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及2024 年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23-11-08张志先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张志先|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2023 年高考作文题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全国Ⅰ卷、新课标全国Ⅱ卷4 道作文题,天津市、上海市各命制1 道作文题,北京市命制2 道作文题。作文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强调以能力立意,凸显民族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注重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

2023 年高考作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较好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能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一、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一)坚持立德树人,涵养家国情怀,注重培根铸魂

2023 年高考作文命题延续近几年的命题风格,体现新时代,融会新思想,突出新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因此,高考作文命题要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新的篇章。

2023 年高考作文命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贯彻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接续时代奋斗。它依托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内涵,强调立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充分体现价值引领,彰显高考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考作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作文命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2023 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 年3 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文试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话来“测试”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经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新时代青少年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包容而不是狭隘,自信而不是自负,担当作为而不是自私自利[1]。青少年将如何作答,又将怎样展现自己的奋斗精神,其实不言而喻:须将个人出彩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相结合,以个人的璀璨绽放添彩时代青年的百花齐放,以青少年的芬芳馥郁营造祖国花园的盎然春意。

(二)强调逻辑思维,突出思辨色彩,提高认知能力

近几年来,作文命题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从整体上挖掘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高中生在比较中加以鉴别论证。能否形成观点,形成什么样的观点,能否做到论证严密、准确表达,这些都是命题人员着重考查的地方。这类充满思辨色彩的作文题,注重对考生认知感悟能力的考查,既能有效防止套作,又能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有必要借助唯物辩证法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独特思考的文章[2]。善于思辨,辩证分析,加强反思,严谨地探究事件背后的实质,从而引发多元思考,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得出正解,这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职责所在。

应当说,以自主思考、独立评论为内核的“评论体”取代经验性、复述性的“叙事体”,同时放弃仅仅依靠技术性“议论三要素”的形式而无灵魂和逻辑思辨的文章,这无疑是新时代高考作文领域的一种积极革新。

2023 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要求围绕“人·技术·时间”来谈,但未作过多的限制要求,为考生预留了思考空间。作文题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形象和科学思维能力。要写好此类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不可非此即彼,或用名言警句来拼凑一下。

作文命题注重从整体上挖掘材料的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应当说,试题材料并不复杂,要求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得以完美呈现。“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逐步展开的过程,考试与教学也就这样有机统一了起来。

(三)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发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其文化传承的使命,我们应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引领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养料,培养文化视野,形成自己的文化思考。中华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又连接现实开拓未来。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国家克服重重困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3]。

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就是尊重中华儿女的勤劳奋斗与实践探索。高考作文命题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让考生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这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23 年新课标全国I 卷高考作文题要求围绕“故事”来谈。考生初见这样一个题目,第一感觉是熟悉,第二感觉则往往是不知如何下笔。如何结合“故事”准确理解材料中的“故事的力量”?教材就是丰富的资源宝库,巧妙回归课文,具体阐述“故事”的力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齐桓晋文之事》一文,孟子讲述了以羊易牛的故事来肯定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善心;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柳宗元以种树高手郭橐驼的故事表达了对为官者的警戒。这些教材中的“故事的力量”能帮助表达沟通,启发心灵智慧,改变个体命运,彰显民族形象,实在是别有一番风味。

(四)突出人文关怀,注重试题创新,引发成长思考

2023 年高考作文题,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等的精神,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突出人文关怀。高考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考“怎么考”直接引导中学“怎么教”,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大学“怎么学”,甚至未来职场“怎么做”。作文试题引发对学生成长的思考,聚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素养。

前些年的高考作文题,多体现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外在价值观的强行灌输。而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则强调高中生内在的人生反思,强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写作时应当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和真情实感,自然引出成长思考,这样,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如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讲述经历如何发挥力量,带给社会能量,带给时代影响。为有效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高考作文题出现了读写结合的创新试题。

2023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试题。命题人创新命题形式,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自己的空间”,可以指向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放松心情、积蓄力量、为成长加油的地方,也可能有自己的烦恼与愿望,以及朋友的友谊和未来的想象……作文试题贴近考生实际,便于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的意义内涵及相关问题。它从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一)关注伟大时代,把握时代脉搏,不辱使命担当

高考作文命题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较好地实现了高考语文的育人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学子应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成就个人梦想。

新时代的青年,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当代青年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在这伟大的时代中,不辱使命努力前行[4],要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取得辉煌的业绩。

(二)落实课标精神,突出思辨色彩,注重感悟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可谓意义重大。《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辩证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我们千万不可把它简单化。高中生的辩证思维、思辨能力,在写作中可以很好地检测出来。在思想力量日益凸显的当今时代,用思想指导写作越发重要。要想很好地运用辩证思维,就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闻,这样,看问题才能有独到的眼光,思想才会更有深度。

(三)强化课堂阵地,提升阅读能力,注重文化传承

高考试卷中的很多内容既来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这是作文命题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体现。语文教科书遵循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以适当方式呈现学科核心知识,发挥其教学及发展的功能[5]。命题适度关联课堂教学内容,意在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这种考法,可以很好地呈现课堂教学成果,展现教学与应考的衔接、知识与能力的契合。

