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点的挖掘方法
2023-11-08徐敏
徐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传统文化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的关系,挖掘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点,研究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融合的重点。弘揚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在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英语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2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是基于英语课程性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根和魂。了解、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充分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四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1 Daming played the erhu一课时,课文情境是Lingling向Amy描述昨天去欣赏她父母参加音乐会时所演奏的乐器,然后Lingling给Amy播放了一段中国传统音乐,Amy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和谈论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乐器,除此之外,许多小学生都会弹奏传统乐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乐器带到课堂中,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乐器的外形、声音,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传统音乐曲目。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乐器和音乐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向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品德教育,推崇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培育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基于单元主题,深入研读语篇,充分发掘语篇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教学价值、语言特色等要素考虑在内,从而确立教学主线和育人目标。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时,需要设计一系列从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活动,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学习理解类的活动,教师可以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后,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针对课文内容,评价主人公的观念和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授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He shouted “Wolf, Wolf!”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课文内容是学生们非常了解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讲的是放羊男孩,为了好玩,总会大喊“狼来了”,当狼真正来了的时候,大家以为他又是在骗人,没有人相信他的呼救,结果羊被狼吃掉了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享受“story time”,通过“Read and judge”“Read and number”“Retell the story”等多种多样的语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就“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和分享活动,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Story time”,将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故事、品德教育有机融入教学中,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的内容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如何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
英语教材不仅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能够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内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材中,大量教材编著团队开始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方式进行了大量尝试。因此,教材编辑团队应当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各种素材,综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英语教材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应当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配套内容。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将传统文化学习和英语学习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深入领会教材内容,结合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材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教材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在教授三年级上册Module 1时,课文情境是Ms Smart带着Daming和Amy在公园游玩。Amy饿了,Daming问她是否想吃面条,在吃面条的时候,由于Amy不会使用筷子,把面条吃得到处都是。Daming问Amy英国人用不用筷子,Amy告诉他,英国人使用刀叉,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意义,结合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方就餐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或者关于中国传统美食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饮食文化。随后,教师可以利用“Story time”环节,结合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绘本或动画,基于对单词、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把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英语表达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同时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学生能够更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谈论中西方餐饮文化在食物、餐具、就餐礼仪、用餐方式、烹饪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也能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的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在我国进一步落实新教改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这一教学方式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教学的资源、平台和空间,也丰富了教师的授课模式,提高了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时难以用口述这一简单的方式来传达所有内容,有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来丰富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很多教师都选择了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刺激,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授六年级上册Module 7时,因为学生对于单词animal(动物)这一主题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重点,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喜好。教师可以借助多感官的教学方式,用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我国特有的动物加以展示,在传统文化内容基础上加以引申,将更多关于传统动物的名称、习性、故事等知识内容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在交流与分享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支架,同时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在教授过程中适当鼓励和帮助学生,当学生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时,教师都可以提供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表达,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随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和展示,学生在台上各自介绍自己的最喜欢的动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纪录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赋予这些动物的特有形象和内涵。教师可以选择电影《功夫熊猫》,让学生在了解功夫、熊猫以及该电影的相关知识之后,将故事的结构和主旨告诉学生,然后带领学生观看电影。在电影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将电影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着重讲授,将该电影关于勇气、智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内涵传达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既能够学习语言知识,又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结合。
2.创设文化交流活动
英语学习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以传统文化的内涵来鼓励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需要在实践中训练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将古人劝人学习,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演讲比赛、英语模仿秀等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以“Lean and life”为主题,将古文中关于学习的文章展示给学生,包括荀子的《劝学》以及韩愈的《师说》等。通过创设演讲比赛这一文化交流活动,让同年级不同班级中的学生分别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同学的演讲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借由古人的智慧,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继承传统文化中好学、乐学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与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基于对语篇的学习和分析,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结构、文体特征等语篇知识,并通过文字、配圖等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其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提供了语言输入,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感受语言的表达、语篇的结构,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游戏
传统游戏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当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本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融合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目的,为学生寻找更多有趣、有教育价值、值得长期开展的游戏活动,比如英文填字、国际象棋、猜字谜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游戏的规则,了解游戏背后的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开展游戏、了解传统文化的多重效果。教师在游戏课程中应当将英文游戏和传统文化游戏的背景和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锻炼思维、获得乐趣,更能了解游戏背后的文化意义,从而达到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对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必然,教学工作者应当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秉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发掘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的融合点,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和认识世界,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钟心星《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021年第11期。
[2] 胡迪《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海外文摘(学术)》2021年第13期。
[3] 柯莉群《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与渗透研究》,《文学少年》2021年第14期。
[4] 邓艳《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文学少年》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