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策略分析
2023-11-08张满鸿
张满鸿
摘 要: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模块中,一直属于重难点。作为历史文化瑰宝,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对古诗词进行整合教学,用新颖的整合教学方法,打破千年文化鸿沟。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实现路径进行探究,通过探讨,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理解,通过与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整合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11
古诗词作为中学教学重点模块,教师应注重知识传授方法。好的古诗词教学,可净化学生的学习杂念,让其沉浸在诗词的优美意境中,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教学可实现对古代诗歌文化的有效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承历史文化有积极作用。因此,古诗词整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比如文言文教学,说明文讲解以及古诗词教学等。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接收,学习效率难免降低,学生成绩难以提高。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重点教学环节,对其整合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层教学,将古诗词进行分类总结,将具有同等思想特色的古诗词归为一类,进行单元模块教学,用多个古诗词解释同一种思想情感。例如,将《望月有感》中的“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与《过故人庄》的“留饮忘归去,陶然入醉乡”进行归类教学,通过两首诗充分展现思乡之情,使学生快速了解作者思想情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也可通过对同一诗人的诗词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诗人的诗歌作品风格。这种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无论通过哪个整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都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学生处于情感萌芽阶段,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速度,会慢于成年人,因此,对初中古诗词进行教学整合,教师要充分对教学资源进行了解分析,使学生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成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注重教学手段,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准确接收教学信息,将教学成果做实。教学成果指的是学生充分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在大脑形成知识系统。古诗词作为历史文化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切忌将古诗文知识大批量地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古诗词包含许多历史文化知识,与我们相隔千年之远,在学生脑海里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对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在教学之前,提前对诗词进行理解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以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传授,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使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古诗词进行解读。
3.提高学生对诗词理解能力
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专注于对教学内容的合理传授,没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在进行古诗词材料研读时,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充分学习,将自身带入到情境当中,以此来加深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但是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立即停止,学生无法将情感有效延续,无法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进行整合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应积极对古诗词进行有机整合,将具有同一情感内涵的古诗词进行材料整合,尽管学生只有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才能得到教师的知识指引,但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通过对教师整合资源的充分研读,不断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加强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实现情感的升华。
教师应充分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自身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语文学习素质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的路径
1.整合教學内容
在整合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从两方面入手经营整合教学,以此来开展古诗词教学。第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素材的有效整合。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素材有效整合,以此培养自身的高阶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将课程知识与已学知识进行整合,从知识背景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思维不固化,可以将个性化思考充分带入到古诗文学习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总结能力。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领悟诗词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教师乘胜追击,将问题抛出,例如通过《早寒江上有怀》与《望月有感》两首诗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手法。教师可以明确问学生,作者对于思乡之情的表达,是通过什么样的词句表达出来的。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复杂情感的掌握程度。通过对这两首诗进行整合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同一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领会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第二方面,要对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可在教学时,积极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教科书进行选择性使用。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进行适当取舍,将教学进度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以李白为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接触不少李白的诗词作品,但对作品风格缺少整体理解。《渡荆门送别》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该诗体现了李白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李白有多首诗表达过送别的不舍之情,《送友人》也在其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诗词情感,对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两首诗进行整合教学,在教学时,不能只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对比两首诗词对一种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学生可快速将情感代入,加深自身对李白其人其诗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整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在实现古诗词教学整合时有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期间,因语文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色,在教学时,难度较高,内容较多,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努力搭建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桥梁,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提升总结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思维情感代入到古诗词学习当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实时观察学生的掌握状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下发相关材料,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设置教学活动,学生可通过对诗词的精读,以此来认识作者的形象。
