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3-11-07林少林
林少林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与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并能将其应用于许多科目的问题解答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设计与实践,望可以给教师带来启发。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作业设计;实施
随着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对后续学生化学学习思维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各学科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在一门学科中,学生必须借助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每个领域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各个领域又是相互联系的,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将各领域的核心知识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水平,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所以,加强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校本化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设计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对新课标研究和判断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科学严谨
在任何一门课程中,作业设计都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严谨,不仅是对学科自身的尊敬,更是对从事这门学科的人的尊敬。
(二)实用高效
在进行化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核心展开全面分析,并对课程标准进行仔细解读,才可以对布置作业的目标与难度系数有一个准确把握。在安排作业时,要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不要给学生安排太简单或是太难的问题。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要尽量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三)推陈出新
学校课程的校本化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无法进行校本化作业的设计。传统的作业方式偏重教学内容的传授与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与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学校实行“校本化”后,想要为自己的学生找出一份完美的作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要有自己编写和创作的作业。在进行作业创新的时候,要注意到周围的校本资源,尽可能地用情境化、个性化的作业训练方式来实现校本化的课程目标[1]。
(四)情感激励
一个好的校本作业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学生只有具有这种情感心理,才能自然地巩固和积累所学的知识。重视情绪的影响,使学生感到作业很容易完成,感到做作业的过程是愉快的,充满了期待,从而使学生爱上作业,期待它的来临。而在课堂练习环节,则是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消化,同时也是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与吸收的一个过程。
(五)包容开放
开放式作业,最主要的特点便是答案并非唯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对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很有帮助。因为,开放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不会被固定答案所束缚,与此同时,它也消除了某些传统作业存在的僵化死板的弊端。这种开放式的化学任务一般都是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在评估过程中,成绩和过程都会被考虑进去。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平台。
二、高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在实践应用中,以行为本
化学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它为生活服务,它要反映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与生产生活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中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化学知识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能力,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此外,还要为学生创设灵活应用的契机,让他们会用,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中学习《酸碱盐》一课时,教师在给学生预留校本作业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不知名的固体粉状混合物,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组分。同时,以已知物质的组成为基础,对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的资料,分析并推断出混合气的成分。使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基于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证据推理;在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推测、猜想时,运用假设演绎法;在认识材料以及材料的变化时,就会产生怀疑、批判、创造的精神。以此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拓宽课堂的教学内容,扭转了以往作业形式只停留在理论作业和书面作业的局面。通过实践、探究、思考和应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深刻。在学习此节课程时教师要以实际生活为重点,以实际操作能力为跳板,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认知与感悟,且此节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研究性。因此,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以科学性、真实性和综合性为原则,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化学关键知识和技能进行运用,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此外,还要着重关注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确保知识和技能、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协调。
(二)在課本习题中,合理选择
作业的功能,本来就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前提,将某些化学学科特征和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加强对化学中宏观与微观,变化与平衡的认识[3]。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习题以及出题者的总体思路进行深刻分析,选择出最适合学生,最符合教学需要,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巩固课上学到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分析,并在课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应注意校本作业的整体性,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要领与重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多元化、高效率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内容,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程时除了让学生有效记住整体内容之外,还需要让学生融会贯通,以便在后期应用时可以随时运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需要注重其个人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学生预留作业,以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掌握其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将校本作业的设计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线上或线下的校本作业内容,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观念,提升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多维
1.层次性
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要以课堂观察、日常沟通和交流以及不定期问卷调查等为途径,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倾向的把握,科学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层级,并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设计出不同级别的作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摘“果子”。在题目的设计方面,可以把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必修课,另一种是选修课,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保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高中化学《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例子或真实生活中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水、空气等,引发学生对于不同物质多样性的思考。之后,教师先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然后逐渐深入讲解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通过这种逐步引导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是如何由微观结构决定,以此来逐层次地呈现知识要点。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溶解、融化等,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物质的多样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加深对微观结构中各项物质的理解[4]。
2.启发性
在讲授中,应不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中学化学教学要从“题海”策略转变为注重作业的质与量,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不让他们的家庭作业负担加重。课堂上有大量的启发性问题,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问题,做到“随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就启发性不足的题目,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创新,在题目中加入一点小技巧,指出问题的答案和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热能》这一节课中,当学生理解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后,可以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按照不同的能量大小,“吸收”和“释放”。教师让学生研究:“自热式午餐是基于哪一种化学原理?”以此来作为启发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热饭盒”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生活知识与问题相结合,以便在启发与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进而提升他们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逐步地让他们深入到更深的层面,逐一地去解答这些问题,从而避免了重复练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例如:氮的氧化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消除NOx带来的污染,可以以适量氨气的加入为途径,使NOx还原成N2和H2O等无毒物质。现有3.0L的含氮氧化物NO与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处于同温、同压环境中,通过3.5LNH3通入使得这一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了N2,那么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是多少?
这道题便有至少三种解法,且三种解法各有千秋,让学生以至少两种的方式解答此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基本功。
(四)在布置方式中,注重灵活
1.任务型
“核心素养”理念的确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面临着新的任务。所以,在布置作業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灵活性,可以设计出项目任务型的作业,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完成作业后,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和成就感。化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确立明确的项目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相关问题的串联,由此构成基于同一项目主题下类型各异的作业群[5]。在选择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较为关键的化学概念及常用关键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选择合适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基本营养物质》一课时,教师可以留一个任务型课外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并分析其营养成分,建立一份健康饮食方案表,学生的调查对象可以包括面包、蛋糕、巧克力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以及认知范围。
2.整理型
在平时的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种归纳整理型的作业,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可以培养他们知识的获取能力。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以便让学生“回头看”,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将本节课中所学重点列出,以备日后复习所用。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化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帮助学生总结、整理本章所学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自己画出章节思维导图,把章节内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的知识网,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化学《苯酚》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书面形式描述酚类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其自身的化学组成及其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实例介绍酚类物质的鉴别方法,并使得学生对酚类物质的应用有了一些了解,并且要从表面看实质,确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实验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安排一次文本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会布置课后总结、整理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试卷和课本中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合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原有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变革,设计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作业,使学生作业的方式也与时俱进,共同进步。对实践型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并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完成特定的作业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化学素养,又使得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姜显光,刘东方.学科素养导向化学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与评价案例[J].化学教学,2022(8):36-41.
[2]钟晓茹,姚碧霞.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硫酸的性质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3):69-71.
[3]姜静,王晶莹,宋倩茹,等.我国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素养的百年演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70-81.
[4]李萧.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1):151-152,184.
[5]秦梦瑶,李红英,马文涛,等.学科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测评[J].安徽化工,2021,47(1):173-176.
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落实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立项编号:PTJYKT2318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