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书法这株传统文化之花蓬勃绽放

2023-11-08张鹏智

关键词:楷书书法家书写

张鹏智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提倡书法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也有着重要意义。学习书法要有信心,要重视对传统的学习,还要持之以恒地下苦功夫。教师要正确引领书法的发展方向,使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书法审美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3

书法,顾名思义,是书写的方法。各国文字在书写上都有美丑之分,但只有中国汉字的书写才可以称为书法艺术。这是因为:中国文字起源于绘画,是从绘画简化而来。最早的甲骨文、大篆等文字,就像一幅幅图画,简洁、明快、古朴、耐人寻味。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有汉字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劳动人民不断探索汉字的书写方式,产生了各种书体,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家靠自己的书法实践,把中国书法带进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出璀璨的光芒。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追求创新成为人们的主流思想。另一方面,中国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欺侮,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摧毁了许多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产生了崇洋媚外思想。受这两种思想影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弃之如糟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固守传统文化的人,被称为守旧,会遭到鄙视和批判。而洋人的文化糟粕,甚至包含了对中国人的丑化和偏见,却也被当作珍宝。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人们的态度也同样如此。所以,书法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国书法的分类及演变

按照中国书法的产生和演变,中国书法可以分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六种书体。

甲骨文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称甲骨文。大约出现在于商代,清代被人在药材店中发现,引起社会关注,轰动一时。甲骨文严格意义上讲,还不叫书法,因为它是在兽骨龟甲上用刀刻的。所用刀具为青铜刀和玉石刀。甲骨文发现以后,有很多书法家用毛笔模仿刀法的笔意书写,别有一番风味。

篆书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又一种书体,分为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命丞相李斯把六国文字规范化,产生了一种文字,叫小篆,之前的六国时的文字就叫大篆。

随着书写速度越来越快,就产生了隶书,隶书应该是篆书的快写方式。大约到汉朝,隶书基本上已经成熟,称为隶变。隶书进一步向快速书写方向发展,产生了章草。应该注意的是,隶书在这时候还向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向笔画更加丰富、结构更加方正发展,于是产生了楷书。三国时钟繇的楷书就很有水平。传世书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他见证和完成了汉字由隶到楷的演变,被人们尊称为“楷书鼻祖”。东晋的王羲之,广泛学习了前人的书写经验,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楷书。由楷书向书写更快方向发展产生了行书,由章草和行书发展成今草。所以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基本演变情况。

相邻出现的两种书体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介于两种书体之间的书写样式。山东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字体以隶书为主,但又有楷书的成分。邹城摩崖刻石,清代包世臣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字体以隶为主,兼有篆楷行草意味。这些字虽然“四不像”,却有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学好书法,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学好书法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彰显国家的良好形象、增强民族自信、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书法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要靠我们的努力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倘若没有人学习书法,那么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有灭绝的危险。

近年来,中学生书写水平普遍有所下滑。有的学生写的字支离破碎、东倒西歪,毫无美感可言,与古人的书法差距明显。这从弘扬书法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是很不利的。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书法的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书写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系统指导。从大的范围看,极少有学校开设书法课,安排专职书法教师。在中学阶段,提高升学率、考出好成绩是学校和每一位学生的追求和目标。对学校来说,升学率关系着上级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和社会的认可;对学生来说,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正因如此,平日教师布置的作业非常多,为了能够完成作业,学生不得已需要快速书写,久而久之便把字写得越发糟糕。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值得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深思。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仅是倡议,要落到实处,唯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改变学生书写水平下滑的局面。

第二,学好书法,写好汉字,是一个人有文化的体现。能写一笔好字能给人一种好的感觉,令人肃然起敬,对于提升个人形象,获得别人认可很有帮助。

纵观古今有成就的大人物,书法造诣很深的比比皆是。宋朝的苏东坡,诗词气势恢宏、豪迈奔放,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不可小觑。苏东坡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伟人毛泽东,是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词人,也是相当有成就的书法家。毛泽东的草书,龙飞凤舞,潇洒奔放,气势非凡。書法,是构成这些人物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

第三,学好书法,可以方便日常学习和工作。人们说,造纸和印刷的出现,使人类的记忆力大大降低;同样道理,电脑的出现,也使人类的书写能力下降了一大步。对有些人来说,不要说用毛笔,就是用钢笔、铅笔书写,也不如用电脑打字熟练。但是很多时候,拿一支笔一张纸,随时可以记一点东西。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经常用到写字,比方说板书或者记录听课笔记,书法的使用功能就更不容忽视了。既要书写美观,又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还要让学生看得懂。这需要教师们认真学习书法,反复练习,打好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来说,除平日要完成各科作业,还要参加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都要用到汉字书写。书写好不好,给阅卷教师的感受大不相同。笔者曾经看过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学生时期的试卷,书写认真、清晰,卷面非常美。熟练写好汉字,一定有助于我们平常的工作和学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第四,学好书法,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原始人常常会把狩猎、祭祀等活动在山洞的壁上用简陋的绘画工具画下来,越画越简单,越画越抽象,就形成了最早的汉字。汉字起始于绘画毋庸置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画同源。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汉字像绘画一样,具有审美属性。书法本质上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必定会被汉字的内在美所感染,引起内心的审美共鸣。加之中国书法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富有弹性,纸张是能够渗化的宣纸,造成中国书法笔迹可粗可细,可浓可淡,可枯可润,具有艺术的多样性。东汉书法家蔡邕说过“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意思是因为毛笔笔毫软,所以书写时能产生千奇百怪的变化。这是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有别于硬笔的地方。特殊的工具材料是形成传统书法艺术特点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人们在练习书法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法的应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内心情感的强烈宣泄。所以,书法练习能够抒发情感,并从中得到审美体验,是非常有益的精神活动。工作学习之余练练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有所寄托,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

三、怎样学习书法

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呢?

