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11-08郑梦莹

关键词:教学方法融合传统

郑梦莹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问题展开探讨,从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这一角度入手,结合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了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理念、教材素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建立素质教育理念、深挖教材文化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良好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20

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和要求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对基本数学知识、理念进行教学,同时还应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同时也包含着古代的人文精神、数学思维,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创新思维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实现文化传承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此情况之下,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越发得到重视,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食粮,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了现阶段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不仅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同时也是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因此,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当中的渗透力度。这也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阵地,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核心素养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扎实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强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良好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題

(一)教学理念陈旧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形成现代化教学理念,仍然以提高成绩为主要教学方向,缺乏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此外,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受到教学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良好落实因材施教策略。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的前提基础,对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影响,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数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教材挖掘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教材为核心展开的,因此,实际教学内容、扩展知识等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教师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对于教材当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和分析,导致传统文化渗透过程较为生硬,无法实现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而且很多传统文化素材都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行选择的,与教材内容的契合度较低,学生无法切实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导致文化的融合实际上与教材内容相互割离,融合效果十分有限。

(三)教学方法刻板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难以长时间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耐心有限,数学学科本身理论性、逻辑性较强,传统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得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和厌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融入传统文化,教师若仍然沿用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保障教学效果,甚至会徒增教师压力。

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参与度,教师单纯进行讲解,会使得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课业压力,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因此,为减轻学生压力,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相应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合理展开融合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评价单一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多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法不仅难以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全面评估,而且无法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学生往往会由于成绩较低,丧失学习兴趣,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将数学拒之门外,在此情况之下,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除此之外,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无法实现对于教学过程、方法的有效分析,不能为教师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无法了解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可能会产生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学习主动性较差等观念,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策略进行优化调整。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建立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有着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为保障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效果,以及文化渗透强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观念,并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展开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应加强对于素质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分析和了解,明确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寻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事例,能够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开阔学生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小学生成长环境、路径不同,因此其基本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产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展开分层教学。

最后,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感,教师应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思路,避免被自身教学经验所限制,从学生角度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相较于刻板的知识讲解,更喜欢丰富的故事,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通过讲解相关历史文化故事,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仅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效果。

(二)深挖教材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本身隶属于不同领域,因此,为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需要深挖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和交叉点,才能够促使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自然,在不增加教学和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良好融合,既能够落实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应从数学教材入手,构建数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鸡兔同笼这一问题。作为古代有名的算术题,其本身有着极高的可研究价值,而且以鸡、兔等小动物作为题目主角,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鸡、兔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都相对较高,将算术问题转化为实际生活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于问题的理解,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的作用,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也有着较好的作用,促使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融合得更加顺畅、合理。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1.开展实践活动,积累文化素材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求知欲,相较于传统数学课堂单纯讲解的教学方法,实践动手活动,往往更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其本身难度较大,为促使文化渗透更加自然,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借助传统文化当中的丰富素材,合理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于学生潜能以及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例如,在“年月日”时,教师就可以将我国古代历法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包括平年、闰年以及日期中的阴历算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我国传统历法相关知识、民间故事等,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出来,此外,也可将传统阴历算法方式教给学生,如可利用拳头关节、口诀等记忆月份大小,通过口手结合的方式能够提升课堂的实践性,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2.融入生活实际,唤醒生活经验

传统文化是古代人民在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因此有着极强的生活特色和民族特点,而数学本身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出现的,二者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从实际生活入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强化其数学应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九章算术》引入课堂,并以教室物品为对象,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当中的桌椅等物品解决实际问题,架起传统文化、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

3.融入传统事例,培养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以及人文精神,通过引入数学相关的真实事例,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数学家,而且在我国漫长的数学发展史当中,这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探索数学过程中的精神,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这一学科在中国历史悠久,将这些历史故事、探索精神融入实际教学内容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学习、研究数学的热情,而且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此外,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文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刻板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學习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故事为例,讲解其对于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贡献,并将相应计算方法融入当前教学内容当中,以此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几何图形计算的教学。

4.通过情境教学,营造文化环境

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对此,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展开融合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真实的场景,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和参与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问题演示,还可以播放鸡兔同笼历史故事的相关动画,相较于教师的讲解,小学生往往更加喜欢带有声音和画面的动画,而且以故事的方式将鸡兔同笼问题展示出来,也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并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在看完动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提问,并在班级内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展开高效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感受,以及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重要作用,对于后续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有着指导意义。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融合渗透的情况之下,教学方法、策略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保障渗透融合的有效性,应加强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视。一方面,应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不仅要从教师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带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身学习感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等多个方面,通过学生反馈,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丰富教学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应加强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状态的观察,积极展开正面评价,通过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保障传统文化与数学融合教学的效果。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够为落实数学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对于小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深挖教材当中的文化素材,合理应用情境创设、实践活动以及传统故事等方式,展开融合渗透教学,以此提高教学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长期可持续教学策略优化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鸿《课程思政背景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新课程》2022年第12期。

[2] 盛云、王海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47期。

[3] 刘平义《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家长》2021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