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表现、成因及干预策略

2023-11-04程爱群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农村初中生

摘  要  近年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坐不住,作业拖拉、书写潦草或以应付态度完成等现象,尤其是学生对阅读、作文有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滑等问题,这些现象可视为“语文厌学”。语文厌学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针对此问题,通过访谈师生和调查等方法,详细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表现,分析厌学的成因,提出适合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干预策略,为解决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6-0042-03

语文,既是母语学科,又是基础性学科。它既承载汉语传承的使命,又是一门以学习言语表现服务人生、彰显人类存在价值的课程。[1]如今,农村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轻视语文学习甚至厌弃语文学习的现象。语文厌学现象已经影响到农村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结合时代背景(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表现、成因及干预策略三方面进行论述,为农村一线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厌学提供一些思考。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表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阅读的快餐化让很多学生缺乏系统的、有深度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也让有深度的语文学习变得困难。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认知上,农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多处于功利化阶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是大部分学生的认识。他们认为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杂,无论怎么认真学,也不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容易得高分,平时不好好学也差不到哪里去。

在情绪上,农村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畏难情绪严重。由于对语文学科较为轻视,他们的学习用时一直相对较少,以致阅读量不够,知识储备不足。随着年级的递进,语文学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个体学习也越来越吃力,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畏惧语文。

在行为上,农村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表现为“应付”二字。具体表现为:上课随意,把语文课堂当作放松的地方;作业随意,书写潦草,交差了事;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很少对语文学习进行分析与总结,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成因

通过访谈和调查,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主要有内部(自身)和外部(学校、家庭、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学生自身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已有的研究发现,自我意识与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会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的未来规划等有明确的认识。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的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就会对学习行为造成负面影响。[2]就访谈学生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很少,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导致其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动力。

与此同时,当下移动互联网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降;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注意力集中模式,在语文学习探究中,容易出现坐立不安、难以深入的情况,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农村学校并未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缺乏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使得学生倍感学习压力,也是学生对语文厌学的原因之一。

(二)外部原因:学校、家庭、社会

1.学校因素

(1)课程落实不到位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村学校课表上有阅读课,任课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但是语文教师并没有在阅读方面给予指导,阅读课往往是学生自行阅读或语文教师用来讲授知识点,阅读课没有落到实处,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初中语文阅读量与阅读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与之相适应,语文学习吃力,厌学现象就出现了。同时,受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等学习活动对于一线城市的初中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对于一些农村乡镇初中学生来说就显得较为遥远,因而学习活动的落实情况不理想。并且,很多学校在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和管理方面容易出现“一刀切”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断网”,电子阅览课等流于形式,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用网引导,没有将互联网时代的“鲜活”特质同语文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的局限性

從语文教师的素养上讲,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解读文本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不能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连接,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同时,语文教师自身缺乏“充电”和持续学习的意识,不能将互联网时代之“新”渗透到语文课堂之中,课堂难出新意,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也是学生语文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

在农村初中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只有少数学校设有专门的阅读场所;部分有图书室(馆)的学校,图书陈旧泛黄;有些学校在教室设有图书角,图书由学校提供的少量书籍和学生自带的书籍组成,但是学生翻阅图书的时间很少,阅读气氛不浓,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者,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经典朗诵会、班级读书会、好书交流会等),但一些活动没有深入落实,不了了之,学生获得感不足。

2.家庭因素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因此家庭教育未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使得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多,特别是忽略学习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日常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很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所突破。农村家庭很少有书房及大量课外书,学习环境嘈杂,多数家长也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目前,大部分农村家长没有接受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教育方式缺少科学的指导。林崇德认为,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没有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3]初中学习难度提升,学生进入青春期需要尊重、理解与支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逃避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习得性无助,出现厌学问题。近些年,随着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兴起,不少家长沉迷其中,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处于隔代教育的溺爱之中,家长对手机的控制过于放任,学生在网络冲浪中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语文学习上提不起兴趣。

3.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上还流行着重理轻文和重外语轻语文的观念,农村教育也受其影响。在评价方式上,在对初中生进行访谈时,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学好语文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而这种唯分数功利化的评价,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丧失自信,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厌学情绪。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阅读方式呈多样化,但也严重降低了人们的阅读思考能力。网络“快餐文化”盛行,浅阅读已然常态化,而语文教材具有的深刻性和严肃性加深了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多数地区除县城有图书馆外,其他乡镇的文化休闲设施与场所仍是空白,没有公共图书馆,缺乏专业阅读指导者,部分学生在假期中想阅读却无处可去。

三、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的干预策略

(一)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引领正确的语文价值观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强化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语文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各相关部门应优化农村人文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开展好“书香家庭”“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振兴乡村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要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提升乡村民众的综合素养, 此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等)应加强不良风气管制,优化大环境,为学生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二)链接多方教育资源,促进师生语文素养提升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重视语文教育,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第一,学校可根据农村已有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大力推进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第二,学校管理者在做好各类研修培训的同时,要通过各类网络研修平台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三,语文教师要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的文章,如可通过移动互联网积累一些鲜活的教学资源(如《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以及优秀语文公众号等),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有“品”有“味”,为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语文学习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引。

此外,学校管理者还应组建各类团队(如“文学社团”“读书沙龙”等)来丰富校园生活,同时借力社会公益组织(如“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等)开展活动,为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赋能。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好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班班通等软硬件设施的功能,获取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师生视野,促进师生语文素养提升。

(三)家庭学校携手发力,培养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在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村家长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对语文学习有偏见。从现实角度来看,语文是最实用的,孩子的成人成才都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能力伴随孩子的一生。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班级管理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端正学生语文学习态度。俗话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重要影响。首先,家长要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给孩子做好榜样。其次,家长要养成阅读习惯,积极开展亲子阅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家长手册”“家长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工具或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互联网已走进生活,学校应与家庭合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在对手机、平板、电话手表等设备的管理上,家长与其硬“堵”,不如巧“疏”,如可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契约》,约束家庭成员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家长居家应少刷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出现问题及时引导、干预,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四)语文和心理健康融合,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在农村,很多初中生认为读书是为家长、为老师读的。他们被动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不了解,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其持久的学习内生动力。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农村学校当下的实际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习相关心理辅导知识,并将其融入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独一无二的我》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信,培养直面困难的勇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些留白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去感悟、去认识自己。语文教师还可以不断挖掘互联网资源,学习借鉴一些调节学生身心的方法,如将音乐律动、手语舞蹈和经典古诗词融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新颖,在活跃身心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而深受学生喜欢,语文厌学情绪自然能得到缓解。

(程爱群,黄梅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北 黄冈 435500)

参考文献:

[1]李节.站在“人是什么”的高度看“语文是什么”——潘新和教授访谈[J].语文学习, 2016(1):18-22.

[2]趙晓通.从自我意识角度看农村初中厌学学生的转化与管理[J].晋中学院学报, 2015(4):4.

[3]林崇德. 学习心理学丛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71-375.

责任编辑:杨  扬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农村初中生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