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11-08王莹

关键词:传统节日音乐作品教材

王莹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小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寻求发现有效的策略和技术来整合这两个方面。此外,本文挖掘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当代小学音乐教材的时机。课程和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探索以音乐为载体的多种创新形式,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者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深入探索。这种整体方法旨在实现提高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理解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小学音乐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6

当前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其思想人文精华,适应时代要求,这一变革过程旨在确保中国文化散发出持久的魅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表达了这一观点,强调要振兴中国传统节日,增强其文化深度和意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具有内在的文化价值,必须振兴。该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具有坚强道德品质的个人的关键作用。它主张遵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教学原则,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无缝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这种整体性的方法特别注重幼儿和中小学教材,努力构建完整的中国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015年,山东省出台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凸显德育的核心作用。它鼓励在音乐和语文等学科中探索和完善德育元素。文件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的特点,明确了德育目标和类别。它力求将音乐课程的核心能力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强化音乐的教育功能。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科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座谈会上,提出了令人瞩目的美育愿景。他主张创建有科学依据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以艺术课程为核心,倡导多学科无缝融合、美学与人文融合。学校以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提供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总之,这些指示和政策强调了国家致力于在音乐和其他学科领域重振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承诺。其目标是创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教育框架。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当前国内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渗透现状

本文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四版”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广东花城出版社(2013年版),分析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通过梳理后发现,这些教材中共入选24首与“春节”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其中声乐版3首歌曲和2首欣赏曲,山教版4首歌曲和4首欣赏曲,湘教版总共有2首歌曲和2首器乐版,一节综合演奏课,花城粤语版有欣赏歌曲2首,欣赏乐曲5首。“清明节”文化主题音乐作品共3部,其中山教版教材1首,湘教版教材1首演唱歌曲,1首欣赏歌曲。“端午节”主题音乐作品在每版教材中各1首,共4首。但是,没有与“中秋”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

分析表明,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程度较低。纵观“四版”教材,此类作品一共只有30部,不到全部音乐作品的十分之一。此外,这些教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表述在体裁上较为单一,重在欣赏音乐而非歌唱音乐。主题呈现形式有限,主要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其他传统节日主题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则鲜有提及。此外,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音乐作品在各版教材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年级甚至没有这样的作品,导致学生认知进程缺乏连贯性。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有限。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前提

1.民族音乐中的“节日”情感

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作品,与传统节日习俗息息相关,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们与这些庆祝活动相关的深刻情感和自我意识。比如中秋佳节,玄宗游月宫,创作《霓裳羽衣歌》。壮族民歌《请月姑娘》,粤语传统民歌《彩云追月》,指挥家彭修文改编民族管弦乐曲《花月圆》,均体现了浩瀚夜空月下歌唱之美。这些音乐作品利用音乐语言描绘了节日期间出现的迷人风景。同样,在端午节期间,我们会见到琵琶独奏《龙舟》和粤曲《赛龙》,生动地描绘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此外,《晚安》和民乐合奏《飞龙舞凤》《舞金蛇》等也为节日气氛带来了亮点。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有助于营造节日的氛围,保护和传承节日文化。虽然与传统节日没有内在联系,但它们承担着以民众所接受的经典和熟悉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伴随着节日,它们渗透到无数家庭中,表达了节日情感。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从传统节日习俗中汲取灵感的民族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这些节日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其动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营造了喜庆的娱乐氛围和庆典仪式,同时也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2.“节日”里的音乐传承

音乐与传统节日习俗的和谐融合,能够以传统节日为媒介,促进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例如,元宵节“玩龙灯”“划旱船”等活动风靡全国,这是通过节日民俗传承下来的汉族传统舞蹈形式。传统民间舞蹈“周村芯子”,即现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人民在正月十五表演的民间艺术,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以锣、鼓、笙、唢呐等乐器伴奏的高跷秧歌与北方乡村的秧歌、社火、太平鼓都是重要的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节日作为复杂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四川的《川江船工号》就起源于船工拉纤的劳作,它融入了实际的勞动当中,统一了船工的动作。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些宝贵的文化通过艺术家和公众的传承,使音乐的语言得以保存。传统节日是彰显流行音乐艺术技巧和才华的最佳场合,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对于音乐教育者和普通人来说,从基于民族认同的现代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传统节日至关重要。许多音乐家已经着手将传统节日与音乐相结合。

例如,著名歌手余文华及其创作团队历时两年,创作并发布了融合福建方言和南音独特“腔调唱法”的《唱国学歌——中国节日记忆》,体现了一种与节日相关的传统民间歌唱风格。北京歌剧院民族乐团《龙争锦绣弦动汨罗舞曲》旨在引导人们在“乐”的悠扬空灵境界中领略“礼”的博大精深,在“礼”与“乐”之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策略

