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的有效性
2023-11-07汪国勤
汪国勤
摘 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古诗词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其家国情怀。在高中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诗词的作者,领悟诗词中包含的情感,以及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平时除了在教材上能够阅读诗词之外,其他接触诗词的机会较少,所以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突破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要突破的瓶颈之一。因此,在复习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鉴赏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技巧,以便达到提高其诗词鉴赏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
在高中语文考试和语文课程体系中,诗词鉴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涵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词鉴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在高中语文高考试卷中,诗词鉴赏也是难倒许多考生的一类题型,考生往往容易因为无法正确体会作者思想内涵而导致在这种题目上失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更多是为了迎合考试需求,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并没有对古诗词背后蕴含的丰富哲理进行探究,这对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不利的,往往导致学生每次考试在这样题目上丢分的情况变得普遍。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詩词鉴赏的复习方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优化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诗词的魅力,从而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促进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把握诵读语调,领略诗歌韵味
诗词通常都是讲究音律和节奏感的,蕴含丰富的音乐美学,而“诵读”则是从古至今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要体会诗词的情感和韵律就必然要投入感情地去诵读。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讲解作者写下这篇古诗词时的人生背景,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这篇古诗词的情感基调,然后再让学生开展有感情的诵读活动,最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经历并与作者共鸣[1]。科学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音律美,也能帮助其更快地进入诗词赏析的角色中去,展开文本对话。
比如:在鉴赏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短歌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短歌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曹操的生平经历。除此之外,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典故,教师也要逐一为学生讲解清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其诗词鉴赏的能力[2]。高中学生应该大多都看过《三国演义》,或者了解《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对于曹操也并不陌生。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的诗很多体现出了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体现了天下动荡不安以及民生疾苦的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也抒发了他向往一统天下的慷慨壮志,因此他的诗歌常常具有“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曹操的诗歌时便要注意体会他内在“慷慨悲凉”的感情,进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内涵。《短歌行》这首诗多认为作于曹操晚年,此时的曹操虽然年事已高,但看着天下仍然战乱不息、动荡不安,其一统天下的理想却仍未实现,不禁感到忧愁苦闷;但他却并不灰心,仍然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招揽天下贤士,辅佐他实现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曹操这种渴求贤士、慷慨壮志的思想感情在《短歌行》这首诗中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时需要让学生放慢语速,将诗中那种慷慨悲凉、苍劲雄健的气势体现出来。在《短歌行》这首诗的最前面,曹操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以“朝露”比喻年华易逝,光阴短暂,读这两句诗时需要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情绪体现出来。接着作者又写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以“杜康”代指酒,这两句初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作者只是借酒消愁,从而给整首诗增添了比较消沉的感情基调。但是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他的大致思想走向来分析这两句诗,曹操并不是一个甘于沉沦的人,作者笔下的忧思,其实是来源于他对人才的渴望,正是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他才希望广纳贤士,让天下英才都能为他所用,助力他实现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在后面的诗词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典故来表明他心忧天下、渴慕人才的真情实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需要把握整首诗的基本感情基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首诗以对人生的感慨开始,接着再忧愁、开朗、感慨、沉吟,感情变化十分丰富,亦喜亦忧,将作者慷慨激昂、渴求贤才的焦急心情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二、寻找诗词诗眼,把握诗词内涵
对于一首优秀的诗词而言,整首诗中必然有一个情感的凝聚点以及概括作者情感的点睛之笔,这样的词句被称为“诗眼”。诗眼可以是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词,也可以是词句,其对作者的情感进行高度概括,对诗歌的主旨进行体现和揭示。在高中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品味诗词中的“诗眼”,让学生去感悟诗词中营造的丰富意境、准确把握诗词意向的走向,以便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能感悟到诗歌的情感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3]。
比如:在鉴赏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感知诗词中的情感变化,以便能够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基调。《声声慢》这首词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出生书香门第,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使她自小便才情出众。李清照的早期诗词风格清丽,描述的常是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但在她结婚后不久,便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以及遇人不淑等悲惨遭遇,以致她晚年的词风逐渐变得沉郁凄怆。《声声慢》这首词便是她尝遍颠沛流离之后的痛苦之作,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之后,便可以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找准诗词中的诗眼,对诗词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在《声声慢》这首词中,作者描述了多个景物和场景,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诗词鉴赏的第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读一下诗词,去寻找作者在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个问题的难度不高,学生很快可以找到答案——“天气(乍暖还寒)、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在找到这些景物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基于景物的物象去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便能进一步准确地找到“诗眼”,把握文章的基础感情基调。