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助力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3-11-07张乔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高中英语

张乔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了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基于英语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深度融合,旨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论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学为例,针对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展开了详细探究,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核心素养;深度融合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一综合性培养目标,旨在通过英语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的态度,以及健康的审美情绪、正确的三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同时,在新课标中也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聚焦“发展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英语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鉴于此,面对新课标、新目标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唯有顺应变革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将其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旨在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信息化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合重要性研究

第一,改善英语课堂样态,唤醒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资源呈现的角度上来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英语资源呈现方式不再局限于教材文本,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下的微课、视频等方式,将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得英语资源呈現方式逐渐多样化,有效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的样态;另一方面,从课堂教学的维度上来说,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流程固化,教师基本上都是沿着“讲单词—讲课文—强化练习”的流程进行。在这种单一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得英语教学枯燥且单调,学生难以感悟到英语学科的魅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或将英语知识、西方风土人情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活动中、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中,感悟到英语学科的魅力,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进而唤醒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1]。

第二,拓展英语课堂的广度,开阔学生的眼界。由于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新课标下,英语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但就目前而言,现行英语教材内容虽然经过了调整和改编,但依然存在知识面不足、涉及内容少等缺点,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逐渐走进西方世界、感悟以英语为母语或日常交际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同时,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英语教学时空,使得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可见,信息化课堂教学拓宽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面,使得学生在广泛综合性的学习中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新课标中,基于英语学科特点,明确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依然难以脱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致使英语课堂教学始终无法深入,致使核心素养流于形式。鉴于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可依托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开展阅读、听力和口语训练,还可及时引入西方文化等。如此一来,有效缓解了传统英语学习“低效化”的现状,也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2]。

二、提升英语教学信息化,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

(一)基于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自主学习

课前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往,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前置性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致使其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致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中存在极强的盲目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依托微课视频呈现预习导学案,使得学生在视频引领下开展预习学习。例如:在北师大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Unit 4 Humour”中“My favourite comedian”教学中,为了优化前置性学习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微课,之后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引领学生在课下结合视频内容,对语篇材料,以及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句型、基本内容等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在预习微课的结尾之处,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给学生设计了检测任务:聚焦语篇中的词汇和语法等设计出了针对性的检测题目,并围绕语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将语篇的基本框架、基本信息和主旨大意都整合起来。如此,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加强了前置性学习的指导,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久而久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提升,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3]。

(二)基于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关键场所,更是落实英语新课标标准的重要场所。鉴于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不仅改变了英语课堂样态,也显著提升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序幕,也是课堂的热身环节。通过必要的课堂导入,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唤醒其潜在动机,使得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顺利地进入到英语学习中。鉴于传统英语课堂导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依托歌曲、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方式进行导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导入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期待感,进而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北师大版必修一“Sports and Fitness”的课堂导入中,由于其中心话题为“体育和健身”,在优化课堂导入的时候,就结合主题语境,以及课文内容,为学生搜集了一些关于郎平、迈克尔·乔丹在比赛中或者赛场外的相关资料,并将其制作成为视频。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就先将视频展示出来,并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如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使得课堂导入更加生动有趣,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期待性,使其顺利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

以往,受到功利性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英语课堂教学局限于英语教材的词汇、语法中。在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念下,致使英语学习始终停留在英语教材的表层中。而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下,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鉴于此,即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为学生补充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必修一“Spring Festival”教学中,鉴于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以及课文内容,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充分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为学生呈现了中外节日文化、风俗习惯等,使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4]。如此,不仅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也促使其在广泛学习中,形成了极强的文化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思维品质

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思维品质”这一培养目标,并将其列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中,又聚焦思维品质并展开了详细阐述,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的能力,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北师大版必修一“Sports and Fitness”听力教学中,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在校园体育活动的图片,并由此為学生设置了“邀请外教参加学校即将举办篮球赛”的活动,以此话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并提出问题:“What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successfully inviting?”使得学生在这一问题引导下,对听力材料展开合理预测和推断;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听力材料,使得学生一边听一边验证。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到思考阶段,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涵盖了听、说、读、写、看五个方面。同时,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化高中生英语语言知识意识、语言运用意识,使其在生活中灵活应用英语进行互动和交流。鉴于新课标下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目标,高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英语语言能力的五大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优势。第一,促进信息技术与听力教学相整合。信息技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彻底扭转了以往“一台录音机、一盘磁带”的听力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整合多种听力训练材料,并依托APP和微视频等,在“碎片化”时间内展开听力训练。如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听力也随之提升;第二,促进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相整合。一直以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都面临着“题材有限、阅读内容不足”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即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一些拓展性材料,使其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在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Unit 1 ReIationships Reading Club 1 Peer Pressure”阅读教学中,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搜集了相关的阅读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使其成为阅读学习的补充和拓展;第三,促进信息技术与口语整合。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升语言输出能力的关键,也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鉴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训练现状,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境,使得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口语训练中;第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相同,均属于语言输出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鉴于传统英语写作训练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即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并依托信息技术加强写作指导,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等[5]。

(三)基于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后教学

课后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以往,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后延伸。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难以满足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要求。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则可依托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延伸的优化和完善。第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复习巩固。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得知,遗忘现象不可避免。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唯有及时带领学生开展巩固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即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作巩固复习型的视频,使得学生在课后根据视频展开复习。另外,还可将整个教学过程录制下来,编辑成为视频分享给学生,引领学生在课后进行查漏补缺;第二,展开学习交流,提升英语教学精准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以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师生沟通和交流受到限制,致使课堂教学常常与学生的需求不相符。为弥补这一缺陷,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微信、QQ等途径,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等。如此,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精准[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是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力保障。因此,面对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深度剖析课堂教学现状,立足于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流程,将两者深度整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促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全方面发展,真正落实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杜江河.信息化教学让高中英语课堂真正“动”起来[J].中国新通信,2023,25(6):215-217.

[2]曹周英.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智慧,2023(4):65-67.

[3]郭霞.信息化2.0环境下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3):75-77.

[4]蔡圣爱.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策

略[J].辽宁教育,2022(15):68-71.

[5]张永锋.高中英语信息化高效教学的创设对策[J].亚太教育,2021(21):131-132.

[6]颜宝.优化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校园英语,2021(20):206-207.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措施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