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3-11-08孙媛媛

关键词:美术传统文化

孙媛媛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并从创设艺术情境、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深挖文化元素几方面着手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转变思想认知、调整教学方案两点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元素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1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进程不断加深,美术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也诞生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便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方式和程度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层次的探究,以切实保障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真正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美术学习的辅助作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认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于美术的理解相对有限,所以大多仅停留在描画方面,并没有真正形成对于作品的认知,从艺术的角度解读作品。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并未系统化和全面地接受过传统文化中有关于手工艺品以及书法等传统技艺的教学以及熏陶,若是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有效渗透这一部分传统文化元素,便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的进一步丰富,为后续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美术教育而言,关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以往所开展的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侧重于向学生讲解那些空洞抽象的理论,并简单重复那些基础性的绘画技巧,然后一味模仿绘画,这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得到真正挖掘。但传统文化中则包含着诸多优质的美术素材,无论是在表现手法还是在选材立意方面均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形成相应的美术认知,进而起到激发其美术想象力的作用。

(二)提高实践能力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种类丰富、类型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手工艺、古建筑、书法以及国画等,这些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艺术的同时,真正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模型构件和临摹当中,开展手工艺品制作活动。此举既能够促进小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强化其动手实践能力。而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更为全面的理解,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并明确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路径和优化策略

(一)运用路径

1.创设艺术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最关键的任务便是实现对于学生艺术创作力的培养,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引导学生单纯模仿教材范例,或者是按照教师所提供的步骤做手工,这便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美术视野的扩大。基于此,教师应当适当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美术教学实践当中,借用传统文化创设更加优质的艺术情境和氛围,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审美眼界和文化视野进行拓宽,以达到强化学生文化气息和艺术素养的效果。

以《对折剪纸》一课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原理,进而掌握对折剪纸的方法,最终获得更有创造性的图形,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获得乐趣和审美享受。基于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应当强化对于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利用现代化技术直观呈现出灯花、墙花以及窗花等优秀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剪纸过程中。此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对称的神奇,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审美情操,这对学生美术创造力和审美品位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其无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知识接受水平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在这一阶段,若想真正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则应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亲身感受和经历,以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独有的价值与魅力,这也能够为学生在后续生活实践中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应当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观文化遗产、艺术展以及博物馆的机会,使小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中感受文化遗产中的历史脉络,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理解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以《水墨游戏》为例,教师应当先为学生展示用笔、用墨的操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采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水墨小品画。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水平,在正式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水墨画艺术展,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水墨画所独有的韵味和意境,促使其在藝术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中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展开挖掘,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是纸质资料等自主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在用笔和用墨等方面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将毛笔擦干净,在笔尖三分之一的位置处蘸墨,浓墨画一笔,接下来再通过另一种清水笔的应用,将3滴水加入墨笔的笔肚位置,并画在纸上,总共画五次,这种创作形式能够直观地将水墨画创作技巧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浓、淡、干、湿体现出各有差异的墨色,这有助于提高画面整体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3.深挖文化元素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而这些文化元素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相契合。基于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于这一特点,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与认知,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看,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将小学生自身阅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广泛获取传统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内涵。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外采风活动,对当前快要消失的传统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为美术课堂中更好地渗透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各式各样的鞋》一课为例,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对鞋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了解材料的差异性,明确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子,此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并且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生活的激情与热爱,在实践中切身感受艺术和生活之美。美术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述鞋子的来源和历史,并介绍各朝各代、各民族以及不同身份的人在鞋子的风格、材质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在欣赏各式各样鞋子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产生全面的认识和解读,促进其文化意识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优化策略

1.转变思想认知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和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转变其固有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出思想对于事物发展的导向作用,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持续平稳开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同美术教师一起创新教学思想。

美术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小学美术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并积极融入新事物,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内涵的提高,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长效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应当形成良好的改革自觉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要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同学校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工作相适应,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分析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特点,进而明确其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强化落实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

如在《家乡的桥和塔》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古代的桥,如河北赵州桥、北京泸定桥、泉州洛阳桥等,并为学生介绍不同古桥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欣赏古代桥梁的美感。同时,教师为学生介绍现代的塔,如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等,使学生能够感受新时代下不同技术构建的塔具有怎样的魅力,从而在对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对新时代新事物的热爱。

除此以外,美术教师需要从长远的眼光出发看待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够急于求成,这不仅无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正确理解。随着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化开展,学校还应当积极扩大教学投入,并从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研讨等多方面着手给予其相应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将其看成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临时抱佛脚的思想,进而加大力度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调整教学方案

除了转变思想观念以外,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还应当加大教学方案调整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学校应当始终围绕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小学美术教学的相关事宜,从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多个层面着手开展全方位的调整工作,进而创设更加优质的环境条件,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应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小学管理者应当妥善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管理者应当同小学美术教师展开商讨,进而对其现有的课程规划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按照各个年级在教学任务方面的紧迫程度,以及相关要求和原则对美术教学课时进行增加,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推动小学美术同数学以及语文等各类学科的进一步融合,真正保障传统文化渗透的全面性,保障小学生接触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数量以及质量,深化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其次,小学管理者应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层面需要强化开展对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培训和教育活动,邀请社会上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者来到学校组织开展讲座,并为教师授课,使得教师在深化自身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够了解更多的美术制作技艺等知识。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应当聘请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家以及非遗传承人进入到学校内部,借此推动学校整体传统文化艺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次,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相关原则和要求针对性地安排美术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锻炼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年画元素融入现有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作品的丰富性和灵动性。或者,教师可以创新年画的创作形式,例如十字绣以及剪纸等,让学生能够在与年画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并调动其学习兴趣。学校管理者应当在学校内部专门组建年画社团,并向学生传授民间古典艺术文化,使得学生在了解剪纸和刺绣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同时,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质的艺术作品,实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对教学形式实施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兴趣以及年画的特点和形式,审美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所以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能够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以切实保障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美术学习和创作实践中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最后,学校管理者应当积极增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投入,加大力度引入各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技术,同时还要集中统一地安排传统文化美术教学课件,辅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此举有助于切实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灵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作热情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灵活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审美素养和美术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着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意识,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化学习、传承和践行的活动当中,在提高自身美术创作能力的基础上,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美术教师应当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美術学习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远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学苑教育》2022年第22期。

[2] 许应飞《传统艺术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15期。

[3] 吴珍芳《融数字资源  汇传统文化——以小学美术〈动物明星〉系列微课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4] 张英《得“文化”而入  承“精神”而出——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5期。

[5] 朱慧《传统文化德育转化的学科实施路径——以小学美术中“老鼠嫁女”剪纸教学为例》,《江苏教育》2022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