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课标的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5杨淳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 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语文课中的口语技能训练常被弱化,让步于能够在卷面上更直观体现的写作学习。2022年4月,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不仅突出强调了口语交际课程的重要性,还对课程内容做了不同学段的细化指引,并新增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的版块,直接指向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探索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认识上意识到倾听的重要价值,从设计上关注儿童的本位意义,从手段与方法上重视媒介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4-0033-03

一、缘起:“说”的疏忽

“交际”二字最早可溯源于战国时期的《孟子·万章下》,宋代大儒学家朱熹为之注释——“际,接也”,所谓“交际”,即接触、交接。而“口语交际”这一概念则是语文学科在继承了“交互性”语言往来的这个前提下产生的一项课程内容,其核心指向学生口头表达,即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部编版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甚至被特意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题训练版块,置于每个单元多篇课文之后。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却“不尽如人意”,受传统育人观念以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家长,都更关注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能力体现。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无法被直观地体现在卷面上,因此,相较于对口语交际课程的探索,教师更愿意挖掘阅读、写作课程,从而使得这一课程内容被长时间忽略。

即使是在部编版教材全国推广以及“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很多一线教师依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课。例如,观念上认为口语交际就是简单的对话交流,与日常相关,备课较随意,课前备课时间不充分,课后也较少进行复盘反思。又如,课堂时间分配不足,将本来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课文的讲授、习题的练习等。再如,很多教师忽略了口语交际生活化、交互性的特点,课堂上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导,学生难以真正地从课堂上习得表达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二、探索:“说”的意图

(一)新课标中口语交际课的解读与提炼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中,课程的设置理念始终围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口语交际课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旨在通过系统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

新課标的总目标中关于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求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说法:“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理有据、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1。从这些表述中,可以了解到口语交际课程在授课中的教学目标需要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先是要教会学生文明的沟通与交往,再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表现与创造性意义,最后是发展学生有品质、有深度的语言表达力。

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建议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2。同时,新课标根据课程内容新增了一个关于“学习任务群”的阐述。在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作表达、批判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中,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涉及口语交际教学的四点指引: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礼貌用语,文明沟通;二是鼓励学生能够以校园生活为基础进行交流分享;三是教会学生懂得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秩序准则进行沟通;四是促进学生主动向他人倾诉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新课标还增加了一个“学业质量”模块,直接指向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需要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关于“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主要强调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基础性(认真倾听、礼貌用语、遵守规则等)、主动性(乐于交流、愿意分享、喜欢讨论等)、趣味性(看图说话、复述故事、评价他人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口语交际课程设置的真正意图是立足生活实际,按照学段特点,训练方式呈螺旋上升,培养具备综合口头表达交流素养的未来国家人才。

(二)部编版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课编排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课程总目标以及细化的学段目标,我们也可以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版块看到编写者的倾向。由于学习的对象为6~8岁学龄儿童,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极具儿童立场。首先,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学习中,内容上均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富有童真童趣的图画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更利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自行尝试自读,完成初步的自学。其次,具体内容上多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场景或者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素材等,激发了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降低了表达的难度。最后,横向观察十六次口语交际课,虽然对具体的表达能力发展各有侧重,但可发现兼具了“独白”与“交际”两种类型,预设了多种表达场景,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表达与交流锻炼。

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课分为四个类别。首先是“交际规则类”(《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请你帮个忙》《一起做游戏》《商量》),共五次。这五次课程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说”与“听”的能力与习惯训练,既是帮助学生意识到口头语言的存在,让表达发生,又是促进学生掌握口头表达的方式方法,让表达符合真正的交流模式。其次是“交际规范类”(《用多大的声音》《打电话》《注意说话的语气》),共三次。这三次的课程与文明礼貌用语密切相关,在自我的表达中关注到他人与场景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文明素养体现,对低龄学生尤为重要。第三类是“独白讲述类”(《小兔运南瓜》《听故事,讲故事》《独白讲述类》《看图讲故事》《推荐一部动画片》),共五次。这五次课程这是对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升级版”,因为“说”的话不再是简单的一两句,而是一大段具备实际意义且前后衔接自然的表述。最后是“介绍交互类”(《有趣的动物》《长大以后做什么》《图书借阅公约》),共三次。这三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二年级,说明经过了一年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对他们进行更高一层的口头表达训练,当学生掌握了独自完整、细致、有序地介绍、描述某事物、事件后,还需要能够根据听者的提发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与阐述。

