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欣赏之船徜徉于文化的海洋

2023-11-08陈晓璇

关键词:美术传统文化

陈晓璇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充分体现了让艺术源于生活、融入思想、注入灵魂的文化理念。用光鲜亮丽的色彩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畅游在美术的海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且灿烂的古国,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世人领略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美术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门课程、一幅作品,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寄托,在美术中能够体验艺术的美。艺术作品承载着每个阶段的社会面貌,将美术的教学技巧理论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完整。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对所创作的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美术基本素养,充实美术文化内涵,陶冶情操。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美术的欣赏和教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40

小学美术学科是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助力点,是进行美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文化涵养中欣赏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围绕美术学科积极地展开创新、实践,在美术课程理念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赋予艺术文化生命理念。目前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往往受到忽视。大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较少,甚至觉得传统文化是老旧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中,运用美术的艺术性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学习美术技巧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深远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了解艺术;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具体事务产生认知的初级阶段,所以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豪感、责任感,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自身发展中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二)有利于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多方面因素造成学生对小学美术学科的认知不深刻,首先,大多数家长大多认为美术在小学学习中是没有作用的娱乐性学科。其次,学校对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忽视,作为副科,美术的学习时间有时会被其他主科取代,不能将美术学科的意义体现出来。大多小学美术教学以书本图片讲解为主,学生只能通过书本进行图片欣赏,不能够真实感受美术艺术带来的乐趣,不能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对美术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素材。传统文化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艺术美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各项事物的观察,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中为学生提供传统优秀的美术作品素材,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生活中各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学科、了解历史,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体会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教师要诠释传统文化,精进小学美术教学技术,发掘传统文化素材,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懂得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作品之美的同时,体验传统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内在美,使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中得到渗透。

(一)将生活中的傳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学科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艺术之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小学美术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不仅包含对美术技能、美术理念的讲解,也含有各种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便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随着目前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美术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观赏,教师为学生讲解教材中每个作品的色彩、技术的运用,同时也要更加深层地挖掘教材作品中的内涵及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便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民族文化的归属感。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肩负起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育中的任务,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例如,甘肃省敦煌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十分壮观。被世人所赞叹的敦煌莫高窟奇观,融合了绘画、建筑、佛学文化,以壁画为主、雕塑为辅,是世界公认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大型佛教艺术圣地,被列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欣赏《敦煌莫高窟》时,这是一幅文化底蕴深厚的美术作品,敦煌莫高窟包含了经变画、故事画、建筑图案画、人物画、山水风景画、佛像画。结合了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历经多个朝代,融合了各个时期历朝历代人们的创作,给人带来视觉享受。通过对彩绘、雕塑的展现,结合美术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与敦煌文化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从更深层面了解中国文化,使学生认识艺术的全面性和深层性,从而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徜徉于文化的海洋中。

(二)了解历史,欣赏艺术作品,体会传统文化

美术演变至今,成为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艺术载体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情感。有很多著名的书画作品表现出画家在所处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处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教师首先对书画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学习观赏作品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书画作品的起源,从而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著名书画的艺术美感更加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欣赏中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探讨,发表每个人对作品的感悟和见解,并合作完成一幅作品,通过将感悟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还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提高自身美术能力的同时,在个人思想、内涵修养上也有所提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作品中,用美术艺术的美感和独特性展现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底蕴。

例如,欣赏绘画作品中《贫农的儿子》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运用个别词汇来进行讲解。其中“贫农”所指的社会群体是什么呢?是指在旧社会中被地主、官僚压迫和剥削的贫穷农民。从作品中人物的着装能够看出,这是在长征的时代背景下。长征路途两万五千里,途径十四个省份,历时两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幅绘画作品是大部队到达贵州省遵义时,党中央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画面上展现了毛泽东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在历史文化背景下,通过对人物神情、动态进行刻画,体现了贫农儿子神态真诚,迫切想要参军的无比激动的心情;主席笑容满面,表现出欣慰和爱护的神态;红军队伍整装待发、精神抖擞。作品整体呈现暗色,证明长征路途将历尽艰辛、困难重重;而主席和两个孩子之间颜色明亮,体现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被更加直观地记录下来,在美术作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在传统节日中,诠释传统文化,发现艺术美

在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提高创作能力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先通过精美丰富的图画课件来为学生科普传统节日产生的背景、时间和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进行绘画创作、手工艺品制作,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们对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在端午节时人们包出不同馅料美味清香的粽子、观赏富有激情的龙舟比賽。通过这些文化习俗来怀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以观赏圆月、吃月饼的形式,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将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发挥至极致;春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每年中最为隆重、形式内容最为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传统文化节日。围绕着除旧迎新、祈福丰收开展一系列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热闹非凡、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买年货、贴春联、吃团圆的年夜饭、拜年等。春节代表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新一年的开端,让人充满希望。教师可以通过在节日到来之际让学生们合作完成教室黑板报内容的更新,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布置教室,可以通过剪纸、贴画、拉花的形式对教室进行布置,也可以组织其他活动,比如制作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对联以及红灯笼等,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诠释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四)挖掘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素材,完善教学内容

美术大多以物质图像为媒介,表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会通过物质材料的帮助,例如黏土、石膏、纸张、燃料、大理石等,创造出更加直观、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运用覆盖面较广,通过绘画、陶艺、手工等多方面呈现美术技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技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教师的必备功课。教师通过系统学习美术技巧,运用线条、颜色、构图等所学知识来进行创作。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素材也是美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小学美术的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和教学理论知识,其中传统文化素材占据70%。教师应通过教材,完善课件讲解和延伸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讲解和绘画上,更应该善于发掘美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为学生们打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材中的各个章节,丰富美术课堂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渗透。利用语言艺术达到效果,使用小学生简单易懂的话语进行讲解。

在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材第四课《线与造型》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教师通过作品图片展现汉代的精美服饰和礼仪文化,在展现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运用精准有趣的语言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创作的思想以及创作灵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理论技巧知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进行渗透。现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资源中有很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图像。能够帮助教师选择更加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与美术教材相结合,展现完整的教学课堂。小学生更加喜欢网络媒体教学的形式,美术课堂的内容也会更加生动形象。新媒体让学生们拥有独立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风格。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材《彩色脸谱》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视频和编辑相关代表性图片,来渗透传统文化。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内容最突出,艺术形式最丰富的文化。在国内外流行范围相当广泛,是被大家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标识之一。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脸谱的发展进程,脸谱造型和颜色、图案的变化能够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不同脸谱的着色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能够真实感受到每个脸谱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可以将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实物带入课堂开展教学,实物在课堂中更加直观,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传统文化与美术的相互关联,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极具特色的脸谱面部雕像。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脸谱的分类,脸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性脸谱和舞台实用性脸谱。根据不同的类别给予学生创作空间,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自由创造。在石膏材质的模型上用所学的绘画、刺绣等技术方法制作神态不同、色彩丰富多样的脸谱艺术品,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每一位学生制作脸谱的方式方法、呈现的作品都会有所不同,在制作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互相欣赏、相互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加深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杨雅静《浅谈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与策略》,《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8期。

[2] 吴涛《让欣赏之船徜徉于文化海洋——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初探》,《吉林教育》2016年第17期。

[3] 高杭《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策略》,《考试周刊》2021年第61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