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3-11-04尤燕梅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3627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意识

尤燕梅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 362700)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程包含了法治教育内容,主要培养学生遵法和守法意识,倾向于通过展示违反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来提高学生循守法律规范的意识。受初中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对违法违规后果形成直观感受,个别学生仍有可能做出犯罪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法治意识概念,并将法治意识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内,受此影响,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调整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法治意识不再局限于遵法、守法意识,还包括了主动学法、自觉用法,以及用法治思维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意识。相比而言,法治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崇尚法治的意识,真正以内化的意识驱动外在的行为。在这种教育目标导向下,初中生需要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更符合新课程法治教育要求和初中生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法治意识教育中的价值

法治意识教育的基本逻辑是让学生真正认知和理解法律后再逐步建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要以培养初中生对法的认同为基础。然而,向学生直接灌输法律理论、法条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抽象的法律逻辑和原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内在的法律认同感。

应用启发式教学可避开此类问题,能够让学生从更直观的体验、更直觉化的思维、更具体的对比中总结抽象的法律逻辑,让学生对法律设计的初衷、法律的具体作用、法律发挥强制规范作用的机制等形成正确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懂法、自觉用法。

从教学实践角度来看,启发式教学对于初中生法治意识教育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对法的起源和发展形成准确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法的存在意义,还能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和社会经验提出问题,矫正个别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错误看法,这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迁移实践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法治观念,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生活问题,这能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进而改善法治意识教育效果;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能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学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回顾并综合应用法律知识,这能让学生掌握更完善的学习方法体系,也有益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发展。

二、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启发式教学条件

1.确立正确的主体关系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与灌输式教学的最大不同。因此,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应先明确师生关系和主体地位: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在学生触及问题但还无法提出准确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度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等于放纵学生,教师仍要控制学生思维过度发散。

2.优化课堂环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间会出现更高的沟通需求,部分学生发现问题后需要询问教师,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教师才有机会启发学生。对此,教师需要设计学生更熟悉的情境和更加宽松的互动环境。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以便快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置宽松的互动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怕”感,让学生更大胆地表达个人想法或征求教师意见。

3.保证资源充足

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经常是“一对一”的形式,这是由于初中生思想意识差异大,这种差异远大于一般学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这使得对初中生实施启发式法治意识教育必须更关注学生特点。教师如果先集中观察再一一指导,会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操作难度大且实施效果不理想。建议教师先以导入教学、课堂提问、课后训练做简单启发,然后划分多个小组,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再针对有特殊想法、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启发,由此保障教学资源充足,进而保障启发教学质量。

三、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启发式教学实践

1.导入阶段的启发

在课堂导入教学中进行启发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一般应用思路是围绕当节教学主题,挑选生活中与此相关且较为常见的正面或反面例子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规范的必要性。例如,在七年级下“我们与法律同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排队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我们学校有许多学生不排队就餐,大家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基于该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制度、规范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制止不规范学生的行为? 哪些方法的效果更好?”由此引发学生展开对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作用的讨论和思考,既让学生认同道德的必要性,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法律的高层次约束力,使学生正确认识法治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只是制定了法律规范,是否就能完全避免社会上的违法违规行为? 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如何维护法律?”引导学生思考公民依法办事、公民维护法治社会的必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才能有效提高法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构建真正规范的良性法治社会,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上述导入类问题从学生接触的道德层面的问题过渡到法律层面的问题,学生始终从自身角度思考法治的意义,从而更加认同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讨论,灵活地调整启发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知识,使学生结合理论观点思考导入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持续地激发学生思考意识。

2.课堂与课外活动中的启发

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材料开展更加多样的启发教学,不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九年级下“凝聚法治共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2023年全国“两会”新闻,以直观的“两会”报道视频、新闻评论等内容展示两会主要提案,包括涉及法律修订、针对某些社会想象提出的新立法建议等,以此展示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上的决心和实际行动。通过这类报道,让学生理解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宗旨和运行准则,鼓励学生从上述新闻中寻找共性,自主总结。在本课教学后还可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个人关心的“两会”提案,自主搜索并整理相关提案背景和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文字、录音、方式描述个人对相应提案的看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建设法治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建设高度法治社会的崇高理想,使之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能够始终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奋斗。建议教师将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的启发教学视为一个整体,设计有层次递进关系的启发问题,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法治实践意识的作用。

3.课堂教学总结阶段的启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总量偏多,课堂教学中的启发通常会停留在认知阶段,即只是初步理解法律作用、应当遵循的法律规范等,可能无法有效推进学生自觉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权益的法治实践意识发展。针对这类情况,教师需要在总结阶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例如,七年级下“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类案例、新闻等介绍我国法律在保护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教师一般可利用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案件介绍法律的功能,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原本印刷在纸张上的法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能够总结出,法律明确了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惩罚制度等,这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如果只做此类启发,学生会认为,只要法律存在就能够确保自身安全,这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对此,教师可在课堂总结时进一步启发学生,如要求学生回顾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内涵和作用,并提出“如果这些承担保护未成年人责任的人没有落实责任,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了呢?”等问题,以此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必然有学生会提出“自觉引用法律规定申明自身权力”“向公安机关或其他组织寻求保护”的意见,这能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不仅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可被自身使用的自我保护工具,进而培养学生的法治实践意识。

4.课后训练中设计启发性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实施启发教学会受一定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后训练机会设计层次更多、更深入的启发性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发展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善用法律》一课的教学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依法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法治观念的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围绕个案介绍来说明未成年人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但初中生能力有限,真正适合其使用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较少,课堂中教师只能启发学生用相对安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现实中很难有使用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更多未成年人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的案例,总结这些案例中主人公的做法和自我保护的方式,要求学生以笔记或录音形式形式表达看法。这一训练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方法,而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很多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式,青少年应当敢于、善于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此培养学生善用法律的意识。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领会法律知识、法治观念,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法律,从而形成完善的法治意识,自觉地践行法治观念。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意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