当一线老师们能够从意识上认识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意图,其备课意识就会增强,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大对口语交际的理论学习,提升自身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大集体备课研討的频率,拓宽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视野,从最根本上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地位,从而真正落实对学生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训练。

三、践行:“说”的教学策略

(一)学说——认识到倾听的重要

任何输出以输入为前提,因此当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愿意开口“说”且准确、流畅“说”时,首先要教会他们学会“听”,这是学习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学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实际上已经具有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但这都是一种对成人世界以及现实生活的无意识言语模仿,他们通过“听”他人的“说”掌握了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进入小学后,一二年级的孩子基本完成了从“机械模仿”到“选择模仿”的过渡。孩子善于从成人的表情、语气、体态中发现语言的力量,然后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创造性地模仿,生成属于自己的语言。所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醒学生认真倾听的热情,实施有效的训练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3。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中——《我说你做》就突出体现了对“听”的具体要求——“认真”听。在同一册书的第二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做朋友》则重点强调了“听”的规范动作——“看着对方的眼睛”听,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中——《听故事,讲故事》则同时提出了听、视觉同步的条件——边“看”图边听。当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去倾听,便能从他人的语言中提取到重要信息,一旦这个认知被植入大脑,这个行为就会被得到强化,久而久之,那些他人提供的规范的、准确的、丰富的言语范本被累积沉淀下来,便得以内化成为其自身的语言系统,最终让其有话可“说”。

(二)乐说——坚守住儿童的视角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用这句话来开启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最适合不过,口语交际课则更甚之,唯有愿意、主动、感兴趣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乃至精彩的“说”的可能。

因此,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课堂要立足于一个“趣”字,富有童趣的课程内容,趣味盎然的课堂模式、风趣横生的评价方式。首先,关于课程内容在编排上均体现了儿童立场。人类是群居动物,生来就有社交需求,因此他们乐于与身边人进行互动,我们的教材多取材于生活,如《我们做朋友》《一起做游戏》《商量》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交际事实。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场景。一方面让学生有素材可说,另一方面也能调动他们的社交需求,乐意去说。其次,传统的课堂往往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如果口语交际课上由教师一味地传授表达技巧,那么无疑会令生性活泼的小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最好的课堂模式要尽量创设有趣的情境,如《打电话》一课可以设计假期邀约外出游玩的情境去开展交际活动,《我爱做手工》一课可结合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去进行分享交流,《推荐一部动画片》更可以根据受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去鼓励发言介绍。除此之外,还有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多选择一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达人”评比、“故事大王”比赛等。

(三)善说——充分利用媒介功能

当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有说的意愿时,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规范和指导。这个层面主要涉及教学策略。虽然说第一学段主要以“兴趣”为主,但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放任其漫无边际地去“说”,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想说的契机,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说”。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虽然思维品质较幼儿时期成熟,但具象化的事物仍然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语文助读系统中,插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点睛之笔。”4课本上的插图往往比文字更快进入学生的注意领域。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授课时,利用色彩丰富的插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说”的兴趣,并完善“说”的内容的细节。例如,一年级上册的第四次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以挖空填图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说”出小兔将南瓜运回家的方法。这时,重点在于前后图画的细节,可以提示学生关注图画上南瓜的形状特点。一年级下册的第一次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以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为素材,呈现了八幅图。在学生已具备读图基础的前提下,应提示学生思考图与图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故事的前后因果关系。当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梳理,将表达的要点利用思维导图、树状图、鱼骨图等图示化工具进行具象化表现,使学生的“说”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儿童的“说”是天性,是本能,当作为教师的我们发现有时教学前他们会“说”,但越上课却越不知道怎么去“说”时,就要及时调整自身,意识到“儿童本位”的重要性,立足于其现实生活的交际需求,同时仰望其来日发展的“星空”,不懈地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

(杨淳,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广东 深圳 518116)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25.

[3] 沈贤玲.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J].文科爱好者,2022(2):187.

[4] 沈琰.运用插图助读,推进语文学习.[J]作文名师教学,2022(5):26.

责任编辑:刘 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