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8张连兄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数学

张连兄

摘 要: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每一个小学教学工作者都不可忽视的任务。各个学科的小学教师,都应积极在教学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并能够将其与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教学质量、传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教师也应积极发掘教学内容中的融合点,使学习者深入体会并领略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传统文化,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民族荣誉感与民族责任感。基于此,本文从内涵、价值、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究,以期为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1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并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投身到数学课堂中。与此同时,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学习效率高的特点,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在数学课堂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积极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元素,带领学生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能够在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积累。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

目前,我国已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其中,数学教育在整个学校的教学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也使得中国现代教育教学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学校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小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产生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知识结构的养成,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有助于训练小学生的数理技巧。通过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讲解数学历史上的重要事情,让学生能够对数学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能力,能顺应时代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支柱。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1.促进小学生素养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双重要求。仅仅学习文化知识课程,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小学生需要更高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技能,来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通过数学课,学生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我国经典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学生能够学到古代数学家的刻苦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另一个例子,则是有关经典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也能够促进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讲解每一个赛马中蕴含的战略分析与数学知识,带领学生感受古代的数学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荣誉感,以适应小学生对于教育的新要求。

2.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文明史的大国,中华民族对数学的研究也可以追溯到很早。大量的数学民谣、充满民间趣味的算术题,以及计算算盘,都反映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并能够逐渐形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传统文化中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推动整个数学学科体系的发展;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自身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提高了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每个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有力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3.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传统文化对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是我国最重要的财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小学生从小受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有着众多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契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也同样蕴含着许多经典的数学故事,以及非常丰富的数学家的事迹。这些有趣的文化故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对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原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在数学课上引入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接受智力教育来发展道德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形式

在现代化教育的引导下,不少教师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选择课堂提问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相对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更加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然而,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涉及大量高度专业化的史学知识以及民俗等人文内容,因此,虽然大部分教师都依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与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有些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一定障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顺利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状况。当学生在课堂中缺少思考的时候,学生似乎掌握了知识,但却不能认真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无法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也无法从教学活动中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学习缺乏积极性,无法体会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纵观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涉及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往往包括许多知识点。比如,“鸡兔同笼”“九章算术”等。在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學时,有些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存在过度重视形式的现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化渗透置于核心的位置,而在讲述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却不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甚至一些教师还会为学生讲述一些哲理性较强的文化知识,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缺少了解,在备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掌握得不清楚,所以教师很难创造出适合于学生认知特征的课堂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往往对课堂内容没有感觉。所以,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十分关键。这有利于教师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从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不密切,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信息,往往只出现在特定的文化场合和情境中。一些学生在相关教学内容方面经验不足,很难产生情感共鸣。这使得学生很难有效理解相关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探索合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能力。

四、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1.立足教材,渗透文化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找到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点,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时钟后,还可以给小学生讲述我国的传统计时仪器,包括我国的太阳钟、锅炉用的油灯钟等,并同时告知学生我国古代的传统计时方法为十二时辰,即天干计时法。通过对这种传统文化的介绍,能够让小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可以给小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赵刀、银圆、黄金等货币形式,使小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历史题材的动画片,为学生介绍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故事,使学生理解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进而能够认识人民币。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了解钱币变化历史的过程中,增加学生们对钱币变化历史的认识,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利用传统数学教育开展现代数学教育时,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介绍现代数学的人文知识。

2.借助故事,激发自信

教师还可通过讲述中国数学中名人的事迹,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并体会我国伟大数学家的创造性才华。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介绍以下关于圆周率的知识:一千多年以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已经测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而祖冲之也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数学家。而他所取得的这个伟大数学成就,比西方数学家提前了整整一千年。这些古代数学名人知识,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在数学教育中更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3.引入古诗,调动热情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不难发现,很多古诗词都隐藏着数量关系和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古诗词的内容,就能让课堂充满意想不到的惊喜,这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例如,教师在带领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虽然这首诗只有20个汉字,但是却囊括了从数字1到数字10的所有内容,学生在诗歌朗诵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数字的识记,并能够体会到蕴藏在文化中的数学智慧。而通过这些古诗词,也能够将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字的魅力。

另一个例子是教授“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五挽歌》,其中“百年三万日”这句话包含了对数量关系的简单计算,使这首诗极具美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首诗来介绍新课程,并指导学生研究年、月和日之间的转换关系。此外,许多古代诗歌都包含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因此,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不再是可怕的内容,而是学生愿意主动去接触与体会的知识。

4.运用趣题,弘扬文化

许多有趣的问题都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数学的研究。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解决这些古老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智慧,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题。这个问题最早在我国的《孙子算经》中出现,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这类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孙子算经》中提出的“砍足法”,即将每只兔子变成“有两只脚的兔子”,这样兔子和鸡就可以归为一类进行计算,这实际上反映了现代数学中的“除法”思想。在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僧三个也无争,问:有多少大僧和小僧?”这样既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在解答古代有趣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

5.通过实践,加深认知

在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数学文化专题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时,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古老的智能计算工具——“算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计算工具,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展“算盘”数据收集和调查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分组收集这方面的数据,并尝试制作算盘。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理解。

再如,在教授“对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中国传统对称建筑”的数学黑板报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古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中国独特的数学美,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就需要不断探寻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立足教材、借助故事、引入古诗、运用趣题,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最终能够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骏、曾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

[2] 陈洁仪、赖颖慧《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研究——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育观察》2022年第11期。

[3] 陈婷、李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现实样态与行动路向》,《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1期。

[4] 黎波、罗虎成、陈洁《探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3期。

[5] 毕艳玲《巧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河北农机》2021年第5期。

[6] 司发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7] 姜浩哲《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科书的价值、现状与展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期。

[8] 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