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8陈爽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传统

陈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教育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教师们意识到。在小学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此供教师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17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人们愈发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不能满足目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主体性和理解性的教学方法成为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性学习数学的阶段,如果他们只是片面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则很难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小学教师可以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了解。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现状调查

通过调研资料、教学实践和同行交谈之后发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美术、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有助于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进而加强他们在数学这一学科上的学习效果。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发现把传统优秀文化元素纳入小学数学课堂中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建立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知识内容充分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在图形、文化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并有助于幫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德育素养的发展,契合当今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

2.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小学师生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已经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融入了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在这种复合学习氛围中也能学习,但教学效果还没有获得明显提升,很难实现教学预期。主要原因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和模式两个方面做出改变,使课堂内容更加饱满和丰富。这不仅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熟悉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从而使传统文化知识和小学数学能够实现有机融合,这将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教学压力。此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小学生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课还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数学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只能局限在课堂和教科书之中,教科书中大部分内容都难以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这将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一些小学生对于数学课上的传统文化,只停留在好奇层面,缺少对文化内涵本质的正确理解,这也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不能只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实现知识和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够更理性地对待考试成绩。如果能做到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必定会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了解数学文化,认识郭守敬、张衡、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了解数学家努力求知、不怕困难的作风。这可以为小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激起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目标。

2.有助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拥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无数前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把传统文化和教育事业进行有机结合,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路线,可以促进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产生民族自信,满足文化强国的力量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3.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

数学这一抽象学科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运算和推理过程,也就相对更加枯燥和乏味,小学生因此往往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会有畏难心理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增添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数学知识内容,增加数学学习的色彩,让学生们可以在乐趣中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4.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对小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考试成绩;把传统文化融合到小学数学中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生活进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5.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对小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得到的智慧结晶,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而以前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刻苦学习,积极生活,明是非,辨善恶,塑造正确的“三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借助传统文化图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是我国非常珍贵的文化瑰宝。为了使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传统文化图案抓住学生的眼球,然后指出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具体价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教学“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以及传统手工剪纸图案等,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图案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图案中都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如此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独特魅力,例如,“唐代花鸟纹锦”的构图非常复杂,图案设计者使用到了数学领域中的“旋转”和“对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优化。

2.借助数学名人,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中国古代数学水平在世界上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历朝历代的数学家对数学知识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战国时期《庄子·天下》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代表着极限思想。所以,教师要把在传统文化有效地运用到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还可以利用数学领域的名人事迹来增加数学课堂的故事性,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切实感受到中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无限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数学课堂可以实现对学生智力与道德的共同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以“圆的周长”为例,教师开始讲知识点之前,可以先描述一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听故事来感受古代数学家探索结论过程中的艰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家的坚持和智慧,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数学家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把数学家当作榜样,从心里建立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学习的理念,这样必将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3.借助史料小故事,拓展学生认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历史故事,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使教学内容更饱满,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想通过传统文化元素来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优化,可以把史料故事当作切入点,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优化。

比如奥数中的“鸡兔同笼”或里程问题等,以其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类题型为例,教师可以介绍“田忌赛马”这一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田忌最终赢得了比赛?从而帮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策略,揭示课程主题,同时数学课堂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

4.借助数学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组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由此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为此,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群体量身打造一些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学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切身体验到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实际感受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提高实际课程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数学猜谜、数学家故事演讲、数学综合实践和击鼓传花等游戏活动,借助趣味活动来使数学教学工作得到有效拓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等一系列特点,教师在不忽视工具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人文教育,对学生的知识架构进行完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既要善于运用教材内容,又要熟练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兼顾教学故事与实践研究两大工具,实现小学阶段科学育人和人文育人的有机结合,达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高度统一,共同帮助小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

5.运用微课,丰富数学课堂文化体验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新时代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微课也顺应多元化教学时代的要求而随之诞生,已经成为一种在小学阶段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学科特征。然而,微课的出现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和简化,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微课教学拥有非常强的原创性与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对这一特点善加利用,用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微课内容,帮助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借此手段可以吸引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传统文化,认识到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不能仅限于教科书和课堂,而是有许多扩展和延伸的可能,这显然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阶段,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把中小学生熟知的动画元素加入课堂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

在教学“面积变化”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各种影视资源,例如讲述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纪录片和影视剧。视频播放后,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既开阔了视野,又能感受到剪纸艺术家高超的剪纸艺术和工匠精神。在播放视频资料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如果把一个巨大的剪纸放大到原来的2倍,边长会产生什么变化?”让小学生自己拿卡纸来设计剪纸,再计算出长度和宽度的前后比例。小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时,很容易被剪纸的创作过程所吸引,从而对数学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升学习思维,在学习中收获对数学文化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和使用习惯,养成在互联网中探索知识的习惯,找到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生活中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深刻学习数学对于个人发展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等方法来加强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杨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年第9期。

[2] 李晓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导报》2022年第3期。

[3] 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家长》2022年第25期。

[4] 庄前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16期。

[5] 郑丽娜、赵军《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8期。

[6] 王英豪《让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焕发育人活力》,《中国德育》2022年第12期。

[7] 田彦涛《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6期。

[8] 许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科幻画报》2022年第4期。

[9] 吴骏、曾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0] 王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三)》2022年。

[11] 姜興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5期。

[12] 张燕《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2023年第3期。

[13] 程永生《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教师博览》2022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