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1-08王甜甜

关键词:传统节日语文课程内涵

王甜甜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性学科,这就意味着在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必须呈现多种样式和形态的文化,发挥语文课程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功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交流和吸收中国古今以及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语文课程本身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语文教材内容还比较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课程框架内开发和有效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材,可以极大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接触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语文课程的固有性质和传统节日的人文本质,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生于自然韵律,富于人文精神”,说明传统节日深深植根于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之中,在其发展和延续中注入了古今人文内涵。中国古代文明认识到自然循环的重要性,并逐渐适应自然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符合自然秩序的知识和智慧。传统节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传统节日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但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面貌,保留了其历史和人文底蕴。这种文化影响赋予了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

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及其内涵精神,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价值引导、人文教育、文化素养提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契合了课程的人文特色,使两者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中国历史,无数文人墨客对传统节日怀有深厚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了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联系。这些节日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结构中,对他们的生活、情感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对传统节日的探索,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培育了学生的认同感。此外,传统节日在汉语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融合不仅强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在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鉴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传统节日的人文本质,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势在必行。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语文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课程密不可分。通过这种融合,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的教育体验。

二、将传统文化节日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1.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缺乏全面性、深刻性、主动性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说明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缺乏全面性、深刻性和主动性。可见,不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有限,能够清晰表达常见传统节日的习俗、故事、传说和内涵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主要集中在习俗、故事、传说等表面知识,缺乏对文化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表明了认知水平的肤浅,而且凸显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取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节日习俗和传说的了解是通过父母的影响、自身有限的节日经历以及小学课程来获得的。但这些渠道往往未能全面介绍节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理解。因此,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故事传说的掌握超越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这表明了一种被动和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学生缺乏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的不足,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很肤浅。需要更全面和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积极探索、深入理解,形成良好的个人体验。

2.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感性关注超过了内涵

初中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并表现出真诚的热爱。这种积极的态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亲和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低。事实上,当被问及对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的偏好时,绝大多数人都明确表示偏爱传统节日。这种坚决的倾向表明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庆典坚定不移的热情和执着,这是任何外来节日都无法轻易取代的。其次,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参与热情很高,许多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强调浓浓的亲情,从学生参与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些节日。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学生也与朋友一起参加庆祝活动。这种积极的文化参与不仅反映了初中生的文化意识,也凸显了这些节日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总之,认识到初中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程度超过了对外国节日的喜爱程度。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更倾向于感性认知,对其内涵明显缺乏了解。

3.教学现状无法满足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自主诉求

许多初中生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并且认可其融入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他们坚信,了解传统节日可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贡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愿意并渴望在学习中探索传统节日文化。他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课程的紧密联系,并表达了在语文学科框架内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愿望。这表明他们对节日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且有独立的参与节日文化的动力。但现实中,传统节日文化很少融入语文教学中,很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文化传统的愿望。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国傳统节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满足学生自主获取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愿望,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利用好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初中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承载着敬畏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爱国主义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展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迷人魅力,而且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深入挖掘和解读教材中蕴藏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责任。通过深入理解和领会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将它们融入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深刻内涵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思想内容的理解。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故事中的“元旦祈福”,描绘了年迈的母亲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愿望。通过这个习俗,我们见证了年迈母亲的善良、真诚和爱心,它还反映了一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主人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前景,揭示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故事中的老母亲嘴里不停地说着“恭喜”,然后“粗鲁地”把福聚塞进小鲁迅的嘴里。尽管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她却用这种直白、质朴的姿态,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表达了对鲁迅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鲁迅的爱和祝福。了解这一点,教师就可以设计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挖掘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具有多重作用和重大价值。

2.教学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强调“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提出问题后,为学生分配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问题至关重要。催促学生快速给出答案会浪费精心设计的问题,不利于实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优先考虑提问,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思和交流。这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最佳环境。

例如,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时,文中提到春节“吃福橘”的习俗,教师可以发起对春节习俗的讨论。他们可能会首先询问学生在节日期间是否食用福橘。当一些学生表示自己不吃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那些不吃福橘的学生选择的食物替代品。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春节吃的食物的意义,成为教师下一步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会主动且热情地告诉教师,自己会吃哪些食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章中“吃福橘”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此类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很快答出,不需要大量的思考时间。沿着这条线索,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新的发人深省的问题:“从学生以往的回答来看,过年期间吃的食物明显不同,你能找出这些节日食物的共同点吗?”应分配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与同学讨论他们的想法。学生们不难理解,春节食品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通过将这种理解与“元旦祈福”的习俗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加深对老母亲愿望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深入探讨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见解及批判性思维,其独立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3.结合“双减”课后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响应“双减”政策,不少中小学实施了“5+2”课后托管服务。这些服务为学校开设多样化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提供了机会,能够推动特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全面发展。汉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托管项目教授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对这些文化习俗的热情,同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在现代通信工具出现之前,人们在跨越距离和时间与朋友和家人联系时面临着限制。信件可以传达感情,但也有其局限性。这阻碍了情感交流,使人们难以向亲人表达情感。因此,传统节日成为古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场合,并常常以诗歌作为艺术表达的首选手段。因此,中国古诗词中对传统节日提及甚多。经常接触这些古诗词的语文教师可以开设“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课程,吸引对传统节日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本课程具有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通过接触古诗词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双重目的。语文教师在开发本课程、收集资源、促進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自身对传统节日文化和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这种互惠互利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有助于通过汉语教育的视角全面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4.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增强节日体验

“大语文”强调将语文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应该超越课堂和课本的界限,延伸到学生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中。通过在校内外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传统节日的机会,引导他们以多种方式体验和欣赏节日文化,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首先,我们可以组织校园节日活动。

例如,在元宵节期间,学生可以进行猜灯谜活动,根据学生的年级设计不同级别的灯谜。谜语可以根据他们已经学到或即将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促使学生利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来解决谜题。同样,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举办爱国主题的朗诵比赛。学生可以从课本、书籍、网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表演内容,组建团队,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开演讲能力,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其次,要组织校外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学校可以在节日期间参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环境之外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节日,亲身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

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分布的特点以及精神内涵的教学价值,结合时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双减”,笔者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办法。对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系统研究做出了有益尝试,希望使师生充分关注节日文化,全面了解节日文化内涵。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完整的人格。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顾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10期。

[2] 蔡殿龙《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途径》,《家长》2022年第30期。

[3] 周俊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家长》2022年第29期。

[4] 邢萍芳《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如何融合施教》,《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0期。

[5] 侯延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求知导刊》2022年第28期。

[6] 黄雪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求知导刊》2022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语文课程内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