比如:在赏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句诗词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去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深秋时节的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坐在窗前,寒风呼啸而过,词人连着喝了好几杯酒,却仍然感觉身上寒意不断。她以为是因为酒性不烈、酒味很淡的缘故,所以才没能使自己的身上快速暖和起来,但实际上不是因为酒味太淡,而是词人心中的愁苦情绪太重,以至于用酒也化不开、消不去。在对诗词进行补充想象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整首诗词中包含的什么情感最重?从“借酒浇愁”“正伤心”再到“憔悴损”“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便可以快速地把握到诗词中流露的“愁”,这个“愁”字,便是整首诗词的诗眼。通过分析和品味整首诗词描述的场景,再结合整首诗词的诗眼,学生便能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加深对诗词内涵的体会。
三、创新复习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诗词鉴赏的技巧或者对诗词的兴趣不高,导致其不愿意去分析诗词背后的深刻内涵,甚至抵触学习诗词的相关内容,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促进其语文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复习的科目也很多,时间紧且任务重,学生的复习压力激增,导致学生可能更加不愿意去细致地分析与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导致其在诗词鉴赏的复习课上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也很低。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新诗词鉴赏的复习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诗词鉴赏就像是在与诗人或者词人对话,让学生能够更加愿意去主动了解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在诗词鉴赏复习课上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复习过程中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改善了传统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沉闷的现象,以便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复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理解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早期革命者身上那种雄姿英发的豪情壮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他的青年时期与其他青年一起参加革命活动时的视频,教师也可以截取电视剧中表现青年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的片段,让学生能够对词中所描述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场景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水平。
四、开展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刀切”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以此来促进全面发展。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分层教学法更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不同层级,教师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全体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同时也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地划分学生层级,以便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全体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5]。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是顺利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制订一套分层标准,将处于同一阶段水平的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层级,再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比如: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好、在独立复习诗词鉴赏板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把握一首诗词整体立意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A层次。对于那些虽然无法快速把握诗词立意、找到诗词诗眼,但能够在理解诗词内涵或者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B层级。对于那些无法厘清诗词鉴赏思路、不能根据诗词意象准确理解诗词内涵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C层级。在开展诗词鉴赏复习课程时,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其诗词鉴赏能力。比如:在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教师便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诗词鉴赏任务。对于A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较强,教师便可以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诗词鉴赏的基础题型,以此来巩固他们的解题正确率,促进其解题效率的提升。对于B层级的学生,教师便可以对其开展专项训练,比如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专题、分析诗词表现手法的专题等,让学生能够在多次的专项训练过程中提高其诗词鉴赏能力,掌握更多的诗词鉴赏技巧。而对于C层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不清楚答题的顺序,拿到题目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去答题,教师需要先教C层级的学生学会读题,把握出题人的考查意图,再进一步教授学生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以此来帮助其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提高其学习诗词鉴赏的信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级教学的时候要明确的一点是,对学生的层级划分都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生的测试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做出合理评估,适时调整学生的层级划分,以此来保障分层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力。
结束语
高三阶段是学生的冲刺复习阶段,对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复习而言,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复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鉴赏的兴趣。在日常的诗词鉴赏复习课上,教師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诗词、带领学生分析诗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及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把握诗词的深刻内涵,进而促进其鉴赏水平、文学素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植巍.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1.
[2]赵龙刚.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18(8):174.
[3]王晓霞.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及效率提升方式分析[J].知识文库,2018(1):132.
[4]吕宗胜.注重基础积累,提升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J].作文:高中版,2021(5):2.
[5]黄晓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