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融合的策略分析

2023-11-08曾思洁

关键词:民族音乐融合音乐

曾思洁

摘 要:民族音乐是反映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风俗习惯的一种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在熏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正确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意义重大。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融合的必要性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为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民族音乐 中小学音乐课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7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形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全面提升。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时期的经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因此,民族音乐教学应该从小抓起,在当今的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积极融合民族音乐,中小学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着力建设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获得新发展。音乐教师要致力于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提高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融合的必要性

1.民族音乐内涵丰富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瑰宝,民族音乐是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具有鲜明的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文化之一。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民族音乐的出现能够让人们逐渐联想起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各个民族不同的音乐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品格,如壮族、回族等民族的花儿会、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及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除此之外,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方的人民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这些地方产生的民族音乐极具地方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京津等地的评剧和评弹、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又如南桂班戏、黄梅戏、粤剧等。民族音乐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融入民族音乐,能够使得更多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或者是原本了解不多的青少年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历史底蕴,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发展,并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充分唤醒当代少年群体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的由衷向往和无比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基于时代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

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意义重大,在中小学音乐课上,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学生就必须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之美,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国间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结合,将有助于改变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的艺术宣传模式,在一定程度改变以往受众单一的艺术参与模式,在促进民族音乐创新性发展的同时还能够给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民族乐器、传统戏曲知之甚少,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因此,将民族音乐的教學引入到中小学课堂中,是基于时代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要课题。民族音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促进民族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不断创新,将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相融合。将传统民族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国家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魅力,还有利于有效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决心,促进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获得新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世界日益激烈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战争。

二、新时代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融合的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化思想潮流逐渐产生,音乐领域也出现了更多的表达形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小学音乐课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将民族音乐融合其中的过程中,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音乐课堂的美育作用,在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魅力。笔者认为,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融合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多媒体来营造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及工具的支持,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重视学习运用这种便捷的方式来促进音乐课堂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将音乐作品图像、文本、视频和声音进行立体呈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辅助教育功能,一方面能够快捷完成对课堂内容的讲解,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与想象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使用为音乐教师和学生都创造了更多表达的机遇,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机械地接触知识,而是积极探究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习者的思维能力。PPT以及相关视频的使用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知识和优秀表演呈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存在于教科书上较为死板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体化和直接化,还能将抽象的民族音乐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趣味性,例如,通过演奏我国典型民族音乐曲目,并播放有关歌曲创作背景知识的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无纸化”,满足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在将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民族音乐相关的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讲解蕴藏在民族音乐优秀曲目背后的背景故事及蕴含于民族音乐中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对于仡佬族儿歌《荡秋千》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化影像信息库,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民族音乐发展历史的文字影像记载,将保留下来的文化状态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的口头讲解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仡佬族的文化,让学生在歌词与乐曲旋律当中充分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小学音乐课程涉及西洋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领域,为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重视充分发挥自己学科特长,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民族音乐的奥妙,了解更多民族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将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音乐教师应重视培养自身的学科素质,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效促进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融合。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和音乐知识素养,中小学院校首先要重视师资的引进,并提高准入门槛,积极招收专门的、具备一定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音乐教师,从根源上为今后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课堂良好效果的实现打下基础。

其次是要做好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教师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培训,引入先进的理念,紧随时代的脚步,帮助教师掌握民族音乐知识和民族乐器的使用方法,并与声乐教学相结合。音乐教师要想做到把民族音乐充分融合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对民族音乐及其与课堂融合的方式加以广泛研究,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同时汲取外地先进经验,对优良的教育案例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要想让民族音乐在课堂上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首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提高民族音乐融合课程的有效性。因此,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定要有深入的理解,了解课本内涵,做好查漏补缺,从不同种类民族音乐的产生、演变、历史的沿革入手,从经典剧目、剧本角色、知名表演艺术家的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一般性认识出发,在深入探究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在思想意识层面了解民族音乐教学融合的意义,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3.转变教学理念

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学校缺乏对高效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视,并且音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原本音乐教学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效率极低,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促进民族音乐与音乐教学课程融合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鼓励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探究最佳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传承与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在介绍的同时利用多种媒介,使学生能够获得完整的音乐认知。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人文气息,如《阿细跳月》《彝家娃娃真幸福》《新疆好》等,能够调动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做一些基础的民族舞蹈动作,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例如,在对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蒙古族的经典舞蹈《小草》,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蒙古族舞蹈来感受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畏险阻的勇敢,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以集体授课为主,这种授课模式具有很明显的双面特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中小学学生发展具有多样性,其性格特征各具特色,并且不同学生所喜爱的民族音乐的类别也存在差异,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融合效果,音乐教师应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音乐课程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民族音乐基础知识时,可以采取集体式的教学方法,在介绍不同的民族音乐的同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自己小组的独特想法,在彼此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演唱训练或者不同民族乐器演奏教学时,可以选择进行一对一教学,当教师对某个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时,可以让其他同学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群体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教师要能够针对每位学生学习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化,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且在此過程中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最终促进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融合。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基于课本扩大思路,创设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民族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音乐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家园,使学生真正变成知识的主人,真正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课堂是传播文化和传递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获得新发展,进而促进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有效传承,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和重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实课堂,激发和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积极性,在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研究》,《文化产业》2022年第24期。

[2] 吴俣、路阳《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喜剧世界》2022年第2期。

[3] 骆彤《让民族音乐之花绽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1期。

[4] 张雁《“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经济师》2020年第3期。

[5] 颜聪《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影响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融合音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融合》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