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
2023-11-08薛梅
薛梅
摘 要: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英语的同时,也应当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学习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有效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30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各个学科。无论是中国古诗词、历史,还是道德和法治课程,都有传统文化元素存在其中。虽然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授西方国家的语言技能,但英语课程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来整合与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文化内容。这种整合允许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更广泛地探索文化主题,为英语课堂教学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有效德育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鼓励个体培育良性品格,作出道德判断,承担道德责任,并将这些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全面的道德教育符合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有利于个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培养的,必须把教育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当代学校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有效融入各个学科中。传统文化是道德价值观和信仰的重要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在此理念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为学生的求学之旅提供宝贵的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分布不均匀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分布不均。教材中并非每个单元都清晰、全面地呈现传统文化内容,有些章节甚至可能缺乏这些内容。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上册为例,该教材由八个单元组成,涵盖了广泛的英语知识。然而,并非所有单元都包含传统文化元素。例如,“Let's play sports”单元主要关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传统文化元素相对缺乏。同样,“Shopping”单元探讨了购物的话题,这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相关,但缺乏显著的传统文化内容。“Welcome to our school”单元围绕学校的相关情况展开,但传统文化元素并不突出。
分析发现,英语教材的编写注重知识的应用性,融入了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内容。这种做法固然值得称赞,但也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分布不均,给教师推广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地探索和延伸,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仍然薄弱。鉴于初中生的世界观相对不成熟,教师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密切参与学生成长的教育者,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英語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至关重要。
2.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不够深入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缺乏深度,阻碍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任何表现形式都反映了其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元素。所以,教师在解读传统文化时,不能只注重表面,更要为学生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Welcome to our school”这个单元的教学中,“Chinese(语文)”这个学科名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解释这个术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延伸解释,在汉语本身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之间建立一定程度的联系。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存在不足。可见,对传统文化的分析深度有限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
1.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初中教育的根本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对于实现这些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国传统的自豪感。教师必须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资治通鉴》《乐府诗集》《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拓宽知识面,获得更多知识,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应批判性地分析英语教科书的内容,使其与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策划相关活动,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英语课程中。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2“Let's play sports!”的内容是Eddie和Hobo讨论运动,图片中的Hobo在踢足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蹴鞠等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并用英语强调古代和现代体育运动的差异。通过在英语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英语课堂对于丰富传统文化储备,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元素融入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2.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传统节日对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习俗和深刻的民族记忆,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降低。现代庆祝节日的方式中往往缺乏传统习俗,在英语课堂中融合传统节日文化,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和理解传统节日,对于学生高质量地学习英语以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发扬意义深远。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7“Season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与春、夏、秋、冬四个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并覆盖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与每个季节相关的各种传统节日。学生们可以分享与中秋节相关的习俗,例如赏月、吃月饼,或者将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英语表达来补充学生的叙述,例如西方的情人节名字为“Valentine's Day”。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与英语课堂相结合,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体验了祖先所珍视的浪漫情怀,而且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多重效果。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习俗的了解,让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比较和对比,通过这些体验,学生们可以真正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好感,从内心认可与接受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记忆,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和传统。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學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单元知识的记忆,强化了他们的整体知识。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
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鉴于此,教师可以深入钻研教材章节,结合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教材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使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习资源。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2“Neighbours”教学为例。在本单元中,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对话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描述与邻居的关系,英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介绍与邻里关系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六尺巷的故事,这个故事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睦睦邻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叫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家人给张英写了一封信,请求解决土地纠纷。张英读完信后,回复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回信,慷慨地让出了三尺地,邻居被张英的谦逊所感动,也让出了三尺地,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睦邻友好的价值观。”通过详细讲解,学生们沉浸在故事中,深刻体会到谦虚的美德,同时,学生还会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敏锐的认识。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人文思想的欣赏和理解。此外,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和意识形态,最终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是教育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将教材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鼓励他们探索中西文化的差异,帮助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欣赏和认同。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文化底蕴。通过将教科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获得更广泛的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深入了解中华文化,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
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无数鲜为人知的动人历史故事,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和了解历史。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有效地将其融入英语课堂中。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Great people”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和我国伟大人物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事迹。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促使他们研究并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并在下堂课上展示。于是,学生将积极寻求相关知识,向同学介绍自己选择的历史人物。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意识。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无数杰出人物不断涌现,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中华民族走上了新的道路。英语课堂、英语教材可以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供有效渠道,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不断点燃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不断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听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中,对于培育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及强化其英语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帮助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初中英语课程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增强教学效果,并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这种融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向年轻一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从而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高效的英语课堂。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第二卷第五单元“Good Manners”的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礼仪。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来阐释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餐桌礼仪和饮茶礼仪。通过直观、生动的视觉呈现,让学生亲身接触各种礼仪实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视频,并辅以英文讲解,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这个“礼仪之邦”。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英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显示相关图像和音频材料。例如,在介绍中国的乐器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展示相关的视觉效果,并用英语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身临其境、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这种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能够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能够为新时代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在英语领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必须善于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者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全面学习英语的工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王春叶《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宁夏教育》2022年第10期。
[2] 董玉金《初中英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山东教育》2022年第36期。
[3] 王春梅《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校园英语》2022年第33期。
[4] 王佳佳《运用微项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英语教师》2022年第11期。
[5] 高志燕《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校园英语》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