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11-08董爱萍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董爱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数学是当前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以及处事逻辑都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教师给学生讲解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提升,教师应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有趣的内容,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本篇文章围绕此话题展开研究,希望可以给更多初中数学教师带來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融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26

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融入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丰富学科教学内容,阐述数学教学的深刻含义,有利于给学生们带来更加有趣的学习体验,也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表现。本文重点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理解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且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字的自然学科,而传统文化是和文化研究息息相关的内容,从二者的基本表现来看,普通的数学教师很难直接在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连接点,也很难把二者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在常规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多数数学教师不会直接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当今的教学背景下,提倡教师加强教学的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下文重点分析初中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引起更多数学教师的关注,进一步加强教学创新。

1.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的内涵

初中阶段,教师给学生讲解的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过,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数学教师习惯直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用背诵或者反复运用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融入更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引子,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这也是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一大优势,值得教师们深入研究。

2.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常规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的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也越浓厚,很多数学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讲解,其实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显著提升。但是,一旦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一些和数学知识关联性没有那么强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显著提升,这和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有利于丰富数学课堂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知识是德育的必要条件,在组织学科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其实也具有德育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中挖掘更多德育素材,让学生们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比较有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提升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更加有难度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比较简单,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十分有趣的学习体验。

4.有效培育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学科核心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中,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数学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将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利用传统文化,创建数学教学情境

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找到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根据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优先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可以沉浸在某一种情境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让学生们进一步研究数学知识背后的内容。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故事进行深入探索,比如带领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就可以在创建课前情境的过程中引入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九章算术》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这个问题其实用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不过作为课前引导环节的引入材料,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迁移思维,让学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入的数学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这个问题展开探索,看看学生可不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答案。考虑到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文言文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观念,可以尝试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们对这个数学问题情境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读懂问题,并且展开探究,无论学生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路都已经开始朝着教师设计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相对有趣的课堂探究学习体验。

2.结合传统文化,设计数学练习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如果数学教师想在课堂上引入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应该考虑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工作。比如,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数学知识的内涵,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发现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都比较有限,如果教师可以在课上融入一些相对生动的教学案例或者趣味问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明显提升,数学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把我国的剪纸艺术与窗花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带领学生研究课后练习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课后练习题与这些传统文化图案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组传统窗花,让学生们自主分析,在这些窗花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其中的几何图形。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有趣,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让学生们进一步研究传统民间技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学会数学知识。

教学“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例题,让学生们对这部分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把握,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太极八卦图的内涵,让学生懂得其中阴阳相生的理念,之后再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告诉学生假设在某场活动中,主办方引入了一个太极八卦图,目前已知该图形的半径,请学生求出该圆形的面积。这种趣味化的例题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当学生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深入研究数学例题时,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引导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3.利用傳统文化,创设小组合作任务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在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研究数学知识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把个体面对的学习任务转变成群体任务,原本一个人需要承担特别大的压力,转化成群体任务之后,学生个人面对的压力就会变小,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利用传统文化创建一些高质量的小组合作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研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给学生简单介绍三视图以及展开图,教学这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和传统雕塑有关的案例,让学生们在这些基础的雕塑案例之中研究这一部分数学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系统研究案例肯定存在一些难度,所以教师鼓励大家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探索,建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有深度的思考,数学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关键环节,比如在学生积极探索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这些案例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搜集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十分有趣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结束之后,教师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分析传统文化,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如果想在数学课堂上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将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绝不只是利用传统文化做引子,教师还要看到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对学生带来的德育影响。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肯定要把更多的精力留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上,但是下课之后,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富裕,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大家进一步研究和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内容,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学生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例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在课堂上引入《九章算术》中的案例,不过教师给学生们讲解的案例,毕竟只是少数,很多内容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学生对这本书中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可以把这本书找来看一看,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符合学生们的学习需要,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有趣的学习体验,对于初中生来讲,如果可以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肯定会受益无穷。

5.基于传统文化,进行数学教学点评

新课改背景下有很多教师都在尝试把优质的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给学生们带来相对新颖的学习体验。不过大多数的教学创新都停留在题目设计的层面。笔者认为,如果要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只强调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教师还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常规的教学环节之中,比如在教师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改掉以往的评价方式,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评价学生,既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又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组织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肯定要给学生们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评。比如,有些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态度特别认真,教师发现学生的作业几乎每一次都是全对,那么给这样一位学生写批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文言文语句。比如“性深沉,有大略”,用文言文肯定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同样,如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不是特别认真,这种情况下教师肯定要对学生委婉地提出批评,教师可以用文言文进行点评。比如告诉学生“君水平,待提升”,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委婉,其实也是比较直接地指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进步。总体分析下来,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数学点评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升。

总之,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创新为驱动力制定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不只是拓展知识及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数学作为初中学生开启逻辑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突破数学教学的困境,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学文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晓勤《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路径》,《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第6期。

[2] 何秀萍《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学周刊》2022年第9期。

[3] 李夏英《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文理导航》2021年第2期。

[4] 乔传刚《基于传统文化渗透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思》,《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7期。

[5] 屈景兰、潘祥万《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