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黄精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23-11-08沈宝宇孙文松宋国柱贾慧群
沈宝宇,孙文松*,李 玲,李 晖,宋国柱,贾慧群
(1.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111000;3.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2;4.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21)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俗名鸡头黄精、鸡爪参、笔管菜、老虎姜等,百合科黄精属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药食同源中药材[1]。正名出自汉末《名医别录》,最早记载黄精食药应用[2]。具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效。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3]。黄精含有多糖、甾体皂苷类、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黄精多糖是重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氧化、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降血糖血脂、抗肿瘤、改善造血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4]。
近年来,随着黄精发展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人工栽培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5]。黄精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使生产中的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黄精产量和品质,制约黄精高效、持续发展。笔者通过2019-2021 年对本溪、桓仁、清原、新宾、阜新、朝阳、喀左、西丰、凤城、宽甸、义县11 个黄精种植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工作。生产上主要病害有4 种,分别为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其中,黄精褐斑病和根腐病分布广且为害严重,病株率分别为13.1%~33.2% 和9.8%~24.3%。本文对国内有关黄精病虫害的防治经验和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以期为黄精高产优质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黄精主要病害及发生规律
1.1 褐斑病
1.1.1 症 状
褐斑病是黄精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病斑呈现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红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病健交界处有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形成大病斑,组织坏死呈薄膜状或穿孔,引起叶黄化,植株地上部分枯死[6]。
1.1.2 病 原
病原为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7]。
1.1.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式随病残体和土壤越冬。第2 年待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侵入叶片完成初侵染,发育期内引起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一般于6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 月为盛发期,直至收获均可感染发病。连作、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密均可加重病情。
1.1.4 防治措施
(1)秋季收获后清除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2)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160 倍波尔多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7~10 天喷洒1次,连续3 次。
1.2 炭疽病
1.2.1 症 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还会使植株茎秆和果实感染。叶片发病时,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病斑。在感染初期为水渍状褐色斑点,随着病程的延长后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中部下陷,当天气干燥时,病斑中央常龟裂或穿孔脱落,斑边缘略隆起红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发病部位与健康部位分界不明晰。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
1.2.2 病 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circinans[8]。
1.2.3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靠雨水传播侵入叶片,5 月下旬始发,8-9 月最为严重。多雨季节扩展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1.2.4 防治措施
(1)秋季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降低越冬菌源基数;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注意清沟排水。(2)64 %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施,7~10 天1 次,连喷2~3 次。
1.3 叶斑病
1.3.1 症 状
病害主要发生于黄精植株的叶片,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开始,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呈淡白色,外缘为褐色,后病斑向下蔓延,不断扩大。当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有灰色霉层。病情严重时从下部老叶向上部扩展蔓延,使整株叶片黄枯脱落。
1.3.2 病 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9]。
1.3.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田间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借助雨水传播。7-8 月为盛发期。
1.3.4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降低株间湿度,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2)清洁田园:冬季及时清洁田园,扫除枯枝烂叶、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降低越冬菌源基数。(3)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10天喷施1 次,连喷2~3 次。
1.4 根腐病
1.4.1 症 状
主要为害黄精根部,发病初期受害植株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根部产生水渍状褐色坏死斑。随着病情的加剧,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萎蔫,自下而上逐渐出现枯萎,最后整株死亡,地下根状茎病斑不断扩大,水渍状、腐朽或腐烂,严重时整个根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湿度大时根状茎表面可见白色霉层,病株极易从土中拔起[10]。
1.4.2 病 原
病原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11]。
1.4.3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种苗也可带菌。翌年3 月底出苗期就有发生,土壤黏性较重、排水不良、地下害虫多、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不良、根茎有创伤的地块易诱发此病。连作地块因为土壤中的含菌量增加而使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施肥不当也会诱发病害的加重发生[12]。
1.4.4 防治措施
(1)田间管理:选用无病健壮健康种苗;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非连作地块种植,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降低氮肥施用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保持土壤合理湿度,合理轮作忌重茬,可采用与非寄主作物如水稻、玉米轮作,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水旱轮作,将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加强中耕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病株,病株运到远处深埋,病穴用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2)化学防治:对于根腐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种茎消毒:采用恶霉灵、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浸种消毒3~5 min,可大大减少种茎带菌。发病初期:采用2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 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进行喷淋或浇灌,保证足够的药液流到病株茎基部及周围土壤,每株用药液50~100 mL,5~7 d 用药1 次,连续使用2~3 次。
2 黄精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2.1 地老虎
2.1.1 为害特征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以幼虫进行为害,黄精出苗期是地老虎第一代幼虫开始发生的时期,1~2 龄幼虫喜食黄精心叶或嫩叶,咬成针状小洞;3 龄后幼虫可咬断黄精嫩茎;4龄以后进入暴食阶段,是危害盛期。幼虫白天躲在黄精根部附近土中,夜间及阴雨天气出洞活动,主要从地面上吞食叶片,贴近地面咬断幼苗茎基部,将咬断的植株拖入洞口或窝中,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直接影响生产[13]。
2.1.2 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黄精生长期,及时中耕除草,减少虫源的桥梁寄主。深耕细作:药材收货后,翻耕晒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捣毁病虫越冬巢穴,暴露出害虫,使其被天敌食用,减少虫源基数[14]。(2)50%敌百虫乳油1 kg 与50 kg 炒香的麸皮拌匀傍晚撒于床面诱杀,100 m2撒施225~300 g;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50% 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喷洒或灌根。
2.2 蛴 螬
2.2.1 为害特征
蛴螬为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成虫取食黄精嫩叶,造成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幼虫危害黄精根,造成植株缺苗断垄、植株矮小或死亡。另外造成的伤口常导致病原菌、病毒的感染[15-16]。
2.2.2 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溉。(2)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捕杀虫体较大或者零星分布的幼虫,集中处理。(3)利用害虫趋光性特点,安装黑光灯集中诱杀,减少成虫产卵繁殖。(4)作物采收后,及时清除杂草及周围寄主,减少越冬虫源。(5)10%二嗪磷颗粒剂穴施或撒施。
3 小 结
病虫害为害逐年加重是影响辽宁省黄精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成为黄精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黄精病虫害防控方面,坚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措施,特别注重生物防治,任何防治办法都要围绕生物防治开展。通过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合理轮作,以促进辽宁黄精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