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路径研究

2023-11-08刘杨

关键词:数学教师小学生传统

刘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在教学中实现了融合发展,不仅发挥了各门学科的优越性,还越发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习到的知识会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要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以便于发挥本学科的重要优势,实现精准化教学,推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通过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如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21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教学模式是小学生学习逻辑思维的基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计算,而忽略了思想文化的融入。以至于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学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現代化教育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构建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进行思维逻辑构建,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单一模式,着重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仅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从问题中进行知识积累,从而培养文化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对知识的认知较为单一,新型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小学生构建思维逻辑、学习模式等有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有利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拓宽自身知识领域,取长补短,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1.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于过程中的计算,却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还没有明确的认知,所以,大多数小学生对小学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而“不感兴趣”的原因则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喜欢学习,另一种则是因为课堂乏味枯燥。加之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受情绪影响较大,所以,一旦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出现大幅度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生动课堂吸引小学生,激发小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曹冲为什么能够称大象的重量?”引发学生对故事中的数学逻辑进行思考,进而开展等量思维的教学。

2.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来看,传统文化渗透缺乏创新意识是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构建数学习基础。大数据显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缺乏课时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常常利用口头讲解的方式为小学生讲解题目,课后只是简单布置作业,完全忽略了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有益于其发展的;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其发展的,这部分的学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督促学习,没有进行自我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会在出题时融入部分传统文化,导致融合过程片面,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小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正确掌握。

3.逻辑思维转换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生思维转换逻辑存在问题,导致传统文化渗透较为困难。课本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挖掘,与此同时,选用部分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授课,以便于文化渗透。例如,在学校进行复习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展示传统文化知识,如唐朝的兵马俑、瓷器、脸谱等,并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小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例如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

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逻辑思维转换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关教学方案,以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4.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数学课堂也应该践行国家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习惯来进行学习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所误导,从而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备课,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1.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之一,有利于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还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清晰的课程,其知识量非常丰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研究发现,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如果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与小学数学课本相融合,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要做到灵活学习,还要做到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使数学知识可以真正为学习所用。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模拟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通过情景设定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加减法教学时,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来设计题目,利用这些古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情景布置,如铜板、杯盏等,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铜板、杯盏这些物品的数量进行加减运算,从而使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数学思维逻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拟定情景任务让学生扮演古人,并分发铜板,让小学生在“古代集市”中进行交易。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其中扮演商行,让小学生用铜板来对杯盏进行購买。与此同时,“商行”可以制定相应的买卖制度,例如,两个铜板可以买什么样的杯盏?并在活动结束后选出最会省钱、最会花钱的小组。通过上述模拟情景教学,小学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传统集市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到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凸显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2.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生还无法独立计算出问题答案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逻辑的构建,推动小学生主动讨论、研究数学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文化渗透,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个人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圆周率”时,可以利用祖冲之的故事开展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祖冲之在小的时候不喜欢学习历史文化,而偏偏喜欢探究数学知识。祖冲之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周三径一”。为了检验这句话的真实性,祖冲之从家中取出一条绳子,走到家门外,等候过往的马车。过了一会儿,路边一辆马车缓缓行过,祖冲之立马叫住马车主人:“我可以用绳子对你的车轮进行测量吗?”主人同意以后,祖冲之先用绳子测量车轮的一周,又将绳子折成同等的三份,对车轮的直径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祖冲之前前后后对多辆马车进行测量。从此以后,祖冲之产生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也为后来祖冲之取得数学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利用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构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学生需要通过思维逻辑进行思考、判断,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规律和本质关系交互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将课本中与小学数学有关系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数学思维来进行讲解,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构思学生上学使用交通工具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到校时间问题时,可以利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构思,将交通工具换成普通瓷碗,如果普通瓷碗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完成,比高级瓷碗完成的时间少四分之二个小时,那么高级瓷碗需要多少时长才能完成?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题中涉及的瓷碗制作问题与课本中的上课时间问题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对交通工具的时间问题的换位思考。

如果部分同学想要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在私下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从根本上培养了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4.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是增加小学生的生活常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数学课程对现实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学习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投壶竞赛,并制定规则:一个队伍有一个算盘先生,对每支队伍的投壶数进行计算。活动的最后,教师要对投壶数量最多,计算最快的学生进行嘉奖。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知识魅力,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实现双赢。

5.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生在成长阶段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和家庭,要想实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概念。小学数学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案,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案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利用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课程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的古代货币资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环节进行展示,使学生意识到货币流通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古代货币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古代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教学实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课程教育不断创新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难题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小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以此来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瑞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及价值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13期。

[2] 盛云、王海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47期。

[3] 党爱蓉、郑邦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探寻》,《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31期。

[4] 赵菲《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新智慧》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老传统当传承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