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3-11-08张阿丽冯宇鹏
张阿丽,冯宇鹏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以下简称《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按照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课程思政“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因此,笔者从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以及评价考核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施行课程思政。
一、《语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围绕国家和当地发展需求,结合高校发展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维度,[1]构建了《语言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图1中,“为谁培养人”,实质上就是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实质上是考虑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本课程是“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三者的融合,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思政的综合达成”为教学目标,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思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学生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是教学重点,而教学能力则需要积累足够的学前儿童语言知识,所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知识也是教育目标。因此,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科学的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层次,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教育知识,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语言观;培养学生的师德师风和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实施评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图1 《语言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怎样培养人”,实质上是对教学途径的思考。在《语言教育》教学中,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协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利用本专业和各区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立的区级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课程见习,开展学生课内模拟试教、小组研讨等实践教学环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其次,坚持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教师通过课堂集中时间教授课程核心内容,学生通过课下自主训练,如:撰写教案、说课、模拟试教等,掌握课程目标。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自主训练,形成师范生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语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基于刘承良、杜德斌等设计的“金字塔”教学模式和前文分析,[2]笔者构建了《语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其概括为“一大宗旨、两大理念、三大目标、四大举措”(如图2)。
图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1.以社会主义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基础上,形成了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国家课程思政的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熟练的师范生技能,具备保育和教育能力的学前教育的人才。
2.坚持课堂教学与自主训练并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理念
(1)教师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自主训练并行,以训促教,寓教于训。事实上,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师范生技能训练成长电子档案袋,目的是让学生课下自主训练师范生技能,其中就包括语言教育活动的教学技能;建立成长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评阅学生上传到系统的训练材料,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训练的习惯,巩固课程上学习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2)学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相互融合,齐头并进。《语言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为核心,实践学习是提升和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关键,因此,本课程应引导学生采取“掌握理论知识+利用理论知识实践”的学习方式。理论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网络课程、小组讨论等方式,实践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小组模拟试教、幼儿园课程见习等方式。利用本专业和各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建立的区级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课程见习,学生课内模拟试教、小组研讨等实践教学环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
3.以知识、能力和思政的综合达成为教学目标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对其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培养其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语言教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不仅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的教授,强调学生组织评价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程通过思政教学帮助学生科学的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流程,拓展学生的语言教育知识,建立科学的儿童语言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实施评价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师德师风和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坚持理论课程群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建设举措
(1)理论课程群体化。遵循理论教学与通识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原则,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探索建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三大层次相互补充、自成体系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理论课程群。
《语言教育》课程可以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来探究理论课程群体结构。根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课程的安排顺序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因此,可以建立纵向维度:纵向融合教师教育课程与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其中贯穿通识教育课程,形成《语言教育》理论课程的纵向群体化。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五大领域课程的指导思想,构架《语言教育》理论课程的横向群体化,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虽为五门课程实则五门课程相通,以主题的形式融合为一体。因此要建立五大领域课程的横向融合,纵横交错,形成《语言教育》理论课程的群体化。
(2)教学资源多样化。一方面,“校园合作”,和兄弟院校同课程授课教师形成课程研讨小组,积极邀请幼儿园实训基地语言领域的教师参与到课程研讨小组,形成该课程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多方面的建设《语言教育》课程资源库。如,联系幼儿园,深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收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案例;发掘《语言教育》的课程思政素材,如:绘本、儿童故事、图片等,建构《语言教育》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搜集基地幼儿园教学竞赛或者公开课视频,全区教学技能大赛幼儿园赛道的视频,搭建《语言教育》教学活动视频资源库。
(3)教学内容时代化。结合社会、学前教育热点和《语言教育》思政素材资源库,重新构建该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实现“课课有思政,节节均育人”,教学内容新颖、密切联系时代热点。一方面,结合思政素材资源库,调整《语言教育》的教学设计,融入思政绘本、故事、案例、图片等素材,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另一方面,及时融入热点元素。融入学前教育的热点事件,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指导,以及我国幼儿文学等等。同时注重强调问题导向,如:“要不要让幼儿上外语培训班”等语言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利器,单调不变的教学手段,不仅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以及导致教学效果差。本课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讲:教师课堂讲授,案:案例教学方式,查:学生查阅资料,做:师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比如去幼儿园实习、见习等,演:学生课堂、演讲、编剧、演出等,论:论文、小组讨论、辩论、论坛,训:学生自主训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边学边做中获得成长。
三、《语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总考核的方式,做到对目标的全面覆盖,具体见图3。
图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的考核评价机制
《语言教育》课程思政形成了可持续改进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标准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多样化,总结性考核全覆盖化,如:采用平时作业、小组研讨、学生自主训练、见习表现等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式。总结性考核是课堂小组成员围绕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协商命题三套题目,从中随机选择一套,成为总结性考核的试题;多维度的考核质量分析,考核结束,对考核情况进行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学生分数分布、课程目标达成度以及原因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以及本学期学生的整体表现提出改进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教材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以此反复,《语言教育》的课程思政考核形成了可持续改进的良性动态机制。
2.学生评价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的主观体验很重要,因此应重视学生的评价。每学期的学期中和学期末,应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学期中,随机抽取班级学生开展座谈会,请学生谈谈教师授课情况、授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希望教师以后如何开展教学等。学期末,班级的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实现等方面,在教务系统上对该课程进行打分评价。
3.同行和督导评价
教师同行作为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或者同一专业的教师,对课程的重难点、核心知识较为清楚,更能专业的对《语言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因此,每学期应举办公开课,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学院领导应参与对课程进行指导评价。同时,教学督导也应不定期的听课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