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3-11-07徐惠群
徐惠群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采纳。高中化学科目本身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而微课凭借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灵活的播放特性,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利器。文章结合新课标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新课标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微课应用策略
在新课标指引下,高中化学教学不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它要求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实际,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思考和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微课以其短小、精练的特点,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高效传递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微课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这与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高度契合。此外,微课的灵活性也是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化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可能。
一、新课标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灵活性与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可能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主的学习选择。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微课,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例如:对于某个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关微课,直到完全掌握;而对于已经熟悉的内容,学生则可以选择跳过,专注于自己更需要的部分。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充分融合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1]。例如:通过微课,学生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文字描述或静态图片。同时,微课中的动画和模拟实验等多媒体元素,使得复杂的化学原理变得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这种丰富的视听体验,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而且,多媒体资源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更有助于学生深入记忆和理解知识,使得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场充满乐趣和发现的旅程。
(三)教学深度与拓展,助力复杂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的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教学深度与拓展优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在时间和资源上受到限制,导致一些复杂的化学概念很难在课堂上深入解析。而微课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他们可以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某一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例如:对于化学键的形成或某些复杂的有机反应机理,微课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实验和3D模型等方式,生动展现每一个细节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在视觉上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它帮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此外,微课还可以链接到相关的高级内容或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鼓励他们超出课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索,从而真正掌握并应用化学知识。
(四)实时互动与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所展现出的实时互动与反馈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提问、探讨的平台。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惑实时与教师或同学互动交流,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地收到学生的问题反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实时性的交互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被重视,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微课平台上常常配备有各种互动工具,如:投票、小测、讨论区等,使得学习过程更为生动和有趣。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互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高效。
二、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过载导致选择困难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众多的优势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其中资源过载导致选择困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微课资源的爆炸式增长,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化学教学视频、动画和模拟实验等。对于学生来说,面对如此庞大和丰富的资源,很难做出正确和适合自己的选择。许多微课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于简化,有的过于复杂,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选择时产生困惑和迷茫。另外,资源的过载也可能引起学生的信息焦虑,使他们在众多的内容中失去学习的方向。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丰富的资源时,可能沉迷于选择,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过程,这无疑是对学习效果的一大威胁。
(二)学生自律性不足引发偏离
新课标背景下,微課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虽然为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由于微课的学习环境往往较为自由和宽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如此丰富和吸引人的网络资源时,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内容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娱乐视频等,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偏离主题。其次,由于缺乏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可能会拖延学习时间,长时间的延迟可能导致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受到影响。最后,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学习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三)技术门槛影响教师参与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推广过程中,技术门槛成为一大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许多教师的参与度。首先,对于大部分的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尽管他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上都很丰富,但面对微课的录制、编辑和上传等技术操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不仅涉及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的问题,更在于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效地转化为适合在线学习的形式。其次,微课的制作往往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如高质量的摄像头、麦克风及编辑软件,这为教师带来了额外的经济压力。最后,即便教师克服了上述困难,开始制作微课,他们也可能会面临如何将复杂的化学实验和演示适应于短时、高效的微课形式的挑战。
(四)与课堂教学融合不够
由于微课格式的特点,很多教师在制作时更注重其独立性,忽略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连接。这导致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微课与教学内容、节奏、重点并不完全匹配,使得学生感受到“双重教学”,增加了学习的认知负担。一方面,微课的短时、碎片化特点,虽然适应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能造成主题不连贯、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微课的独立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教师难以平衡两者,导致微课成为“另类”资源,而不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有效工具。
(五)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及时
微课本身以自主学习为主,大多数平台并未设置即时、有效的学习反馈系统,导致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指导。这种延迟反馈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中断,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难以实时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存在的困惑,使得教师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此外,由于微课的自主性,学生完成学习后往往缺乏一个系统的、有深度的评估机制,只能依赖于简单的自我检测或者平台的自动评分,这种评估方式很难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理解层面。这导致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可能产生“伪学习”现象,即虽然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并未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建立内容筛选与推荐系统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应用中,首先,教育工作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微课内容打上标签,如“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2]。其次,将这些微课与学生的学习历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例如:若一名学生在“化学键”的相关测验中得分较低,系统则可以推荐与“化学键”相关的微课,帮助其巩固知识点。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如学生观看微课的频率、学习时长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微课内容。举个实际的例子,当教学单元进入到“有机化学”的章节,系统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之前在“烃类”或“官能团”的学习情况,推送相应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理解。
(二)增设学习导师与在线监控
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增设学习导师与在线监控,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学习导师在这里指的是具有丰富化学知识和在线教学经验的教育者,他们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疑难点提供指导和建议。例如:当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单元中遇到难题时,学习导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或解题技巧来辅助学习。在线监控系统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微课的观看时间、重复观看的部分、在线测试的得分等。当监控系统检测到学生连续多次观看同一段微课内容,或在某一知识点的测试中得分低于平均分,学习导师将会得到通知,并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例如:若一个学生在《化学平衡》这一单元中的测试分数较低,学习导师便可以为其推荐相关的微课或提供专项辅导。
(三)提供教育技術培训与支持
为确保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微课工具,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教育技术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会涵盖如何创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如何利用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在线互动等关键技能[3]。例如:在培训中,教师可能会学到如何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如ChemDraw,来绘制复杂的化学结构,或如何利用动画来生动展示化学反应过程。此外,为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无障碍地运用微课,学校还可以设立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解决在创建或使用微课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比如:当一个教师在录制关于“电解质”的微课时,遇到音频同步的问题,技术支持团队便可为其提供专业的解决建议或直接的技术干预。
(四)完善微课与实体课程结合
为实现微课与实体课程的有效结合,首先需要在课程设计阶段就规划微课的插入点。例如:在介绍“有机化学”的章节时,可以安排一段微课来展示某一特定有机反应的实验过程。其次,微课的内容应与教材紧密相扣,确保微课中所呈现的内容和实体课程中的知识点相辅相成。如在解释实验活动“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时,微课可以展示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的实时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该化学现象。最后,为进一步增强微课与实体课程的融合度,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以微课为基础的作业或讨论题,鼓励学生在实体课程中提出关于微课的疑问[4]。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看有关“化学键”的微课,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关于该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通过这些措施,微课与实体课程的结合将更为紧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五)构建即时互动与评价平台
为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下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构建即时互动与评价平台成为教学创新的关键措施。首先,在微课的播放界面,可设立实时弹窗提问环节。例如:在微课解释“电离平衡”时,播放至某关键点,弹窗出现,提示学生:“此时的H+浓度会增加还是减少?”学生可直接点击答案,随后系统给予正确答案及解析。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课后练习题或疑难解答专区,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疑惑给予即时解答。如有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微课有疑问,可以通过平台即刻向教师发起提问。此外,评价功能也被纳入平台中,学生完成微课学习后,可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或互评,如通过拖拉排序的方式,理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
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化学教学正经历一场深度革新。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的内化,并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此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于新颖、灵活学习方式的需求,更与新课标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探究和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教育者需深入了解其潜在局限,审慎选材、设计,确保其与课堂教学的无缝衔接,为高中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志霞.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7):73-74.
[2]曹益民.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2):125-127.
[3]刘生平.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学周刊,2021,25(25):147-148.
[4]刘芳.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3(1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