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2023-11-08杨亚琴

关键词:中学物理中华物理

杨亚琴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当前,在课堂中引入人文、艺术和文化的创造性教学方式,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入手,研究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3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知识,拓宽视野。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这也是新课改后物理教学的一条新途径,为广大教师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物理课程的融合提供参考。教师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适当地充实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之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中学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

1.缺乏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在中学,教师和父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单,一些学校甚至不会举办任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缺少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概念已经被提出来,但它离真正落实仍有一定的差距。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致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十分困难。例如,在学校中,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教师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这势必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教师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教育理念滞后

尽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人们总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例如,由于教学的功利性,许多教师都会带头朗读,背诵,以应对考试。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难以做到真正的交流。观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即使有一定的育人作用,也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师没有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没有把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3.教师评价方法单一

在教学中,教学评估的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但是,当前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估时,并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而是以测试成绩来评判学生。例如,如果一个同学在测试中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就对他进行赞扬;当学生在测验中的得分排名较靠后时,教师会责备他。显然,这种评估太功利性,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分数上。这也是传统文化在物理课堂中很难渗透的主要原因。

4.忽视了在物理教学中发掘与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元素

中学物理教材里,有许多古代的诗句。古代诗歌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古人精神世界和审美水平的体现,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传统文化内容缺乏关注。在讲解物理原理的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原理剖析,而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滲透则是一带而过。也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套用既定公式,即所谓的万能公式,忽视了古诗词中的情感。

5.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文化开始相互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产生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偏爱,而对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漠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会主动发掘文字中的传统文化,从而无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其在物理教学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6.考试与中考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影响

在中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面对“考试”与“中考”的双重压力。中考的时候,总会有一句话:“一分,杀一千。”如果错过了一次机会,就是前功尽弃。在这种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许多同学都在学习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例如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典型例题等。长期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7.教师面临教学压力

在中学,除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外,教师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教师要每天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满足新时期的教师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师在心理和学业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将会对教师在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教学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8.学生的素养不足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时候,即便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学生无法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应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课堂中,并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

1.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注重的是教学内容和目的,而忽视了对教材的情感、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导致了中学物理课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学生们除了可以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之外,在其他领域上都没有任何提高。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使中学物理教学取得真正的突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许多的道德理念,例如孔子提倡的“仁”,即个人要懂得关爱、爱护朋友、爱护自己的家人。初中生正值叛逆期,很容易和父母、朋友发生冲突,如果不及时引导,很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3.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人生观是个人对于生活的观点。人生观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都能反映出来,而初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学生进行影响,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其次,理想信念对初中生来说也很重要,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人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相反,没有理想的人,只会混日子。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与理想有关的东西,在教学中引入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所区别,初中生必须要掌握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只采取传统的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既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又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从而为高效的物理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规律

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每个人对物理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差异。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分层教学,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质。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全理解知识的来源、内容和情感,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最后,教师要确定“学生主体”的基本原则。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积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建立起有效的物理课堂。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既有利于中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学习环境。在物理教师的教学中,也可以将一些实际的活动,运用到对中华文化的探索中去,从而使初中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完善,形成良好的“三观”。

四、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声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实际的物理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的知识点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声学课本时,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对有关传统文化的物理声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梦溪笔谈》中记载,在行军的时候,每一个士兵都枕着兽皮制成的箭囊睡觉,这样一旦有敌人来袭,他们就能立刻就能有所察觉。教师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这些军事常识,然后提问:这篇文章包含了哪些物理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通过对教科书的了解,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的媒介中,声音的传播速率也是不同的。通过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可以让他们对古代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2.光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后,教师就会引入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诗歌中所描述的图像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并与同学们一起思考,剖析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和光学知识。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可以看出“三个影子”是指月亮、诗人和影子,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形成的。李白挡住了月光,李白的身后就会变成一片漆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巧妙利用,既可以扩展物理光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力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中学物理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典故融入课堂中。我国古代矿山早已采用滑轮制作起吊设备了,比如“神仙葫芦”就是巧妙利用了差动滑轮(动-定滑轮组合)装置,优势是省力(动滑轮),并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有了传统文化的引导使得学生们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4.热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同时,也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物理热学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具,拓宽他们的视野。比如,中国传统的“节油灯——夹瓷盏”就经常出现在古装电影和电视剧里,所以许多同学都对这些物品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先从制作过程入手,激发同学们对这些物品中体现出的热量知识进行思考,思考其是怎样节约燃料的,与物理学有何关联。从制作过程来看,学生们可以发现,这种灯省油的方法十分巧妙,节油灯的中间加了凉水。依据物理导热原理,采用冷水来控制油温,防止油在高温下迅速挥发,达到节能的效果。

5.电磁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讲授电磁学的时候,教师们也能很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让他们更快地了解物理学的原理。从古代建筑中不难看出,在很多房子上都安装了龙舌和铁刹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龙舌和铁刹相的功能进行思考。参考当代建筑物的构造,不难看出他们的真实功能是为了躲避闪电。通过对这两个物体的工作原理的解释,教师就会安排学生在教室里结合所学到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避雷针的原理与构造,并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即使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能清楚地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当前来说,我们要坚守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是新时期的中学物理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在重视基础物理教学的同时,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物理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从历史与现实出发,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当代社会。我们在重视基础物理教学的同时,也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明白文化的无穷内涵与教育价值,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服务于、扎根于历史与现实的高质量教育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在提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今天,传统文化的渗透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强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陶梦雨《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与原则探讨》,《物理之友》2020年第9期。

[2] 饶火兰《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名师在线》2020年第3期。

[3] 夏欢《基于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初中物理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云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4] 严仲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0期。

[5] 王梅《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研究》,《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中华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