切实强化阅读能力,以文化人,注重文化传承。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促写,读写关系紧密难分。可以说,多阅读、多积累是通向高质量写作的成功之路。当然,多阅读含金量高的名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规律,接下来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更加注重发挥高考作文对阅读的导向作用,更加注重引导高中生关注经典,关注祖国灿烂的文化。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并在发展中继承,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

(四)体察感悟生活,强化生活积淀,增加人生阅历

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体现着对人生的感悟,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则看不到感悟生活的痕迹,相反却存在着伪情感化的现象。文章不是无情物,要坚决做到说真实话语,叙真人真事,抒真挚情感,反对伪情感、瞎做作、装幼稚的不良文风,努力让真实生活、真挚情感、真切思想的写作观念留存心中。

其实,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才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文中真情人见人爱,文中有我天地宽广;抒真情实感,写自己切身体会的经历;强调充分尊重写作主体,力求作文与做人的统一[6]。如果做到这些,那么写文章将不再是难事。

三、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一)关注伟大时代,阅读时评文章,学会思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身为新时期的高中生,要坚决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尽心尽责,将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绚丽的篇章。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阅读一些时事评论类文章,多研读新闻背后的故事,可以拓宽视野,助力思考。高中生应当关注当下社会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重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主流媒体上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大气磅礴,掷地有声,能够帮助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要善于从时事评论类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储备思辨的技能,内化思辨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凸显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二)感受经典魅力,增强文化自信,阅读名著增长见识

高中生应当多阅读厚重的名著,在感悟经典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见识,进而充分感受经典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阅读名著,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拓宽眼界,探索更多的真理。阅读经典,能够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从而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

高考作文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靠的是个人的阅读能力,拼的是个人的积累与感悟能力。高中生应当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阅读含金量高的名著。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文明的承继、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和精魂,是国家强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7]。经典阅读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保持阅读世界经典名著的好习惯,读多读精,那么就可以轻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三)学会紧扣写作任务,联系试题材料,字里行间紧密扣题

高考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竞赛作文。阅卷老师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他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慢慢琢磨。这就需要考生在行文过程中,紧扣写作关键词,选择一定的角度,反复扣题,要清楚明白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当然,多设置小观点句,多联系试题材料,将写作素材与试题材料融为一体呈现,也是行文过程中反复扣题的好方法。

(四)强化考场意识,注重生活体验,强调八个“关注”

1.关注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虽然常常是连起来讲的,但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即审题和立意,二者各有需要把握的要领。审题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研读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核心要素,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二是留心“提示语”,这些话语是对作文题目所作的解释说明,更是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深入思考的基础。立意需注意三点:一是坚持正确的方向,观点主张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三观”要正,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要与我们伟大的时代合拍;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分析问题要全面,能够找寻到内在的联系,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三是要有创新的思维,能打破思维定式和常规束缚,寻求独特见解。

2.关注新鲜素材

俗话说,“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写作过程中,我们要选取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选取具有典型性、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时新素材。若是任何人都能轻易想到的素材,就需要果断放弃,要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创。

3.关注语言魅力

在不限定文体的前提下,议论性散文或者散文化的议论文更容易在考场中得高分。高考作文的语言应富有内涵,文字中应见情见美,让人读起来有味道,能够给人以回味与启迪,力求达到字字珠玑、言简意赅、文约意丰。

4.关注文体特征

文体是一篇文章构思的基本依托,离开了具体文体,其他方面都是空谈。虽然在写作之前,可以有多种文体供你选择,但只要动笔就意味着定下了某种具体的文体,就必须按照这种文体来写。如果没有限定文体,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观察能力和叙述功底较强,可以写记叙文;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辩证分析,可以写议论文;如果能够做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可以写散文。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句话:“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

5.关注辩证思维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着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高中生应当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高中生应该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在分析问题时要避免泛泛而谈,尤其要避免空谈,尽量多角度联系,深层次思考,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具思辨性。

6.关注精巧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的主题要通过结构加以呈现,结构要完整、严谨、自然、匀称。以议论文为例,它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其基本结构可以是“总—分—总”式结构,再拓展一点,可以是“正反对照相得益彰”结构,再创新一点,可以是“议论文六字诀”结构。“六字”即“引、析、提、联、深、结”:“引”就是简述材料,精要浓缩;“析”就是分析材料,切合事理;“提”就是提出论点,准确鲜明;“联”就是运用类比,加以联想;“深”就是深入分析,强力论证;“结”就是收尾有力,总结全文。结构不同,带给读者的震撼程度也大不相同。

7.关注卷面“颜值”

高考作文的得分和书写、排版布局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阅卷老师第一眼看中的都是标点正确、书写工整、不乱涂乱画的试卷。这样的作文,“颜值”比较高,自然也就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而那些字迹潦草甚至看不清楚的作文,则很难拿到高分。因此,文章要尽量少修改,如果非改不可,则应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注意修改的位置。

8.关注创新试题

通过2023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看出,“横空出世”的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就这样来到了我们身边。由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我们可以联想到,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接下来会不会还有其他创新作文题呢?这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以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