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在音乐中“流动”
2023-11-08蔡红
蔡红
摘 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在近些年积极采取了各项改革措施。相关措施的实施使得当前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不断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音乐课作为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学生气质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到近些年教育改革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曲目,因此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前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出发,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各项措施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实现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传承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4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是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个人气质的重要方式。我国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音乐课,以期实现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使用的教材中包含的音乐种类很多,古今中外的音乐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品味。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教学使用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的音乐文化种类丰富,有民歌民谣、古典乐曲、曲艺、舞蹈、歌曲等。作为文化的载体,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后续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一、小学音乐课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1.可以满足民族文化传承的需求
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是支撑起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实物作品,例如各种各样的文物、艺术品等,又有精神作品,例如书法艺术、文学名著和音乐作品等。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因此,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在音乐教学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各项需求
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使得现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输逐渐向能力、素养培养方面转化。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近些年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德育、美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不仅僅局限于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培养,而是加入了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传统文化作为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学在近些年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通过开展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国家发展对文化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随着近些年我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一段历史时期中较为薄弱,这就使得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缺乏传承,湮灭在历史长河中。面对这一情况,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对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学作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同时,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很多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凝结着先人们的智慧,通过教学和培养,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种类,甚至不同地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形成了独有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旋律、曲调去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加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音乐课堂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优势
1.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甚至一些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属于老旧、陈腐的东西,是已经被社会淘汰的东西。殊不知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在以往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都会选择使用最为原始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对一些介绍材料的讲解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事实上,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
对于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欣赏音乐能够让大多数人产生美的感受,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与一些传统的文化课程相比,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较高,对音乐的兴趣也较强。结合这一优势,音乐教师可以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在后续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刻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成长阶段,其自控能力和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有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对于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会产生懈怠情绪,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以一种更加新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不断提升,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
2.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多数的小学生都精力旺盛,好奇心和好胜心较强,而音乐本身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娱乐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则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承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音乐知识的时候会适时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较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更好,因此,音乐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培育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这种方式的音乐教学以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会深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得到极大提升。
3.有助于豐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多数的音乐都是情绪的表达,旋律和曲调的变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听者的情绪。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实现对自身思想意识的有效培养。这一特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以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接受音乐熏陶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创造者想要表达的精神思想,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欣赏著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旋律的变化和曲调的转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者寄情山水的洒脱,从而更加认可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另一种中国古典音乐《秦王破阵乐》在播放以后,能够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感受到千军万马的豪迈气势。教师在此之前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下两种音乐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强化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熏陶
音乐鉴赏教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各种流派、形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特点,表达出的情绪和精神思想,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新时期为了实现小学音乐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例如,《王二小放牛》是小学音乐课中一个较为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种类。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在放牛的时候巧遇日本侵略者,敌人威逼利诱王二小带路,而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护乡亲们和村里面埋伏的八路军,设计将日本兵带入八路军的包围圈,敌人恼羞成怒,最终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教师在进行播放音乐之前要向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鉴赏。随着音乐的不断播放,学生会像在听一个故事一样,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感受着小英雄王二小的伟大和敌人的残暴,从而通过音乐鉴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方式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一礼乐弦歌课程教学示范校,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浓厚,通过礼乐弦歌的学习,学生的传统艺术审美感知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入一些传统的礼乐弦歌内容,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秦王破阵乐》这样的古典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讲解,通过讲解,结合音乐欣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会更加强烈,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承效果。
2.组织音乐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音乐活动是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培养效果。对于在音乐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而言,同样可以利用音乐活动实现这一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明显民族特色或者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剧,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音乐剧中扮演各种角色,演唱一些歌曲,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而各种音乐活动则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3.强化歌曲演唱教学,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歌曲教学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良好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歌曲教学工作同样可以加以利用,实现良好的传承效果。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在开展歌曲演唱教学之前首先要做好歌曲选择工作。现阶段小学音乐使用的教材中很多歌曲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都是传唱已久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歌曲演唱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选择这一类的歌曲,强化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例如,歌曲《送别》本身是李叔同先生填的词,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可以选择这类歌曲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送别之情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都更加深刻。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后续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认识,充分意识到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强丽《用心传承文化用情歌唱未来——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5期。
[2] 陈昌宁《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3期。
[3] 张南《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4] 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评鉴》2018年第1期。
[5] 刘平《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资讯》2020年第8期。
[6] 彭娜《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北方音乐》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