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叙事为载体的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2023-11-04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教学研究室430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实验

陈 欢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教学研究室 430100)

教育叙事贴近教师实际,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用“小而精”的教育故事,丰富了教师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提升了有效的理论,以其为载体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

一、组合型教研系统研究“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

幼儿园组织各年级优秀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在新任务的驱动下,形成新团队、新合力、新组合的组合型教研。其由各年级组组织教师先查找有关教育叙事的资料,进行学习,然后由业务园长或保教主任主持学习“如何写教育叙事”的相关内容,接着各组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小班组认为教育叙事简单的说就是记录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中班组认为要有问题性,不是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而应该是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留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的方法措施与效果,让教师明确什么是教育叙事。大班组认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最后由保教主任就如何写好教育叙事进行总结,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走向园本、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二、不同型教研多面研究“教育叙事”的教育内涵

1.骨干引领型教研,透彻理解教育叙事的内涵

为让全体教师能尽快的写出质量好的教育叙事,我们组织了骨干引领型教研,组织教师们学习了施文老师写的教育叙事《大家一起做》,施文老师在教育叙事中写到:“如今的幼儿生活在被宠爱的环境中,样样事情都是以他们为主,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他们会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以及思维执行。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只有促进儿童和同伴形成合作,才能使儿童摆脱无意识的自由中心状态,才能有效对他们进行教育。把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蕴藏在无形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就有了合作意识。”并请施文老师谈谈自己写教育叙事的感受,施文老师认为教育叙事的内容一定要是真实的,要有感而发。教师们就施文老师的教育叙事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刘琴老师:“课例研究和教育叙事不同,教育叙事是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姜莹老师:“教育叙事不针对自己的活动,针对集体活动来写。”钟旌老师:“从自己身边真实的事情入手,写教育叙事要把自己想法写进去。”黄雯老师:“施老师人物心理描写生动,写叙事教育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罗鸣老师:“通过教育叙事可以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解决问题。”教师们在分析骨干教师的教育叙事时,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写教育叙事的方法,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让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更快,还可组织更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周周向上”活动。每周请两位骨干教师各准备两分钟有关教育叙事的PPT,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就行。通过展示和学习,教师们可以明白,在讲述某个人物的教育生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揭示一系列复杂的教育场景与行为关系,能够“照亮”某个人物在此教育场景中的“心灵颤动”,可以给读者一种精神震撼。

2.针对型教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

受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经历和不同知识结构、领悟能力的影响,教师们在教育叙事的撰写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表现。幼儿园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推广教育叙事活动,首先,对于课题组骨干成员,要求以“不同游戏形式的效果”的研究为载体,侧重在数学、社会领域撰写教育叙事,请骨干成员率先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深层次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将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做好表率;其次,对于教研意识较强、对叙事研究有了初步理解的教师,要求他们尽力完成每月一篇教育叙事的撰写,回味和思考数学和社会领域中游戏的运用、教师的组织策略、幼儿的收获和发展等问题,并尝试在学期末撰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最后,对于刚起步的教师,我们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之上,选择“幼儿活动兴趣”和“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开展教育叙事的撰写活动,每月一篇,逐步摸索出教育叙事的撰写方法。

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组织方法由最初的课题组成员之间,慢慢过渡到主班、配班教师之间、年级组之间、平行班之间、全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全园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主体意识得到了唤醒,极大地推进了叙事研究的实效性,初步形成了人人能大胆地尝试撰写教育叙事的良好局面。

3.互助型教研,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这种教研形式给予大家自由的空间,随时随地,只要有问题有想法可以第一时间提出,使其他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想法,提出想法、途径及观点,分享大家的智慧。在相同主题中,由成熟型教师与年轻教师选择相同或近似内容展开教育叙事的写作,促进教师在相互学习中成长。

三、深度型教研实践研究“教育叙事”叙事能力

随着教师们对于叙事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撰写能力的掌握,关注点也从“能写”转变到“会写”,“怎样开展叙事研究”成为此阶段的重点。

