儿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在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重要性之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过程中,更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培养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期,该发展时期的幼儿可塑性非常强,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影响,幼师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采取适当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便更好地教学。鉴于此,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幼儿教师如何采取合适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当中,使他们在幼儿园就能受到文化熏陶,为以后的进步和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55

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幼儿园启蒙教育十分关键,教师除了要带领幼儿一起迈入知识的殿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身心发展,还要促使他们在发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幼儿不管是在生活习惯还是文明礼仪上都会有所改观,在内心也会埋下一颗文化的种子,为迎接美好的明天做准备。

一、利用传统节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不同的民族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传统节日中能够体现出我们的民族气节、道德思想。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很多幼儿园的孩子都非常热衷于过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而对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要更加重视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宣传,并且围绕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能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背后的文化理念。

例如,在端午节时幼儿园就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浓情端午”活动,让孩子亲自参与相关活动,体验乐趣,并且与家长一起编织五彩绳,把五彩绳送给要祝福的人,通过这样的节日活动,并且与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欢庆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对传统节日产生期待和向往,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新时期背景下,在设计幼儿传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组织活动,以此营造出幼儿喜欢的环境或者氛围,使其全身心融入课堂中,并在相应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很多小朋友喜欢春节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会买喜欢的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和水果,还有爸爸妈妈陪在自己身边。但对春节习俗的由来却了解不多。基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将一些关于春节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促使幼儿能通过视频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幼儿讨论春节期间家中的一些习俗,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习俗进行拓展。在兴趣引导下,小朋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越来越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也不断升高。

二、借助游戏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社会背景下,幼儿教师可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德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一些德育内容,我们可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开展德育,让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起来,促使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德育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步提升与发展。例如,教师可将节日中的一些关于拜年的礼仪知识传授给孩子,促使他们从中认识到礼仪也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中,教師可借助视频将不同地方的拜年习俗以及背后的含义展示出来,并进行详细讲解,使孩子们带着兴趣学习礼仪知识。与此同时,除了拜访老人的一些习俗,教师还可将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父母和教师等内容讲解清楚,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对于初步学习一些基本礼仪的幼儿而言,这些教育活动都是十分有趣的,他们可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展学习,德育水平与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和进步。

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很多幼儿而言略显枯燥与单调,所以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实现教学创新,以此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游戏是每位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教师可借助游戏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或者礼仪过后,教师可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记忆,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幼儿一旦对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在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

三、做好幼儿园传统文化环境创设,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文化自信视角下幼儿园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做好相应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文化环境创设包括环境装饰、文明礼仪等方面,幼儿园可开展多样化的环境创设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做手工,有的班级负责剪纸,有的班级负责绘画文化扇,有的班级则进行陶土工艺品制作。这些手工活动中都带有非常浓厚的中国元素,剪纸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扇也是我国所特有的扇子,陶器更是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教师与孩子共同创作,然后用制作好的成品来装饰幼儿园的走廊、大厅,这样能更好地让幼儿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大气与典雅,从而影响幼儿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之中,孕育出一些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让孩子能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这样就能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文化自豪感,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例如,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开展“有趣的生肖”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搜集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家人的生肖,然后给大家讲一讲十二生肖的来源和故事,还可制作生肖印章、生肖书签,让孩子们明白生肖是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所独有的一种标志,让幼儿多了解我们的生肖文化。再如,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开展“华夏衣裳”文化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朝代的经典传统服饰,然后可让孩子们体验汉服,组织孩子进行走秀和舞蹈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叹:“衣服真的好漂亮呀。”教师回答道:“是呀,我们的传统汉服真的非常漂亮!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多展示我们的传统服饰。”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华服饰之美,在增强孩子文化自信的同时又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育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幼儿教育者们应注重创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使得园内的每一个地点都能成为教育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作用。幼儿园内可设置一些宣传标语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幼师办公区域内设置名人宣传专栏,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使幼师的思想品德得以有效提升,以促使幼师们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在幼儿的主要活动区域范围内,多展现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可将其通过彩绘的形式展现在墙上,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也能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和观念。比如说可将《孔融让梨》的故事绘在墙上,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田螺姑娘》能帮助幼儿养成辛勤劳动的习惯,这种方式不仅能使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故事的途径有效传播到幼儿心中,同时也能对幼儿起到时刻警醒的作用,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养成经典诵读习惯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可依托于日常性的经典诵读活动。近年来,国学教育盛行,尤其是针对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少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开设有国学班、国学书院,让孩子了解和学习一些国学经典。幼儿园可将国学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开展一些日常性的经典诵读活动,比如在每天早晨,孩子来到幼儿园之后,先安排孩子进行半个小时的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内容包括《三字经》《千字文》以及一些古典诗词。幼儿园可单独开设一个诵读园地,装饰设计要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用一些竹简、毛笔纸墨来作为装饰和点缀,让学生每天在诵读园地中进行半个小时的经典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还可让孩子想象和模仿一下古代书塾教育的场景,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日常性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传统经典诗文的含义,但是通过熟读和记忆,能将其根植到孩子的内心中,这样在日后的生活中,就能更好地唤醒孩子的文化记忆。例如,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有两位小朋友因为争抢一件东西发生了争执,在经过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劝说之后,这两位小朋友互相道了歉,并且握手言和。借助于这样的场景,教师立马抓住教育契机,对小朋友们说这就是:“过能改,归于无,倘粉饰,增一辜。”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们将一些生活场景和生活片段与所熟悉的经典诗文结合起来。

幼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每个幼儿不同的心理及爱好等方面选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古诗词进行诵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授古诗词来有效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及爱好等,进行分类教学。比如,对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让其对《三字经》进行诵读,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就可逐渐开始诵读唐诗宋词,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尝试着增加一些难度,使其逐渐对散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接触。在帮助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幼师们可适当改变教学策略,采取情景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这些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促使幼儿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久而久之,不仅能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对其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五、幼师要注重文明修养,将传统礼仪方面的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

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对此方面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文化知识方面,在礼仪方面也非常突出,所以中国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在礼仪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并将该项课程教育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幼儿园教学期间,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评选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其自信心得到强化,促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始终讲文明懂礼貌。

另外,家长们也应当与幼师们进行配合教育,使得礼仪方面的教育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以此来对幼儿起到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促使幼儿能够形成更好的礼仪意识。目前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他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因此,幼儿园领导就可以组织教师与其他幼儿园进行合作,共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教师規划课程体系,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理论支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理解传统文化,得到的观点和想法也就不同了。因此,幼儿教师就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才能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因此,幼儿园要将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幼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常态化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要将教育重点放在对孩子文化观念、文化审美能力以及文化自豪感的培养上,通过有效开展日常性的经典诵读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环境创建活动以及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又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紧密衔接,使幼儿教育实现从智力启蒙到文化启蒙的飞跃。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会会《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分析》,《智力》2021年第23期。

[2] 蒋新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对策与建议》,《智力》2021年第13期。

[3] 钱敏敏《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家教世界》2021年第12期。

[4] 马俊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文化产业》2021年第4期。

[5] 迟艳艳《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分析》,《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10期。

[6] 刘静《初探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1期。

[7] 王艳《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渗透探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7期。

[8] 黄喜梅《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研究》,《才智》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幼师传统节日幼儿园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幼师之歌
爱“上”幼儿园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