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8匡华菲

关键词:生物传统文化

匡华菲

摘 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加长远,努力构筑中国精神。教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思想意识、态度、知识的教化,生物教材中有多个可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点。文章结合教育实践,提出要在生物学科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的实践,合理选择素材,并应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3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与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2017年,国务院出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同样,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教育融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培育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教师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优秀传统文化长远发展,着力培育学生的中华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涉及对学生思想、行为、知识和能力的刻意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16岁)。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接近成年人,能够从各个维度分析和评估各种现象、事物、问题等。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提供了众多可以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知识点,当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课堂时,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当前文化自信氛围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贡献。

一、初中生物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目标做出了重大改变,由以往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关键方面的核心素养。在中国古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等传统文化资料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真实美好的对生活现象的描绘,以及简单实用的生活技能和深刻的社会体验。这些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调查数据显示,58%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被忽视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近99%的教师表示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教育。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课堂,既符合实际需求,又符合国家政策,为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靠汉语学科是无法充分体现出它的教育价值的。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加强传承和发展。目前,生物教师和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识。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诗词、成语知识,但对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熟悉程度还很有限。教师对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视不够,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和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素养的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面广,从古诗词歌赋到音乐、书法、绘画等学科,涵盖了多种思想和民俗。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几千年来积累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除了语文、历史等学科外,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等学科,可以让学生对相关诗词、成语所描绘的现象提供生物学的科学解释,同时也能更清楚地了解汉语的发展过程。这种做法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三)指导生物教师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策略。熟练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让生物教师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情况,揭示初中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的倾向以及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程度。在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就可以调整他们的教学方法并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中嵌入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全面分析,教师可以从现有材料中识别出能够适合其教学风格、补充其具体教学情境的传统文化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有效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他们能够内化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造积极的环境。

(四)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有效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才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积极投入学习,追求和探索学科知识。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生物教科书不仅仅是学习资源,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生物教科书中许多章节包含了科学史和古代诗歌内容。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師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课堂,使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的运用创造精彩的教学情景,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散文提升生物课堂质量,通过解析传统文化,丰富生物课程,引导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此外,通过探索祖先的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可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也能激发学生解开生命奥秘的热情。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生物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生物教科书包含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的知识点。通过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裸子植物数量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藏羚羊、大熊猫、水杉、银杉等多种珍稀动植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财富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祖国丰富、珍贵的生物资源的认识,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毫无疑问,我国杂交水稻先驱袁隆平等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促进了国内外水稻生产的发展。此外,我国在大规模基因测序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率先合成牛胰岛素,受到国际科学界的赞誉。生物教材中蕴藏着众多民族精神的潜在资源。通过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形成为国家争光的强烈责任感,不断进步,成为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此外,生物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例如,著名的《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中国医学巨著。同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十多年,最终攻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教师们可以分享袁隆平的个人经历,比如他在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强调“知识、汗水、灵感、机会”的重要性。通过阐述这些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克服障碍,追求梦想。纵观历史,无数科学家以其知识、能力和坚定不移的精神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这些的精神,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生物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欣赏中华民族丰富的生物遗产,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价值观。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我国孝道文化中,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今时代,一些青少年因缺乏生命教育而遭受校园欺凌,自杀、虐待动物等令人痛心的事件屡见不鲜。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生物教师融入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本质、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可以学会善待他人、平等对待世界上的万物。

1.珍爱生命的教育

通过探索课本中描述的生物繁衍和发育的复杂过程,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中,通过了解生命在自然界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欣赏和尊重的意识。例如,在“人类生殖与发展”这一主题中,教科书解释说,尽管男性在射精时产生大量精子,但只有几千个能够到达女性的输卵管,那里是最健康、最强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地方。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且有价值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而且,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可以自信和自爱。为了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引人入胜的动画,生动地描绘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内容,增强学好生物这门学科的信心。

2.健康安全教育

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教师利用与“青春期”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识别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通过这种理解,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同时拥有健康和充实的生活。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谐思想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等非常重視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有趣的是,这种和谐的概念在生物教育领域同样十分重要。它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和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小组合作,特别是在探究式生物实验中,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通过学习与同伴和谐相处,学生可以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模拟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实验课中,学生在分配特定的角色后,要明确自己的分工,例如“捕食者”或负责协调和指挥的组长。这种协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和谐工作的能力,有效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原则。

此外,在《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生态系统破坏的案例,如北京的沙尘暴、舟曲的泥石流、内蒙古的荒漠化等。这些例子可与人工造林实例并列,通过解释和视觉辅助工具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迫切。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诗词歌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初中生物课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地将诗歌和歌曲融入生物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拉近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差距。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加深了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掌握。鼓励学生从人文角度思考生物问题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从而提升初中生物教育质量。

例如,在讲授《两栖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春天和青蛙形象的脍炙人口的诗词。通过将这些诗歌充分融入课堂,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诸如“诗中的青蛙在哪个季节会发出呱呱叫声?青蛙为什么发出这些声音,这代表了它们的什么行为”之类的问题。鼓励学生基于个人经历进行有意义的反思。这些入门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为获取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在“鸟类的生殖发育”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白居易的诗《钱塘江春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对春天的描绘。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思考诗中描述的鸟类的行为,例如它们的“争木啄泥”,鼓励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效运用人文元素构建教学场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探索热情,使传统文化知识与生物课堂充分融合。

综上所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初中生物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人生观、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目标相契合。有鉴于此,生物教育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慧《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求学》2020年第32期。

[2] 林明基《解析初中生物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文理导航》2020年第7期。

[3] 雪梅《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鄂温克族环保传统文化的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硕士论文。

[4] 徐淑芬《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革新初中生物教学》,《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第22期。

[5] 朱吉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西华师范大学2019硕士论文。

[6] 阳银华《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7] 孟垂毓《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8硕士论文。

[8] 梁伟铭《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11期。

[9] 草德必力格《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蒙古族保护环境传统知识文化的初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生物传统文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上上生物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