通过尝试阶段,不少教师能够做到关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典型事件、片段和细节,用心感悟。但是,在反思剖析典型事件和细节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还做得不够,对教学反思的目的何在、怎样反思、反思什么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子课题“不同游戏形式的效果”在语言领域的实施与开展,在研训活动中,我们围绕着“目标制定的合理”“语言的简洁精练”“幼儿的表达能力”三方面深入开展了叙事研究活动,并重点落实了理论知识的指导。此外,还多次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武汉市课程目标指导纲要》,并在收集困惑后分头查找了“如何合理制定目标”“教师组织语言如何简洁精练”“怎样把说的权利交给幼儿”等三方面相关理论的知识,利用研训时间开展了集体交流与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叙事研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理论资料的方法,改变了教师们“无阅读”状态下的研究,为教师们的反思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每月一篇教育叙事的撰写更具有针对性,每学期一次的叙事研究交流也更激烈、更精彩,优秀叙事评比的覆盖面也更大,有效地推动了叙事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教育叙事研究制度》及《教育叙事交流与评价制度》等制度也应运而生,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叙事研究中已经逐渐成熟的教师们,很快找出了健康领域研训观摩活动的侧重点:语言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规则的生成与体现、动作技能的示范与发展。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共同搜集到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分组学习,分组教研,分组反思,积极撰写,有效地解决了活动前大家一致认为的难点问题,如“场地有限,人数过多,怎样合理设置场地”“体育活动中如何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各年龄班中体育活动中规则的生成和体现有何不同”等,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良好研究氛围的形成,很多在实践前被看作是很大的问题迎难而解了。在体育观摩活动中,教师们在幼儿人数多、场地有限的前提下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育叙事的学习与撰写,教师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和问题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话语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由注重幼儿教育过程、结果,向注重自我反思、查找不足和调整改进方向进行了转变,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叙事能力有质的飞跃,促使了教师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1.教学洞察力更敏锐

在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更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也更有耐心和爱心了。例如,周敏老师在组织科学活动“空隙的秘密”时,让幼儿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乒乓球、弹珠子、大米全部装进瓶子里。每个小组的幼儿积极地讨论着材料投放的顺序,并开始动手做实验了。幼儿分工合作:有的记录,有的负责投放材料,有的负责扶住瓶子,以免不小心把瓶子碰倒让乒乓球、弹珠子、大米撒出来,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许多小组在组员们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实验,得出了结果。但有一组怎么还没有完成呢? 那一组的小朋友都是平时能力很强的孩子啊! 周老师轻轻地走过去,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把所有的实验材料全部揽在自己的面前,不让其他小朋友参与。周老师提醒他:“看看周围小组的实验都完成了吗”让他想想:“为什么其他小组的实验都完成了,而你们小组的实验没有完成呢?”活动继续开展着,周老师请笑笑介绍了自己小组的方法,并让她说说是如何把实验做得又快又好的。周老师看见这位小朋友的脸红了。第二次实验开始了,每组的小朋友又开始忙碌地做着实验。周老师偷偷观察着那一组的动静,这次他没有把材料全部揽在自己的面前,而是和同组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很快完成了实验。这一次,周老师请他介绍了他们小组的经验。全全说:“我们小组在做实验时,是相互合作的,每个小朋友都一起做实验,因此我们这次做得又快又好!”全全高兴地笑了,周老师也高兴地笑了。

通过教育叙事的学习,教师们更注意思考和寻找身边平常事件中蕴含的规律问题、新观念和真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地对与问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2.教育行为更正确

通过教育叙事的学习,让教师们明白幼儿园的工作无小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索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寻常的,有时可能与我们的常规做法相违背,我们应该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一颗细腻关怀的心去认真地聆听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3.教育反思更具体

《教育叙事研究制度》的实施,让教师的想象更丰富,反思更具体。例如,黄雯老师在组织完科学活动“有趣的莫比乌斯圈”后,及时进行了反思。黄雯老师在反思中写到:“活动前预设不准,高估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下去观察时,看到了幼儿操作不当,不同程度地辅导了一些,但仍有部分幼儿不是很明白,在填写记录表时记录不清。活动节奏没有精确把握,时间过长……”教育叙事的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假设和反思水平,更促进了教师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她们逐渐步入一种研究型的教育生活。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实验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