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2023-11-06靳显元侯维彭
靳显元 侯维彭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面临劳动力要素缺口不断扩大,土地要素配置亟待优化,资本要素支撑有待提高,技术要素赋能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并相应提出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土地配置;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技术创新等实现路径,为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实现路径
Research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Path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Factors
JIN Xianyuan1HOU Weipeng2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Jinan 250102,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from the four major production factors of labor, lan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result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upply side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fac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widening gap in labor factors, the urgent need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factor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upport of capital factors, and the relatively lagging empowerment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It is also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alent cultivation accordingly; Optimize land allocation; Attracting social capital; Suppor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ther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 Production factors; Supply-side reform; Implementation Path
前言
黨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1]。面对当前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体育产业的供给能力相对滞后,供需错位问题已成为制约山东迈向体育强省的瓶颈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因此,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要从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优化结构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通过增加供给解决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扩大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其核心任务是激活生产要素和提高全要素生产力[2]。作为产业供给的五大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要素的供给质量与合理配置,是推动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1 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价值意蕴
1.1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本质上是围绕供求矛盾确定的。《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4]。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有效供给,而且能够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高质量体育产品供给,破除供需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对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1.2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回应体育需求的有力抓手
体育作为能够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将促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愉悦,点亮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5]。相较人们多元化、个性化体育消费需求,山东省体育产业在有效供给、供给质量、供给结构等诸多方面仍面临着“缺质、少量”的“痛点”,成为制约山东迈向体育强省的瓶颈性问题。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激发生产要素供给潜力,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建立新发展格局,已然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体育消费需求,推进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义。
1.3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诸多利好政策准动下,体有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在服务社会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增加内需等方面发挥者日益重要的作用。体有产业供给侧改革对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6]。通过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供给侧解决体育产品生产的同质化问题,在满是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同时提高产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生产要素视角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驱动要素
2.1 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要素在体育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层面的影响。在数量层面,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仅会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导致体育产业失去原本的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并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质量层面,劳动力质量提高将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进而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倒逼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力供给结构方面,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造成体育产业中效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也降低了产业中劳动力的流动性,并最终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2 土地要素
土地要素作为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供给充足的项目用地在体育产业发展扩张的初期往往可以拉动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居民的体育用地需求趋于高端化和绿色化,对体育产业土地要素的供给质量、数量和品类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改善体育产业生产中土地要素供给效率。
2.3 资本要素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部门的不断扩大再生产,得益于资本供给的增加和资本积累。具体来看,资本要素的来源渠道以及积累的去向会导致体育产业产生不同的供给结构。一方面,资本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将对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丰富的资本要素供给渠道有利于提高体育产业的资本供给效率并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率。
2.4 技术要素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来源。一方面。技术要素的投入在降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其他供给要素的相对需求数量的同时,也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渗透融合,进一步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的供给质量。另一方面,技术要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 生产要素视角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困境
3.1 劳动力要素缺口不断扩大
劳动力要素是体育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山东省体育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出现了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与产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大之间的矛盾。从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层面看,2019末山东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45.1万人,仅占全省5561万总就业人数的0.81%。而同年山东省体育产业总产值达2771.15亿元,占全省总产值71067.5亿元的3.90%。相较不断扩展的体育产业规模,山东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明显不足,充分显示出劳动力要素的匮乏问题。从劳动力供给结构层面看,一方面,山东省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山东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6.4万,占比为15.13%,高出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7]。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意味着依靠充裕社会劳动适龄人口发展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严重制约体育产业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給不足制约着山东省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山东省体育产业人均总产出低于全国平均值1.15万元,说明山东省体育产业尚未完全走出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人员多集中于低端体育用品制造等行业,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所需的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劳动力层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极大限制了体育产业的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要素的资源错配和供求矛盾。
3.2 土地要素配置亟待优化
土地要素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体育产业项目用地供给不足,加剧了土地要素的供需错配。2020年,山东省体育场地21.9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60亿平方米,山东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8平方米,体育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山东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存在加大差距,尚不足美国的1/6,不足日本的1/8。此外,现有的体育场地过多集中在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封闭性的企事业单位,占到了全省体育场地的65%左右,而绝大多数的锻炼群体居住密集的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体育场地明显偏少,紧缺的体育设施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形成鲜明对比(图1)。据统计,山东省不对社会开放的31417个场地中,教育系统占比89.5%[8],体育场馆闲置率较大,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不高,加剧了土地要素的供需错配。在体育场地区域结构方面,山东省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山东省第六次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山东省城镇体育场地10942.75平方米,远大于乡村的6342.55平方米,乡村的体育场馆面临土地资源紧缺、使用率过低等问题。在体育产业用地开发方面,由于土地的多元管理性质,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审批手续繁琐、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对土地资源要素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9]。
