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探析

2023-11-08徐建超

关键词:生物融合传统

徐建超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将其融入生物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促进文化传承。本文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旨在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生物 文化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38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智慧、价值观和审美情感,将其融入生物教学,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與尊重。所以,生物教师应该系统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在探索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高效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融合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具体而深远的意义。首先,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丰富的知识。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中草药的应用、动植物的分类等,这些知识可以为生物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其次,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文化涵盖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将接触到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综合能力。

再次,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瑰宝,通过将其融入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认同感。例如,通过学习传统农耕文化,让学生体验到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传统文化中包含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知和解释,这与现代生物学具有共通之处。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将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等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1.传统文化资源匮乏和获取困难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最显著的困境之一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匮乏和获取困难。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区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地区。许多古老的传统技艺逐渐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导致相关文化资源匮乏。其次,即使在一些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传统文化知识的逐渐失传的现象。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普及,许多古老的农耕技术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逐渐被遗忘,使得教师们在教学中难以直接获取到这方面的实例。最后,即使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得以保留,但其获取也常面临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和知识传承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缺乏书面材料或者教学资源。

2.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结合困难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结合困难的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差异显著。传统文化多以哲学、历史、文学为基础,侧重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而生物教学则侧重于生物学理论、实验和技术等具体科学知识。在将两者结合时需要寻找到相互契合的知识点,使其融合自然、流畅,这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另一方面,教材和资源的匮乏也会导致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结合困难。目前的生物学教材大多注重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引入相对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3.教师培训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教师的培训与专业知识储备是一大挑战。首先,许多教师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相对不足。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需要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了解。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可能只接触到表面的一些知识,对于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和精髓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教师们缺乏相关培训和资源支持。目前,针对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课程和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教材支持。最后,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策略。许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难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4.学生们接受度与兴趣参差不齐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面对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那就是学生们的接受度与兴趣参差不齐。第一,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其中的故事、意义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而另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疑虑或者缺乏兴趣,导致其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度不高。第二,相对于生物学科中的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往往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认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第三,传统文化中涵盖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传统乐器等多个方面,学生们的兴趣点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教师们需要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契合、又符合学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1.建立网络资源库,鼓励学生参与调研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建立网络资源库并鼓励学生参与调研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解决教师个体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为教学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首先,教师可以与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创建一个专门的网络资源库,汇集有关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融合的教材、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这个资源库应该包含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元素,以便教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和应用。

其次,网络资源库需要定期更新与维护,以保持其中信息和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教师团队、学生研究小组以及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确保资源库中的内容始终与最新的生物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知识相匹配。

再次,设立学生研究小组,由他们负责搜集相关材料、整理案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视频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研究与合作能力。

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库设计跨学科课程,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多个学科相结合。例如将生物、历史等多个学科有机融合,增加学科间的关联性,丰富教学内容。这样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使教育更加丰富多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2.设计跨学科课程,推动二者有效结合

通过设计跨学科课程,将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增加学科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明确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明确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同时深入掌握与生物学相关的核心概念,如生态系统、进化等。

第二,根据课程目标,选择与生物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与植物、动物、生态环境等相关的传统知识,如中草药的应用、农耕文化与生态平衡等。

第三,制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传统文化元素与生物学知识有机融合,形成连贯的教学内容。

第四,跨学科课程的设计通常需要多位教师的协作。生物学教师和传统文化或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共同制定课程计划,确保两个领域的知识能够融入课程中。

第五,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组织中草药采摘活动、田间考察农耕文化活动等。这样利于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与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与跨学科能力。

3.举办针对性培训,丰富教师知识储备

通过举办针对性培训,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做法如下:

一是确定培训的内容,明确要传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生物教学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

二是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领域知识的专家来进行培训。他们可以分享教学案例、教学策略以及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为教师们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

三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包括教案、案例、多媒体资料等,以便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所借鉴和应用。

四是设置实践环节,让教师们亲自体验将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五是在培训过程中定期进行反馈与评估,了解教师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教育体验。

4.设计趣味性教学,开展生物实地考察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相融合,设计趣味性教学并开展生物实地考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首先,在选择实地考察地点时,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生物教学内容,寻找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场所。例如,选择传统中草药园作为考察地,既可以了解传统草药的种植与应用,也能深入探讨中草药与生物学的关系。

其次,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体的考察任务,让他们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例如,要求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或者调查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这些任务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

再次,教师需要在实地考察中进行知识讲解,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向学生们介绍与考察地点相关的历史、文化、生态知识。例如在草药园中,介绍各类中草药的功效,以及传统中医草药学的历史渊源。

最后,鼓励学生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进行记录,可以使用相机拍照、手绘草图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应该根据考察情况实施针对性知识讲解,让学生在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5.利用传统文化艺术表现生物课程知识

传统文化艺术是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化遗产,教师通过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可以生动地展示生物课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生物特征。例如,学习如何绘制水墨山水画,通过表现山水间的植被、动物等元素,展示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传统剪纸艺术可以将复杂的生物形态简化成纸上的剪影,通过剪纸,学生以一种富有创意的方式展示生物的形态特征。例如,通过剪纸可以表现出不同种类的鸟类,强调它们独特的嘴型、羽毛颜色等特征。

最后,传统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学习和创作诗词,学生可以表达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关注。例如,学生可以选取古诗中与山水、植物、动物等相关的诗句,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展示生物课程知识,可以使学生以一种富有创意和审美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生物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也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6.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项目研究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项目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生物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也能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与生物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主题,如中草药的应用、古代农耕文化等。确保研究主题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能与生物知识相结合。

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传统文化主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發挥各自的优势。

第三步,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研究指导,引导他们收集资料、设计实验等。同时,提供相关的图书、文献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研究。

第四步,根据研究主题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或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整理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编制研究报告或展示材料,运用图表、图片等形式清晰地呈现研究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相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传统文化艺术、古代医药知识等元素的引入,使得生物知识更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通过融合,初中生物教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与丰富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利于强化知识体验。这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他们打开了解生物科学的全新窗口。这一探索不仅为未来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 汪文静、黄菲《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植物种子的萌发”为例》,《中学生物学》2022年第9期。

[2] 韦常远《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新生物课堂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3] 蒋龙凤、郎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0期。

猜你喜欢

生物融合传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