1.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有效应用的课堂教学法,特别是在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下,在教学中倡导体验式学习、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和协作努力。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生动的视频和角色扮演活动等动态工具来制作与节日相关的沉浸式文化场景。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中国传统节日背景下的春节音乐时,可以将学生分组,构建代表各种春节习俗的活动模型,例如包饺子、舞龙、舞狮等。同样,在清明节期间,学生们可以合作上演“介子推砍骨侍皇帝”的故事。在更高级的阶段,学生甚至可以将这种叙述改编成微型音乐作品,进行集体表演。合作学习方法的融合不仅提高了音乐教育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增加了他们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联系。

第二,活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以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游戏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细致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当学生沉浸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音乐中时,笔者鼓励他们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教师积极运用达尔克罗兹的身体节奏、奥尔夫的元素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身体和认知两个维度全面了解音乐主题。例如,在民乐合奏《新年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演奏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节奏,或者通过拍手、打响指来感受音乐的动态。在《龙咚锵》等歌曲中,学生可以通过跺脚、拍手的方式体验“龙鼓龙鼓”的节奏,沉浸在春节喜庆喜庆的氛围中。

音乐游戏被证明是促进学生参与、培养音乐感受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在小学低年级的歌唱和器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在民乐合奏《金蛇舞》中,学生可以参与A、B、C三个不同主题的听力识别游戏。这些方法不仅使音乐学习过程多样化,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开发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强调音乐课堂的“适应性原则”,要求对音乐教材中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灵活理解和处理。再者,本着“整合原则”,要考虑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扩充,以适应文化教育的需要,使两者充分融合在一起。针对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教师应精心挑选或创作一系列适合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音乐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拓宽教师和学生接触传统节日音乐作品的范围,使学生能够参与以音乐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同时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针对这一迫切需要,潇湘小学制定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小学音乐读本》校本课程。这本教科书植根于音乐学科的独特特征,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努力从现有音乐教材中提取、整合节庆教育元素,形成内容层次丰富、层层递进的综合教材体系。通过这样做,该读物将成为对当前音乐教材的有力补充。

3.营造文化氛围

第一,开展主题活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

通过积极组织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中心的各类音乐社团活动,有效地践行和促进传统文化的教学。通过歌曲、舞蹈、诵经、教科书剧、合唱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打造多元化展示传统节日教育成果的平台。

例如,我校建立了“枫叶小剧场”“快乐钢琴”等独立展示平台,围绕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举办音乐展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将呈现与节日相关的表演,如“潇湘小学‘宗庆端午师生音乐会”、古筝独奏《汨罗江幻想曲》、琵琶独奏《龙舟》以及歌曲等,歌曲主要是与端午有关的《屈原》《过端午》《端午曲》等。京剧社、音乐剧社、舞蹈社等艺术社团围绕传统节日积极排练节目,如舞蹈《念韵》是2016年小学生文艺汇演中的一个经典节目。

第二,中国传统节日主题音乐沁满校园。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被中国传统音乐的悦耳旋律所吸引。在每节课之前,我们选择包含中国传统节日精髓的音乐作为我们的铃声。当下《彩云追月》的音乐片段在学校引起了共鸣,这是一首与“中秋节”相关的音乐作品。长假期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2+1”阳光体育活动。教师精心挑选了与各节日主题紧密相关的音乐作品,营造出文化氛围。我们选择了《春江花月夜》《龙舟》等值得关注的曲目作为活动伴奏。此外,还推出了独特的体育表演“吴式太极球”,受到师生的广泛喜爱。我们学校对庆祝文化节日的承诺不仅仅限于体育活动。教师积极与红领巾电台和校园电视台互动,让学生进一步沉浸在传统节日气氛中。下午课间,校园广播电台播放精选的传统节日主题音乐,其中包括令人回味的古筝独奏《汨罗江幻想曲》等引人入胜的曲目。我们还播放《我爱中国节》和《清明节雨》等歌曲,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听觉体验。将季节性节日纳入我们每周的红领巾广播是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些课程中,我们深入研究民间传说,分享迷人的童话故事,并品味节日主题音乐作品的美妙。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我们邀请有才华的人在校园电视台上现场表演传统节日音乐。此外,我校非常重视象征团结的升旗仪式。每个星期一,当国旗升起时,都会播放国歌。通过音乐作为媒介,我们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节日不仅仅是日历上的日期,而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合。将这种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强大催化剂。要实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和谐融合,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音乐课程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踏上改革教学方法的旅程,为学生注入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活力。这一变革过程需要深刻理解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总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巨大的作用。通过重新设计课程、选择适合年龄的内容并采用创新的教学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不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商文娇《论传统节日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构》,《当代音乐》2017年第10期。

[2] 陈茜苑《让传统节日融入校园文化》,《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18期。

[3] 周靜、李敏《从疏离走向相辅而行——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8期。

[4]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 许燕《天人合一 音由心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音乐作品教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