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寒暑假作业的困境与变革

2023-11-04穆晓立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

摘  要  “双减”之下,学生寒暑假空余时间变多,出现了看护难、监管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维度,重新审视寒暑假育人价值,探索以作业为载体的寒暑假变革:以立德树人、学习需求、实践参与为基本原则,以挖掘寒暑假长线育人的价值作用、统整寒暑假学科育人的项目设计、发挥寒暑假共同体育人的资源优势为实施策略,进行全程、全员、全科育人,促进学生在寒暑假获得高质量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双减;初中生寒暑假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09-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各地区各学校围绕“治乱、减负、防风险”的工作要求,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深入推进“双减”落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解放了双肩,减轻了学业负担。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特别是在寒暑假,学生作业大幅度减少,也不再挤向校外培训班,空余时间变多了,但很多学生无所事事,不是沉溺手机,就是四处乱跑,出现看护难、监管难等问题。破解“双减”下寒暑假学生管理难题,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直面的课题。让学生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寒暑假,需要我们从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维度,重新审视寒暑假育人价值,并在以作业为载体的寒暑假重建上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寒暑假获得高质量的成长与发展。

一、“双减”下寒暑假作业的困境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的目标之一。目前,布置寒暑假作业仍然是学校或教师对待学生寒暑假的普遍处理方式。在设计寒暑假作业时,有的学校或教师仍然临时确定,缺乏一个长期的宏观设计,尚未形成一定时期内的教育主线,对学生寒暑假的作业管理显现出零散和随意性,没有真正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项目上,学生寒暑假主要以完成学校布置的纸笔作业为主,即使有社会实践作业,由于缺乏指导和监管,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习形式上,学生以自学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作用发挥有限。作业类型上,主要是纸笔作业,虽然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假期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学校教师推荐的名著,但读书作业主要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名著上,学生的选择自主性不强。资源供给方面,多数学校主要提供寒暑假作业清单,没有更多的资源供给。寒暑假的资源输出主要集中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没有形成资源供给聚集效应。

二、“双减”下寒暑假作业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双减”需要价值赋能。作业管理的价值导向是立德树人,发展导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直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直面新时代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直面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核心素养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维度,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此,寒暑假作业应该发挥学生余暇,关注德育渗透,注重育人价值,体现精神成人。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寒暑假作业设计,使学生在作业实施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關注学习需求,做好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双减”下,教师在关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素养发展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查缺补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应关注学生“查缺补漏”的个体需求,抓住学生学科学习的短板和弱项,进行“私人定制”,针对性设计一部分巩固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同时,还需要做好两个学期之间的衔接工作,在“温故”的基础上,做好“知新”,确保个性化辅导及时跟进,措施到位,落实有效。

(三)重视实践参与,促进学生假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双减”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学生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机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增强参与实践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机会,发展兴趣和特长,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究问题解决的新路径。

整合是作业实现任务驱动有效形式。为了体现实践性和参与性,寒暑假作业的设计需要进行目标的整合、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课内课外资源的整合、学习方法的整合等,并从人文素养提升、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素养发展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设计。同时,寒暑假作业任务的设计还要注重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生与社会关系的整体孕育,将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三、“双减”下寒暑假作业的变革策略

(一)全程育人:挖掘寒暑假长线育人的价值作用

“双减”既是政策层面的要求,也是价值层面的需要。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育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双减”下,教育不再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而应“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减”的是负担,“加”的是效果和质量。从这种意义上讲,“双减”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验。寒暑假是学生离开学校、回归家庭、进入社会的假期,时间相对充裕。同时,寒暑假作为学年中两个学期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是学校育人环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寒暑假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而非断层,要以“全程”的视野统整学期末、假期、学期初的时间,推动期末与假期、新学期生活的水乳交融。[1]

作为育人主体,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寒暑假的育人价值,根据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合理安排寒暑假的育人任务,明确寒暑假的育人功能定位,使其与学期初的育人目标及学期中的育人环节有机结合,一体设计。这样,长程育人活动和各种资源相融合,有了清晰的教育目标,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有了适宜的操作方法。[2]

作为成长主体,学生不仅是寒暑假作业的执行者,也是其设计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双减”下,我们要做的不仅有学生选择作业的“喜欢”,还有作业实施过程的“欢喜”。寒暑假“不是‘板着面孔的教育,而是生动的、活泼的、休闲的。”[3]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寒暑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寒暑假作业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内涵,将“双减”落到实处。

1.寒暑假作业的呈现方式

作为寒暑假的管理的显性形式,寒暑假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和预习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将学校、家庭、社区生活融合并在其中发展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双减”背景下,有必要对寒暑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

作业设置上,学校或教师应对作业进行整体安排。作业的设计可以集中在较大的任务上,例如整本书的阅读、系列作文、假期日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养成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并且需要学生自律或他律。

作业类型上,既有书面作业,也有社会实践(考察、调研、观摩等)、發展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假期游学、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等作业形式。为避免学生在作业实施中感到单调乏味,可以借助专题式或项目式作业进行情境化设计,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作业设计的匹配度和灵活度。例如,开展“村史寻觅·留住乡愁”暑期实践活动,以“变革·事件”“师者·表率”“育英·人才”“民俗·趣话”为四环节,通过走访调查、实地参观、文献检索等形式,形成文本专辑、图片、视频、手抄报等调研成果,并撰写调查报告。基于这一学习项目,学生可以参与、体验并领略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加深对故乡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学习形式上,既有团体或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由于学生的寒暑假学习时间相对分散,加之安全的考虑,学校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新媒体,进行学习进度的实时反馈和跟进指导。例如,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每日打卡功能,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保持互动,进行假期学习的跟踪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增进沟通了解,互通有无,提高学习效果。