通过整合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为此,准确的教学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应充分考虑诗词的表达要素,不断进行诗词研读,寻找最适宜的整合点,以此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对诗词进行研读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关键词因素,在这里也可称为抓住词眼。例如《醉花阴》中有一句“人比黄花瘦”,“瘦”字就应该被重点掌握分析,作者李清照在写诗时,正身处失去挚爱的悲痛中,每天沉浸在痛苦当中,心中烦闷无处宣泄,“瘦”字能够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的烦闷与苦楚,比黄花还瘦,看出作者当时的绝望之情。通过对关键词的解读,可快速将师生带入情境当中,从而实现对诗词的精确理解,完成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
3.注重诗词情感
初中古诗文的合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体会能力,一定程度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做好引导者的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风格。在学生学习诗歌时,应该注重对其思维的合理开发,将其才华得到有效释放。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马上接近成年,在历史文化知识与文化涵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将自身拥有的人文情感展现出来,不断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在诗词情感表达的层面入手,帮助学生将诗词情感充分整理,将同一种情感的古诗词进行模块归类,有规划地完成古诗词鉴赏任务。
以学习《早寒江上有怀》与《望月有感》为例,古诗词都是对于思乡之情的明确表达,但是在思乡之情背后又包含着其他感情。基于此,教师可对学生提出疑问,《早寒江上有怀》与《望月有感》两首诗之间的情感表现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根据古诗词的词句进行精准分析。《早寒江上有懷》不止有思乡之情,还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诗人在长安时,四处碰壁,内心迷茫,看着故乡远在天边,内心百感交集。而《望月有感》仅指在异乡看着月亮,引起的思乡之情。这就是在同一种思想情感下,两首诗的最大不同之处,一是怀才不遇,一是思乡心切。结合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对古诗词材料进行充分整合,构建对应的情感单元,对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积极意义。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果。
4.基于作者经历
不同朝代,对应不同的诗歌风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充分结合作者经历,合理分析诗歌内容,给自身诗歌研读学习提供便利,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运用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将教学经验与诗歌充分结合,在日后的教学中,基于作者经历,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合理整合,不断优化教学成果。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观沧海》,充分掌握古诗词作者的经历,对其表达情感进行充分分析。《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所写,诗句中表达自己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将眼前景色与自身雄心壮志紧密结合,句句写景。结合曹操经历,就不难发现其在对大海进行描绘时,所隐含的思想情感,能看出作者的伟大抱负与胸襟。句句写景,却又句句抒情。这种古诗词的含义,只有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作者的经历之后,才能发现。因此了解作者经历,对完成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有促进意义。
5.结合诗歌体裁
在初中古诗词学习中,古诗词分为很多体裁,例如山水诗、咏物诗等。不同的诗歌体裁,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提前让学生了解诗歌流派,通过流派对诗歌进行合理分析,挖掘诗歌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零丁洋》时,会充分意识到古诗词的独特特点,借助客观事物来引出思想情感,头两句通过对作者经历进行概括,中间紧接“干戈寥落”,以此明确作者对于局势的分析,末尾句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选择。整首诗充分体现出作者的高风亮节。对于这一体裁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广泛的诗词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展示,以此确保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6.整合学科资源
第一,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在初中院校的推广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视频影像、PPT,进一步节省书写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将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转变,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要融合美术资源,上海复旦附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曾提出,古诗词教学并非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美的种子播散在青少年的心田中。古诗词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部分诗词下方绘有图画,这是为了满足学初中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利用多种意象塑造意境,使学生在意境赏析与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浅草、马蹄,勾勒出了早春时节的杭州西湖景象,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早春图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早出春游的欢快心情,并联想到意象表达的意境。教师需要认识到,优美的古诗词不但具有极为严谨的韵律,还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古诗词既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也能够描绘诗人的人生画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展示绘画作品的方式完成诗词解析,使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的同时,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比如,在讲解卖炭翁时,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相关画作,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之后通过画作与古诗词的结合,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整合历史资源,强化史学知识,古诗词中涵盖一定的历史知识,史学、语文具有一定的联系,我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大多是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反应,借助诗词表达自身对国家、社会的情感与态度,古诗词中的情感态度能够折射出文人的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来讲解,比如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教师可对安史之乱进行详细描述,使学生体会当时社会环境下诗人的复杂情感,再如《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当时社会经济萧条,作者的境遇极为凄凉,诗人在百感交集下写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初中语文古诗词整合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促使其语文素质不断增强,合理的古诗词整合教学,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文化底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轶慧《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2年第20期。
[2] 刘婷《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文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8期。
[3] 覃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整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