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效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1-07梁东标刘大川
余 莎,梁东标,刘大川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a.办公室;b.公共基础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再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措施[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心理教育教育质量的着力点在于教育评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方案》还提出了“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指导性的意见[2]。本文根据《方案》,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对接国家标准
2011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形式、师资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等提供了指导,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依据《标准》发布了《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对《标准》进行了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效果评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效果导向。职业院校应当充分理解《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内涵,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研究评价工具。
(二)以效果为导向
教育评价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应围绕目标体系建设、规范目标达成途径、量化及检验指标等,客观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评价,精准把握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更好地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性反馈,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3]。
(三)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爱岗敬业精神,这与普通高等教育显著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相结合。从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有些专业学制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所学内容的要求相当于本科四年或五年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有健康需求的个体,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专业扩展课,如“护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如何把这些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
2015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4]。职业院校既要依据本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资源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评价体系,也要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中介组织进行评价,使评价工具和结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5]。
(五)创新性与兼容性相结合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课程改革、环境育人、实践教学等领域,与课程思政有广泛的联系,需要有独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研究;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也是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与学院已有的管理机制整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六)系统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必然是多元评价,它是质评与量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问题导向评价与发展导向评价的结合。这些评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主体性目标。主体性目标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达成的目标。根据《建设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形成理性平和的心态。
2.保障性目标。保障性目标是指达到主体性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条件、物质条件、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标准》和《建设标准》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学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查漏补缺,制订达标的基准。
(二)构建以提高“心育”效果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教育评价具有模块化和体系化的特点,即根据教育目标的达成划分组合模块,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又有任务传导的相互关系,从而构成一个系统。系统的核心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该系统可分为四大模块:目标导向模块、资源与要素配置模块、管理与监控模块、绩效检验与应用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的任务单元,每个单元有评价标准及权重。
1.目标导向模块。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明确各任务单元,并确定每个任务单元的工作目标、检验指标及权重。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初步可以设置四个单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态、重点关注学生的康复率、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2.资源与要素配置模块。此模块涉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情况,政策制定和组织机构建设。初步可以设置为九个单元:心理测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师资情况、规章制度、心理干预机制、咨询场地、经费保障、机构和组织建设。
3.管理与监控模块。即围绕各单元的工作目标,明确实现途径、管理办法和监控指标。初步可以设置为四个单元: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各级工作专班、奖惩机制。
4.绩效检验与应用模块。该模块不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更侧重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涉及评价体系自身的信度、效度、应用价值等,主要由第三方评价。初步可以设置为五个单元:目标达成、评价工具信度、评价工具效度、成果推广、成果应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进行教育诊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近年来,教育界常提到教育诊断这个概念,教育诊断是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学生团体或学生个体发展性状及发展倾向进行调查、分析与判断,依据获得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教育计划,采取有效教育策略的人才培养活动[6]。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诊断的工具,既是问题导向,也是发展导向。问题导向有两个方向:一是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即发现教育对象心理问题的表现、严重程度、成因,分析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二是对教育者的研究,即发现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主要的作用是发展导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它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性状与发展倾向,从过程分析中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并利用诊断得来的资料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探索心理育人的“三全育人”路径,为同行提供借鉴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涉及广泛,国内的相关研究各有侧重,观点各一,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有的研究侧重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有的研究侧重组织管理模式,有的研究侧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打开思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一定的启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集全校之力,从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提炼心理育人的经验,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反馈与纠正的系统,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课外实践、社团活动、建章立制、环境育人、危机干预等多个领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全育人”理论,为其他院校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方法。
四、目前心理教育体系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一)心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在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架构,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宿舍心理联络员管理办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项保障、四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有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但是,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虽然教师数量上较多,但是学院仅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主要是兼职教师。二是教育资源分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的在教学部门,有的在学工部门,有的在其他的行政部门,不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和组织管理。三是机制不够健全。缺少部门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管理办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等。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1.完善体制机制的建设。围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系统,明确各个评估环节及其规范,并形成相应的体制与机制。例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措施等。
2.内修与外联相结合。内修是指强化学院的师资队伍。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可设置心理教研室,整合学院的师资力量。学院应聘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案例督导,指导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院心理咨询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伦理提供专业支持。学院的专职心理咨询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专业督导和业务培训,并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技术竞赛,提高教学能力。外联是指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开展第三方评价,通过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中介组织的评价,提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社会认可度。
3.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学、心理咨询和管理三个方面。在教学方面,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把线上的拓展性、知识性学习与线下的体验式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心理咨询方面,简化线上心理测评的方法,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提高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在管理方面,建设便捷的心理健康教学评价系统、心理咨询效果反馈系统、危机干预与重点学生心理监控系统等。
4.提高协同育人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院全体员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学院应健全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在教学上要把心理育人与课程思政联系起来;在环境育人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常规的宣传工作;在学生工作方面,完善班主任、辅导员与心理困难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机制,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团委应加强心理相关社团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后勤及财务部门则积极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场所、经费等物质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