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视域下小学数学高质量作业的设计思路
2023-11-04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277599
谢 静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27759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认真对待作业设计工作并摒弃传统的刻板思维,深入研读“双减”政策,积极借鉴优秀经验,秉持“减负提质”的原则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形式等,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诊断、激励等功能,用高质量的作业促进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
一、减负提质视域下高质量作业设计思路
基于“减负提质”理念设计高质量作业,教师首先要明确设计思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创新与改进作业形式。什么样的作业是高质量的作业? 教师如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双减”政策中都有明确的答案。政策原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设计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且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年龄特点的基础性作业。进一步来说,政策明确要求教师杜绝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以及各种无效、机械的作业,而鼓励教师布置个性化、弹性化、分层性作业。根据“双减”政策的内容以及数学课程教学规律,教师基于减负提质理念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需要按照以下的思路。
第一,作业要让学生感兴趣,难易程度要在学生学习能力承受的范围内。“减负”的本质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过去的“苦学”状态,转而进入“乐学”的状态,即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知识。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保证作业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小学生是心智不成熟的感性群体,只有激发他们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才能驱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愿意为之努力,而且只有在感兴趣的状态下去完成作业,学生才不会感觉是负担,反而会乐意挑战。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业的难易程度要在学生学习能力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他们能力范围,学生就会感到有压力,严重者甚至因为不断受挫而丧失学习兴趣与自信。
第二,作业内容要避免重复,应具有精简性和综合性。“减负”与“提质”缺一不可,很多教师为了给学生减负而锐减作业数量,这是不正确的。教师对作业应进行“压缩”处理,即精简化处理,确保学生所花的每一分钟都是值得的。例如,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布置重复性作业,即用多道题考查的是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种解题技巧,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减负提质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在一道题中融入多个知识点或解题技巧,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花同样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减负提质视域下小学数学高质量作业设计策略
1.由“枯燥”向“趣味”拓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要想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小学数学作业,教师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去设计高质量作业。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比较枯燥,以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以及各种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主,这让很多学生产生应付心理,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没有让学生有所收获,甚至还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抵触情绪。而趣味性的作业不一样。一方面,学生乐意去做,是主动、积极的,心情放松,不会感到压力。另一方面,趣味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刺激学生思考、探究、钻研,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因此,减负提质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由“枯燥”向“趣味”拓展,以此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玩扑克牌的游戏活动,游戏名称为“24 点”,游戏玩法就是在去掉大小王的一副扑克中随机抽取四张牌,然后通过加减乘除(可加括号)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组合,使其最终结果是24,如抽取两张3 和两张2,可以通过(3+3)×(2+2)这样的运算方式得到24。当然,也有的牌是无法组成24的,如“1,1,1,5”,这样无论如何组合也无法得到24。教师要求学生抽取不少于10次,然后看看能成功组成几个“24”。这样的游戏化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喜欢趣味化、游戏化的作业,同时乐在其中的去完成。通过这类作业,既可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等,一举多得。
2.由“统一”向“分层”拓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学习态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小学生之间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就数学学习来说,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较迟钝,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这也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提升空间是不一样的,其能够承受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对作业进行分层处理,确保每个学生做的作业都是在“最近发展区”,是适合每个学生的,这样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由高到低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对应的作业分别为拓展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基础性作业,确保每个学生在不需要承受压力的状态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提升,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以判断题、填空题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巩固题。如判断题“一个半径为2cm 的圆,它的面积和周长是相等的。( )”又如填空题“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8.84cm 的圆,需要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调为______cm,画出来的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cm2。”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的解答题,如“学校里有一个直径是15m的圆形花坛,现在想在花坛的外围修一条供全校师生休息和散步的小路,已知这条小路的宽度是2m,问这条小路的面积多大?”对于尖子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图形题,设计各种形式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求阴影面积,或者给学生布置总结类的作业,让学生以“圆的面积”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再将这些提供给其他学生。这类分层作业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既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且让他们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实现自我提升。
3.由“书面”向“实践”拓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很多数学知识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使学生理解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就能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新课改也强调数学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数学知识,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感,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教育理念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也要通过数学作业体现出来。因此,减负提质视域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由“书面”向“实践”拓展,以此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汲取知识、掌握技能。
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轴对称的概念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很多学生不理解也不容易记住。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除了布置一些绘图类的练习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剪纸”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4.由“封闭”向“开放”拓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减负提质视域下,教师应秉持着开放性原则去设计作业,这样才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更好地创新与创造。虽然数学相对语文这类人文性学科来说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很多问题答案都是固定的,但教师如果总是设计答案固定、唯一的作业,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且,作业设计没有给予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则不一样,它能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这类问题展现自己,既深化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商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说一说轴对称图形商标的美在哪里,以此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的认识。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让学生模仿这些商标给自己班级设计一个班徽,要求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有寓意。各小组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公开发表和展示,最后大家投票选出班徽。这样的数学作业比较开放,既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在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等。
5.由“课本”向“生活”拓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即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去分析、处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授课体现出这一目的,还要通过作业去体现与强化。因此,减负提质视域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由“课本”向“生活”拓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熟悉感、亲切感,又能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减负提质效果。
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解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后,让学生课后从身边寻找不少于五个物体去测量其长度,如电脑桌的长宽高、床的长宽高、门窗的长度与宽度等,还可以是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高、步幅距离、一拃长等。这样的数学练习具有生活性,赋予了抽象的长度单位概念以生机与活力,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提升学生对长度的估算能力,有效避免犯“一层楼高30(米)”这样的常识性错误,而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去完成,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刻板思维,根据减负提质需求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作业设计质量,遵循趣味性、分层性、开放性等原则,给学生创设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与效率,并且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练习体验,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