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3-11-08刘亚楠
刘亚楠
摘 要: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多元化作用和价值,能够充分融入小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将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学措施不断融入其中,确保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小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小学生以传承者和创新者的身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23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表面上和传统中国文化无关联,但实际上,数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也值得教师去深层挖掘。因此,采用丰富的方式,促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可以让学生更深层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中,既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品格的培养。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总体来看,对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是教育者的使命所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将其和小学数学课堂结合起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总体来看,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德育和学生素养,着力于为学生夯实文化基础,帮助其迈出成长的第一步,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通过在小学教学的不同环节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全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数学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和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求。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历史文化中,大量的民间数学思想和数学题目,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2.让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数学,时间一长,便会造成数学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面。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题海战术为主,学生因此苦不堪言,进而产生了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学成果。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会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起到巩固学习成果、感受学习乐趣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性提升的目的。
3.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
总体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数学科目和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此外,通过在小学阶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热爱学习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离不开民族文化沃土的滋养。基于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一问题,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小学生受年龄制约,判断能力不足,容易被其他文化所影响,若不能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文化的基础,在其未来的成长中,也容易遭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各种文化的冲击给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将传统文化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进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责。
4.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养成
基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对小学德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小学数学的发展,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还存在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等传统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基于此,教師要提高认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实现德与智的同步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整体而言,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可以以传统文化精华为要点,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的认知,以此为学生的德育修为、文化水平的同步提升作出贡献,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效挖掘学科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带领学生深层地感受数学的浓郁文化底蕴。
如在讲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轴(一)》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脸谱、建筑等复杂的对称图照片,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式对称美”。事实上,不少国粹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对称元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将其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灿烂。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货币的发展史,包括最初的以物换物,到后来的刀币、铜钱、元宝等。从而令学生更深切地感受社会的发展。
再如,讲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时,可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谦让、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美德,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基于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挖掘各类优秀文化,设计形式丰富、意韵悠长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打好小学数学的基础。
2.引进传统益智游戏,增强学习趣味性
我们可以把经典的益智小游戏带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这也是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的《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内容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讲授这节课的内容。七巧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益智性玩具。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七巧板的摆放位置来拼出不同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种图案,也可以把自己拼好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想象出一个完整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如此,学生会轻松愉快地度过整节课,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既体验到了七巧板的神奇,又学会了数学知识。
再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的《华容道》讲的是华容道这一传统民间游戏。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带领学生回忆历史,先了解华容道的故事,再从游戏中体验阵法和走位,在娱乐中感受前人的智慧。传统的益智游戏还有九连环和孔明锁等。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很多益智游戏,这些游戏要么暗藏玄机,要么改编自历史故事,迄今为止依旧深受人们喜爱。这些益智游戏应该走进学校,走近学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益智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传递给学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开启学习的新方式,体验游戏中蕴含的智慧和玄机,让小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学习数学。
3.领会典型趣题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典型趣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不可缺少的模块。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的《尝试与猜测》这一课中的“鸡兔同笼”,在《孙子算经》中就有“鸡兔同笼”题,记作:“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道题出现在数学教材中,能够引导学生猜想并不断尝试,以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养成对数学这一学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同时生出一种文化自豪感。古代典型趣题还有“两鼠穿墙”“李白打酒”“今有物不知其数”等其他内容,需要一线数学教师首先广泛学习,自己学会之后才能在课堂中有效运用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实现激发小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帮助学生在思考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
4.追溯数学史,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悠久且成就辉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悠久的数学史和数学家相结合,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索数学这一学科的起源,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对历史悠久的数学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认识小数》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故事,是他首次提出了“小数”这一名称。同理,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写道:“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在学习方程时,教师可以讲述西汉早期著名数学家张苍写的《九章算术》。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扩展数学家或数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古人历尽艰辛所留下的宝贵财富,认识到中国数学家对于数学这门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们对中国数学发展历史的巨大贡献。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不能在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节课完成。我们不仅要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当中,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对数学家和数学史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先贤的智慧和对数学的执着与热爱。通过探索历史根源,我们的小学生将会继承古人的优秀品质,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5.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守住数学课堂这一阵地之外,教师还要在课外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提前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周末进行。
例如,对于刚进入小学不久的新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周末去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数字的由来”,知晓古人的计数方式,感受古人高超的智慧;在二年级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古人的计时方法,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时钟的国家,这种发现会让学生从小就产生文化自豪感;在三年级学习《年月日》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年月日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历法和平年与闰年的起源。通过阅览相关资料,学生会了解目前所能够学到的知识都是从古人的智慧积累中演变而来的,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在寒暑假进行的亲子游戏活动,主要是牛角棋、中国象棋、五子棋和围棋等一些传统经典游戏。这些亲子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价值。
6.教师应提升素养,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应该经常利用培训或学习不断强化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摒弃旧有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紧追时代,不被“抛弃”。首先,教师应该具有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这是我们教育领域工作者甚至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融合,都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就必须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必须能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
總之,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最值得自豪与骄傲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家长逐渐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为了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时代的需求,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调整与完善。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数学知识内容的扩充,还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一层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年第9期。
[2] 李晓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导报》2022年第B03期。
[3] 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家长》2022年第25期。
[4] 庄前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16期。
[5] 郑丽娜、赵军《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8期。
[6] 王英豪《让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焕发育人活力》,《中国德育》2022年第12期。
[7] 田彦涛《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6期。
[8] 许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科幻画报》2022年第4期。
[9] 吴骏、曾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0] 王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三)》2022年。
[11] 胡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英语广场》2022年第3期。
[12] 李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绽放》,《考试周刊》2021年第5期。
[13] 赵书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年第1期。
[14] 郭晓艳、季坤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校园英语》2020年第32期。
[15] 闫绍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