资源供给上,除了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求更多样、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主题公园、优质网络资源等。

2.寒暑假作业的实施方式

寒暑假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学生可以获得与学校学习不同的体验。“双减”下的寒暑假,学生少了学校日常生活的“刚性约束”,多了自主安排的“弹性空间”。如果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能够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那么学生完成寒暑假作业的过程就是开拓假期生活新空间、获得生活体验和成长的过程。

放假前:学生参与寒暑假生活规划和作业设计。其中,育人价值包含提供学习机会、参与学习过程、选择学习方式、提出学习评价建议等。这是基于学生立场的寒暑假作业设计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假期中:要实现寒暑假作业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有明确的路线图,还需要有执行力。在这个时期,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品格、实现学习效果是关键。因此,寒暑假作业是学生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

开学初:对寒暑假作业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挖掘寒暑假最大教育价值的关键在于融通和转化,即将寒暑假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学期初的学习成果。有效的评价可以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指导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同时,有效的评价也能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形成学习的不竭动力。例如,开学初的假期成果展示和成果奖评选既是对学生假期学习的总结,也是他们积累经验、凝练成果、促进学期初学习的重要机遇。

(二)全科育人:统整寒暑假学科育人的项目设计

“双减”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对学生全科学习的整体关注。“双减”下,需要对学生全科学习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关注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好学科间的衔接和互动,以主题化、项目化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减负提质。

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体现学科性,需要统筹各学科,特别是语文、道法、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并要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作业设计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作用,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逐步使学生养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素养。

1.项目化学习,拓宽跨学科融通渠道

学生根据寒暑假学习项目学习的任务清单,开展专题化的假期学习实践。以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学习自觉为前提,以学科化与生活化深度融合为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各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个人主动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线上线下互动互通等多种形式展开假期学习生活实践,促使“寒暑假作业从单一的封闭空间,走向多元化的交互空间,实现寒暑假作业的动态生成和寒暑假生活的多维建构。”[4]

在项目化学习条件下,各学科教师要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共识。在寒暑假作业设计和实施上,学科教师应以本学科为基点,从专业角度给学生合理的建议。同时,学科教师还要考虑本学科学习设计的目标是否贴切、设计的维度是否合理、实施路径是否有效等。在这个时期,班主任作为项目化学习和实施的总协调者,要做到了解学情和教情,做好关系融通和过程管理,协助学校、学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假期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2.集约化学习,开辟社会实践渠道

“双减”下的寒暑假,学生减轻了校外培训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应充分发挥集约优势,密切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进行全学科“综合性学习”规划,将当地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与利用,融入各学科知识,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逐步形成学校校本特色课程与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情境中,以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利用寒暑假这一集中“闲暇”,让学生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观察与调查研究、案例总结与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思中学、做中学、研中学。

(三)全员育人:发挥寒暑假共同体育人的资源优势

“双减”下的“加法”除了体现在课堂,还体现在“全民共育”,特别是家校共育上。寒暑假期间学生居家生活,家长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要时机,将学期中无法实现的教育活动,借助家长和社会之力广泛开展。为此,寒暑假期间学校和教师需要融通各种关系,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要注重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生与社会关系的整体孕育,将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机统一,把寒暑假生活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共同生长的重要场域。[5]

1.发挥教师和家长双重指导作用

假期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教师要进行假期长线规划,及时了解学生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生活实施情况,采取动态化管理的模式,并给予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在学生假期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假期学习实践·家长助学台账”,对学生假期进行日常化管理,做好学生假期安全保障工作。家长应及时向教师或学校反馈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动态,并配合學校的各项管理。对有条件的家长,学校要鼓励其参与到学生假期学习实践中,促使其对学生假期生活进行帮助和指导。

2.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在设计与实施寒暑假学生作业方案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家校联动机制的作用,依据设计及实施结构图(图1)制定正式方案。

放假前,学校可就“寒暑假作业设计方案”,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学校组织各班召开家长会,一方面让家长明晰学生假期的生活规划,另一方面,谋求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假期中,学校应建立寒暑假家校联系的长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明确各自职责,实现协同配合,达成寒暑假家校共育。

开学初,家校可联合筹划“假期学生学习总结会”,通过家校双方互联互通,了解学生假期学习效果,确立开学后的教育目标,明确进一步的合作路径。

3.开发“适学对路”的课程资源

寒暑假作业不仅体现在“作业单”上,还需要体现“课程意识”。学校要借助寒暑假的时空优势,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发符合地情、校情、学情的寒暑假“课程”。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家庭、社区、实践基地广泛调研,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拓展课程资源开发的渠道和平台,探索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寒暑假育人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评价上,应坚持定性评价为主,摒弃简单以定量评价评价为主的方式,关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关注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关注学生获得的成长见识,从学习成果上发现学生的认知难点和思维弱点,因势利导进行学期初学习建设。

(穆晓立,太原市小店区北格一中,太原 030062)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寒暑假生活育人:实现班主任研究的“开疆拓土”[J].中小学班主任,2018,2:8-10.

[2]王叶婷,陆敏.“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98-106.

[3]于伟.暑假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J].中国德育,2015,15:6.

[4]姚淑华,吕珂漪.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54-169.

[5]顾惠芬.暑假对孩子们意在“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中推动生态更新[J].教育视界·智慧管理,2017(6):27-29.

责任编辑:刘  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