首先,学习书法要有信心,要勤学苦练。笔者很欣赏“业精于勤荒于嬉”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两句话。只要爱好书法,坚持写,认真琢磨,就一定有体会、有长进、有收获。不要过分相信天才,而要坚信功到自然成!鲁迅说过,什么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学任何东西与先天素质有一定关系,先天素质好,学起来就快一些;先天素质差,学起来就相对慢一些。但是先天素质非常好的人即所谓的天才,是极少的,相反,很多有成绩的人都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相传王羲之小时候,在水池边写字,用池水研墨以至于池水尽黑。这需要下多大功夫呢?所以,不要轻易说自己没有天赋,没有天赋不应是自己懒惰的借口。有的人写不好字就说是自己没有天赋,别人写得好就说人家是天生的,对此笔者很不认可。古代书法家,书法实践探索伴随一生,颜真卿四十岁写《多宝塔》,七十岁写《颜氏家庙碑》,各具特色,前者工整严谨,后者老辣随意,各有各的美。元朝大书法家康里子山,日写三万字,十分刻苦。学习书法时,对自己有信心是很重要的,并且要舍得下苦功夫。

其次,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开始。传统书法字体众多,有真、草、隶、篆四大类,选择哪一种书体开始比较好呢?笔者认为从楷书或者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楷书或者隶书比较工整,容易入手,而且从这里入手,容易养成严谨扎实的作风,会令人终身受益。如果从篆书入手,认识篆字比较困难,容易打退堂鼓,往往不能坚持下去;如果从行书、草书开始学,容易养成草率的习惯,并且,草书很有难度,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建议不要从篆书或草书入手。

书法分笔法、字法、章法。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字法是指一个字当中笔画如何安排,也叫结字;章法是整篇书法的布局。初学者要先认真学习用笔的方法,笔画精了再去研究结字的方法。以楷书为例:所有的笔画概括为八类,每一类有几种,如横画可分长横短横两种,每一笔画又可以分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学习者要一笔一笔反复练习,每一笔要认真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反复纠错,直到相当熟练。有的人笔画没练几天,便写整幅字,急于求成,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比喻说明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书法要学古人的,以古人为师。历朝历代练习书法者相当多,然而宋朝历史三百年,被后人记住的仅是苏黄米蔡四大家。单以楷书为例,我们大部分人了解的不过欧柳颜赵四人而已。这些人的书法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规律性,值得学习和研究。把流传下来的古代名家碑帖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是学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古代名家名帖学习,不容易染上坏毛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重视对古人书法的学习,不是一味守旧,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对传统文化抱着一颗敬仰之心。著名绘画大师潘天寿解释“推陈出新”时说,“推陈出新”不是推倒旧的建立新的,而是新的从旧的中来。要先有继承后才有创新,否则创新变成了无源之水。一些人学书法,不潜心学习古人字帖,社会上流行什么写法就模仿什么,有时候还染上了俗气、习气。更有甚者,完全抛弃几千年形成的书法规范,致使丑书大行其道,这不是创新,而是对传统文化的肆意破坏,是应该批判的错误行径。

我们学习古人的书法,开始可以专学一家,学透。写得有几分像某家某体,是容易的,但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不简单。所以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还要旁涉多家,寻找他们共同的艺术规律,这样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才不至于受细枝末节的拘束,达到古人与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互通时代,要查阅某些东西很容易。手机是现代人的必备工具,我们可以在上面安装一个“书法字典”APP,查阅起来非常方便。笔者在写一个字的时候,就从中查阅古代众多书法家的不同写法,体会他们各自的巧妙之处,然后再书写。有法可依,但又不为某家法度所困,是学习书法的高境界。

再者,学习书法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忌一日曝十日寒。要把练习书法变成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行为习惯,就像吃饭、走路一样习以为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有所收获和进步。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被传承下去。在古代,书法很多时候是文人的消遣娱乐,不是谋生的手段。书圣王羲之,别称右军,官职很高;苏东坡,官职礼部尚书,他们的书法造诣都非常高。我们见到的古代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书写自己的诗词文章,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它是王羲之为一次文人集会所作诗集写的一篇序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它是颜真卿追祭在安史之乱中阵亡的哥哥和侄子所写的文稿。反观当代,书法逐渐成为一些人谋生的职业,而不是人們应具有的文化素养。他们更偏重于对书写技法的探索,不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生阅历,所以这些人的书法作品往往使人感到空洞,不能使欣赏者受到心灵上的触动。当代书法创作几乎就是抄抄唐诗,更有甚者,模仿西方的后现代抽象艺术,在纸上胡涂乱抹,追求所谓的画面效果,使书法完全失去它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对此,书法家们应该引领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有民族自信,而不是迎合洋人的喜好,肆意破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让祖先蒙羞。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先人自强不息,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书法的学习和探究,让书法这株传统文化之花,更加绚丽夺目,能够蓬勃绽放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宋珍妮《现在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 潘天寿》,学林出版社1996年。

[2] 刘恒《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楷书书法家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家周如璧
用什么书写呢?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楷书的笔势
书法家
楷书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