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路径分析

2023-11-07龚向哲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0期
关键词:立德办学协同

龚向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推进,扩大对外开放,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步。党和国家在推进合作办学的推广、监管和审批层面做出了大量努力。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采用省市地方监管与教育部审批复核的方式,着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近年来还不断有一些新的项目审批通过[1]。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之下,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积极落实,通过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逐步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的力度。合作办学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求学机会。而近年来,学生确实存在出国学习困难的问题,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路径,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学办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方式。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推进协同育人的困境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育人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大格局的高新型技术人才,这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中外合作协同育人工作蓬勃开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逐步落地,学生人数和培养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因素众多,还有一些矛盾冲突需要有效调和。

(一)教育理念的冲突

我国高职院校引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学习国际上一些优势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有效教育方法,同时从促进教育交流的角度接收一些国外留学生,让他们对国内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教育方式有效学习和了解,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国际社会输出掌握扎实专业技术的优秀建设者,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有效落地。而外方引入合作办学模式,更多的是希望提高学校自身的知名度,同时通过双语教学,对其本土文化进行输出[2]。双方在目标追求方面存在的不一致性,使得校企合作育人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在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偏差。

(二)学生学习适应问题

校企合作办学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所以在国内学习期间,很多高职院校也是推进的全英文教学。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今后出国留学奠定良好基础。但对于大多数语言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英文授课使他们听课压力较大,知识接收的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对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学习规划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内教学和国外教学在口语表达、教学进度、学习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出国留学后,学生依然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如果学生自身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中外合作办学的协同育人目标就难以有效达成。

(三)多元文化的冲击

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落实,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生会与多个国家的学生同步学习,进行交流互动。其中涉及了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念、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的碰撞与融合。对于成长阶段的高职生来讲,如果他们本身不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不能对外界信息理性审视、科学过滤、很容易使学生在文化、思想、意识、价值观等层面受到多元影响。加之一些外籍教师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了一个西方文化语境中[3]。如果学生底线意识不强,很容易在思想、行为、价值观层面产生混乱。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增强中外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道德构建能力,也是合作办学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落实的有效原则

(一)多主体联动推进协同育人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多主体联动,将以生为本工作落实到位。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将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抓好校风学风建设,通过思想引导、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学法指导、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工作等多个方面,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定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发挥学生中间一些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引导价值,提升协同教育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联动性。让学生积极接受优质教育,同时,以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推进为目标,实现教书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

(二)以文化交融推进育人衔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势必要能够适应双校园协同育人模式。无论是国内学习阶段还是国外学习阶段,学生都要经历入学适应、语言适应、环境适应、学业适应等多重困难。为了有效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中外合作办学要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多个方面实现双校园衔接。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通过专业兴趣培养,提升学生自身学业规划意识。对学生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业指导教育、生活指南教育等多项细节性教育工作。推进国内国外双校园对话,缩短学生学习适应的周期,确保协同育人工作高效落实。互联网技术助力下,还可以通过网络辅导、线上沟通、留言互动等方式,对学生落实针对性指导,消除学生在国外学习中的一些心理顾虑和社会文化适应方面的难题[4]。

(三)打造生动立体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要注重对多样化生动鲜活育人资源有效挖掘,在中外合作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过程中更好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区独有的红色资源、乡土文化教育为依托,打造多维立体鲜活育人体系。让学生可以厚植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融合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日常服务工作、专业实践工作、资助育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创业实践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适应立德树人工作的新要求,指引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追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适应、民族进步融合在一起,推动学生知识学习,增强文化传承创新意识,使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鲜活开展。用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阵地、家庭社会等多元融合性资源,构建立体育人矩阵,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发展合作办学育人理念

中外合作办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中外合作办学要以立德树人为先,与时俱进,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异,以培养具有突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大学生为核心任务,切实加强学校自身的师风建设。引领高校教师立德修身,创新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做好学生价值引领工作。从中外合作育人的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对学生学习心理有效研判,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同向共行。

新形势下,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要创新教学方式,凸显时代特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特征,统筹学生发展、协同育人多方面的工作,持续做好有益学生身心的教研创新工作。要坚持系统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方面落实齐抓共管,推进多个部门协同育人。有效把握国家对合作办学积极鼓励的有效形势,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有机联动,培养具备良好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要积极打造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育人责任感优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贯彻发展立德树人理念,把握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突出困难,探索“互联网+专业教育”渗透立德树人的新型教育路径,切实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时代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

(二)打造联动育人工程,实施立德树人精准引领

中外合作办学中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要牢固树立高职院校自身的阵地意识。通过专业理论教师、通识素质课教师以及思政教师有效协同的模式,与外籍教师加强沟通对话,积极落实联动育人工程,推进专业课程创新性建设的同时,将专业素养提升与综合素养发展同步融入学习过程,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底,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对西方学校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有效引入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思维多元、视野宽广、能力突出的国际型人才。通过校内育人工作的落实,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有效提升学习适应能力。以立德树人工作提升学生价值判断力,为学生开展国外学习,融入国外校园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外合作育人工作的落实,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入现代教育模式,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优化育人服务体系。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要能实现精准引领。从学生入学之初就要重视精准育人。通过“新生第一课”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结合专业发展史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专业晋升目标,明确自身肩负的专业发展责任,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之间紧密相关,厚植高职生家国情怀。

实施精准育人,坚持心理教育常态化。以心理辅导为载体,将立德树人、价值观引导、学习意识培养有机融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人心理辅导过程,将学生培养为理性、积极、平和、向上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还要与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立足学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平台资源优势。将创业意识、就业发展、专业实践融入学生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借鉴国内外的一些优秀创业案例,提升自身专业技能[5]。向学生介绍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给出的一些优惠政策,增强高职学生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的坚定理想信念。

(三)国际国内资源协同运用,形成多层次立德树人格局

中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的落实,需要深度构建育人体系,不仅要对国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更要与国际教育资源协同推进,整合多维教育元素,形成有效教育合力。推进校内育人、国际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和综合实效性。

第一,要能建立家校联动育人平台。在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成长会产生深远影响,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希望寻求教师的帮助,家人的鼓励也会对他们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些是非判断、价值观念养成过程中,师长都是学生优秀作风形成的重要保障[6]。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家庭应该充分合作,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形成联动教育平台,支撑学生成人成才。

第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也是推动协同育人工作落实的重要一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广泛进入企业落实实践过程,培养丰富的多学科交叉意识,推动实践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学校要从细化企业协同育人制度、优化协同育人培养方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角度,将企业的优秀价值观念有效传递,让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实现政治引领功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还要拓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海外教育路径。对接合作办学单位,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对话合作工作。在校外指派专门的教育工作人员,对学生加强思想意识引领,依托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即时沟通和广泛交流,提升思政育人工作连贯性。此外,海外的一些留学生协会、孔子学院、中国驻外使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7]、建立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育人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海外立德树人工作路径,让协同育人工作科学稳步落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实现精准引领。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推动高职院校长效发展的重要一环。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之下,中外合作办学要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构建统筹处理好多元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在育人理念、育人方法、资源运用方面更好地协同共进,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综合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立德办学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严以修身”先立德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