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分析

2023-11-08李文海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素养

李文海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培养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题。我国传统文化是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充分开展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高中历史教学得到创新。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阐述文化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模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33

高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历史产生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了解到历史中的文化和智慧。传统文化与历史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渐了解到历史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使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意义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历史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也愈加深入。以人教版的新教材为例,与旧版相比,新教材增加了大篇幅的传统文化内容,从经济、文化、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解析,既让学生加深对历史课程的理解,使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切入点,又让学生将历史与传统文化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全新的理解,充分汲取到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1.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主要脉络,也是历史发展情况的一种侧面表现,对学生历史课程的相关学习有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历史时拥有更加正确的态度,使学生逐渐对历史学习产生特殊的体会。

例如,在进行春秋战国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时,如果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就可以使学生从各家各派的言论中了解到当时各国的政治观念和文化精神,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由人组成的,历史事件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素,使学生们不仅仅从教材内容中了解历史,而是从人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形成全新的历史学习角度。历史教学中常常涉及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对历史中的事件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进行传承。

2.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接触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能够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进行学习,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因为年代久远,学生可能对其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通过历史教学,与历史中的事件和故事相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

如在学习儒家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对大禹治水、孔融让梨等历史故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说,历史文化课程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过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顺、礼貌等美好的品德进行认识,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断约束自身,使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达到更高的水平。同时,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和意志得到培养,加强学生的使命感和信念感。

如在进行《周易》的相关学习时,可以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进行深刻理解,使学生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同时,我国青少年普遍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并无深刻的认识,这导致青少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关注,使传统文化的学习常常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传统文化同历史教学结合以后,就可以使学生从历史教学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

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对历史课程的深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面对政治、语文等与历史教学有着深度联系的学科时,能够减少学习难度。同时,借助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历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也可以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使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部分,对历史教学产生同样的助推效果,使历史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展现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

1.对教材内容深度挖掘

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同历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历史教学目标,使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通过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发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使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做出相应的解读,让传统文化对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使历史教学能够更快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探索教材中的传統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教学中潜藏的传统文化精神,使教师用更加自然的方式完成对历史课程的阐释和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重构,使教学内容能够与传统文化内容持续衔接,使日常教学工作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掘历史中潜在的文化精神,使历史学习变得更加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接触到传统文化。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发掘,使学生在发掘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历史知识和历史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产生独特的见解,同时对历史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的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到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教师只需要提出与传统文化培养的相关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对历史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传统文化,逐渐了解传统文化和我国历史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教材和内容的发掘应该以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为主,将传统文化的阐释作为历史教学的延伸点或背景,使学生逐渐理解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对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和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关键点。

2.对历史教学进行拓展

课本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的精炼和总结,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到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课程中汲取到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通过对历史教学的扩展,可以使教学逐渐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课程内容及历史事件更加了解,使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能够凸显出来。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在历史教学扩展的过程中找到具体的路径,使传统文化的培养方式能够逐渐产生新的变化,为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力量。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将传统文化包含在历史故事中,能够使历史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教学秦的体制时,可以融入商鞅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的同时,借助《徙木立信》一文启迪学生,使学生了解到守信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引提出秦国法制的制定与“信”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偏离历史教学的原本目标,还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对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并且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与历史知识的教学进行了融合,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其次,在对课堂上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设置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收集和阅读,使学生主动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精神。比如,在进行《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讲解中,提出“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变法哪个能够使宋朝脱离困境”的思考,使学生在课下自行翻阅和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逐渐了解宋朝内部的真正矛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了解古代名臣的治国策略和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使学生逐渐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自发地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进行学习。

再次,可以使历史课堂围绕着传统文化展开,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对历史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潜在的力量。同时,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对历史进程进行深入剖析,使历史知识更加容易理解,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难以抓住重点的问题。例如,可以用孔子编的《春秋》对历史记载的重要性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书中的微言大义。同时,通过对史官精神的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宝贵之处,对“忠”“信”等文化精神进行学习,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另外,通过对历史教学的扩展,可以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课本的学习,使历史课程具备真正的价值,使历史文化精神得到弘扬。

3.创新教学形式

许多高中生会觉得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比较单一和枯燥,并且在错误的思想观念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使历史文化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计划中的效果。通过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可以逐渐使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对历史文化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教学形式的创新可以使用故事、互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在历史课程學习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表演历史剧,让学生对经典的历史故事进行展示,使学生在设计剧本、了解历史剧情的过程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对孔子周游各国的故事进行表演时,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春秋各国之间的关系的了解,同时对各国的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进行学习。通过对礼节和衣食住行方面的表演,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礼”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历史剧的表演一定要严谨和细致,坚持对历史知识的还原,使学生在进行表演时就如同身临其境,对历史事件产生独特的体会。

其次,可以使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优秀历史文化剧集,如《国家宝藏》,对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同时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观看,体会到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在进行传统文化剧集的观看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看之后的感受,对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进行积极讨论,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具有广泛性和实时性的优点。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可以使用建立互联网平台的形式,让学生实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通过互联网历史资料库的建立,也可以使历史与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连接,使用更加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同时让学生可以在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使历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充分结合,对课堂上的历史教学进行补充。另外,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记忆,对历史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更加浓厚的兴趣,逐渐实现历史教学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4.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塑造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文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历史教学取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使用情境建设的方式,对历史情境进行重构和解读,使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进入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历史学习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展开,使学生在学习氛围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在进行《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一课的讲解时,可以对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作品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进入情境,感受到三国文化的雄奇壮丽,再逐步感受到隋唐鼎盛时文化的繁荣伟大。从文化的变化中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再从历史的解读中逐渐对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在这样深入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相连,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

其次,应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防止学生在融入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偏离教学主题,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中能够确实感受到历史知识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能够与历史课程的教学相脱离,而应该将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使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实现。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改良,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一定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完成,与历史教学相辅相成,实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佩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第16期。

[2] 潘梅《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考》2022年第23期。

[3] 李文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界》2022年第6期。

[4] 严敏《高中历史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探究》,西南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5] 刘旭《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考试周刊》2021年第65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