3.3 资本要素支撑有待提高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就必须重视资本要素的投入,发挥资本要素积累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山东省体产业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2014年山东扶持的47个项目中, 17个拨给了运动项目协会、俱乐部等民办非企业外, 30项划拨给了省市县区体育局、体育中心, 占到项目总数的63.8%[10]。政府在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优惠是存在不合理的倾向性,客观上导致了政府投资项目执行中的差别对待,促使大量资本流入参公事业单位,导致许多中小体育企业难以从投融资优惠政策中获益,融资渠道受阻的问题普遍存在。第二,山东省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一方面,山东省体育产业融资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山东省体育产业融资长期依靠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限制了山东省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此外,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投资和自我积累的融资方式难以应对生产经营中的各类突发风险,成为制约山东省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山东省金融机构对体育领域的支持不足。由于体育产业特别是中小体育产业普遍存在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稳定,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难以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峻。从山东金融机构本外币期末贷款余额来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贷款余额增涨十分缓慢,且总量较小,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相比仍具有明显差距。(表1)
3.4 技术要素赋能相对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高端化、个性化需求业愈发强烈。技术要素作为决定体育产业供给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新兴要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山东省体育产业回应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目前来看,山东省体育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显现。众多中小体育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一味的模仿,缺乏明确的产品开发目标,这种“拿来主义”的生产方式加之盲目跟风生产,不仅造成了极大的产能浪费,也降低了体育产业整体的供给水平。而专利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数量和类型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该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于智慧芽大数据平台检索显示,截至2021年9月,山东省体育用品专利数量共2894项,同浙江的6040项与广东的5074項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科学研究成果与市场产品应用之间的严重脱节,导致科学研究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体育产品,忽视了品牌建设所带来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支撑,大量贴牌代工产品充斥市场,难以形成差异化卖点,加剧了体育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图2)
4 生产要素视角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4.1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要素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核心要素。目前,山东省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任务是提高劳动力要素的供给质量,吸引更多多面手人才进入体育产业领域。一方面,学校教育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以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学科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养,专业特色课程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11]。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校企双向投入,为体育产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体育产业人才的支持与保障,建立人才培养奖励办法,化解企业、院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壁垒。此外,应鼓励相关学科人才进入体育领域,搭建跨学科协作平台,促进体育产业人才合理流动,提升高素质劳动力供给数量和水平。
4.2 拓新供给方式,优化土地配置
土地要素既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方向,其供给抑制成为制约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有必要制定更科学、更具体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规划,不断探索对外开放的新方法、新模式,因地制宜地促进教育系统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增加土地要素的供应。此外,应增加对空置土地和废弃厂房的利用与改造,拓展公共空体育间,缓解体土地要素供给不足问题。针对体育用地的城乡差距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地区体育场地的建设与开发力度,推进农村、乡镇的体育建设工程,拓展体育场地设施覆盖面,推动体育场地建设的区域协调发展。在体育产业用地方面,出台灵活的用地政策,在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用地和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最大限度集中土地有限资源,提高发展体育产业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4.3 重视资本要素,吸引社会资本
资本是体有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资源,实施体有产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资本等要素流动,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本要素存在的供给问题,必须从体育市场主体的融资观念、投融资渠道入手。一方面,转变体育企业以“银行信贷和自我积累”为主的投融资观念,灵活融资,拓展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搭建体育产业融资平台,探索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创新。山东省在设立和扩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规模的同时,拓宽体育产业基金渠道,合法发行体育产业公募基金[12],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利用政府资金将金融资本引入到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中去,进而提高体育产业供给的质量,满足人民多样化体育产品需求。探索建立政府评审、考核与监督机制为企业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提供担保和信誉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体育产业发展“兜底”机制,引导保险行业涉足体育产业领域,鼓励保险公司针对体育产业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保险产品体系,探索“保险+期货”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高风险”问题。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能,为体育企业的发展开辟一条便捷融通资金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
4.4 支持技术创新,助力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育产业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兴产业,技术技创新不仅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在体育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等方式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的创新融合,增加数字体育场馆、网络精品赛事、线上直播教学等高科体育产品供给,实现体育产品在生产与供应方面的高效化和低碳化[13],进而不断提高山东省体育产品供给总质量。建立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导,鼓励多主体参与,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官产学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结语
面对当前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供需错位已成为制约山东省迈向体育强省的瓶颈性问题。通过促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相关产业结构,也有助于回应居民体育需求,对于破除供需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体育产业要从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出发,基于多方面、多种类的生产要素资源开展供给侧改革,通过整合得天独厚的要素资源优势,加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要素的供给质量与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山东省体育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与实施策略——基于资源要素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6):641-646.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EB/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2/12/30/art_307620_10331814.html.2023-07-05.
[5] 浦义俊,吴贻刚.新时代我国体育消费升级的价值、挑战与推进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02):167-172.
[6] 任波,黄海燕.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2):65-77.
[7] 张安宇.发展老龄事业,五个方面着力[EB/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12/30/art_97904_518735.html.2023-07-05.
[8] 刘迎.山东省体育场地发展趋势与场地发展规律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8.
[9]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4):44-51+81.
[10] 刘远祥,孙冰川.政府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运行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6):104-109.
[11] 覃素平,蘭诚.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12):121-123.
[12] 王英伟,朱梅新.从供给侧视角讨论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投融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03):113-116.
[13] 任波.“双碳”目标下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1):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