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制磷酸脱砷技术研究

2023-11-03张芷紫廖秋实肖林波田承涛黄琴孟洋薛娟娟

辽宁化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硫化钠陈化湿法

张芷紫,廖秋实,肖林波,田承涛,黄琴,孟洋,薛娟娟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枝江 443206)

磷酸(H3PO4)是最重要的磷化工中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纯度磷酸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生产高纯度、高品质磷酸已成为生产的迫切需求[1-3]。目前磷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热法磷酸和湿法磷酸两种[2]。热法磷酸虽然能得到较高质量的磷酸,但设备投入高、能耗高、且环境污染严重[4-6],并非是最佳的选择,相比之下,湿法磷酸相对成本低、能耗低且环保[7],因而磷酸生产工艺主要选择湿法磷酸。然而湿法磷酸因其原料和工艺的特点而含有大量的铁、镁、铝、钙、铜、砷、铅等金属离子杂质以及氟、氯、硫酸根等非金属离子杂质[7-8]。这些离子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磷酸的纯度及质量,因此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提纯,生产精制磷酸必将是未来磷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一般湿法磷酸中的砷含量都很低,但是在磷酸后续利用制备磷酸盐的过程中砷元素会富集[5],对磷酸盐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同时,砷作为一种重金属,有毒,对人和动物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且是湿法磷酸中较难去除的杂质之一[10],所以脱除工业磷酸中的砷就十分重要[11]。

目前,砷在磷酸中化学形态还没有一致的说法,但在绝大多数文献的报道中,在湿法磷酸中砷是以砷酸(H3AsO4)或着亚砷酸(H3AsO3)的形式存在[3]。脱砷的方法主要有硫化物沉淀法、混凝沉淀法、结晶法、电化学沉积法、垂直区域熔融法和微反应器脱砷法[12]。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以上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13-15],其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小、成本低、操作控制要求低,较易实现工业化[16]。化学沉淀法是根据As 与S2-能形成难溶化合物的特性,以硫化物作为脱砷剂,将磷酸中的砷以硫化砷沉淀的形式分离出来[3]。常见的脱砷剂有硫化钙、硫化钠及五硫化二磷。硫化钙微溶于水[17],使用过程中只能以固体形式加入,利用率低[10];五硫化二磷燃点低,易与空气摩擦燃烧且有剧毒,不安全[5]。本文选用硫化钠作磷酸脱砷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硫化钠脱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湿法磷酸净化脱砷的工艺化提供参考条件[4]。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85%工业磷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分数为10%的硫化钠溶液;分析纯九水合硫化钠;三次磷酸砷含量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三次磷酸中的砷含量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循环水式真空泵、电热鼓风干燥箱、300 mL 烧杯、G 式坩埚、三颈烧瓶、温度计、1 μm 滤布。

1.3 实验原理

湿法磷酸中的砷主要是以砷酸(H3AsO4)的形式存在,向磷酸中加入少量硫化物即可使磷酸中的砷(As)以硫化砷(As2S3)沉淀的形式析出[4],再通过陈化过滤从磷酸中分离出As2S3,实现磷酸脱砷的目的。实验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1.4 实验步骤

称取300 g 的85%磷酸置于300 mL 烧杯中,将磷酸加热。再称取一定量的10%硫化钠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加热后的磷酸倒入装有10%硫化钠溶液的烧瓶,保持温度反应45 min 后陈化4 h,真空抽滤,取滤液部分,分析磷酸中的砷含量。

2 实验过程及分析

2.1 最佳反应物料比

分别称取5 份300 g 85%磷酸于烧杯中,置于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加热,升温至55~60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300 g 85%磷酸中砷完全脱除时10%硫化钠溶液理论计算用量的3 倍、4 倍、5 倍、6 倍、7 倍,将上述用量的10%硫化钠溶液分别置于编号①~⑤三颈烧瓶中,分别加入300 g 加热好的磷酸,保持55 ℃搅拌反应1.5 h,常温静置4 h,陈化后的溶液分成2 份,1 份真空抽滤后取滤液,1 份用1 μm 滤布自然过滤取滤液。重复上述操作,恒温55~60 ℃搅拌反应1.5 h后加入4 g 活性炭,常温静置4 h,真空抽滤后取滤液,分析滤液As 含量,分析结果如表2、图1 所示。

图1 不同过滤条件下硫化钠加入量对脱砷效果的影响

表2 最佳反应物料比实验样品分析结果表

由图1 可以看出,对比相同硫化钠加入量情况下,3 种过滤条件中,1 μm 滤布过滤脱砷效果最好,加入活性炭后过滤脱砷效果其次,未加活性炭过滤脱砷效果最差。这可能是因为正常抽滤情况下的硫化砷沉淀细小,无法完全分离出来,滤液中仍含有硫化砷沉淀颗粒;活性炭可以吸附硫化砷颗粒,但吸附有限,无法完全吸附硫化砷;而1 μm 滤布的孔径比硫化砷颗粒粒径小,硫化砷沉淀都被分离出来。观察3 种过滤条件下砷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发现随着硫化钠加入量的增加,磷酸中的砷含量逐渐降低;当硫化钠加入量达到理论计算值的6 倍时,砷的质量分数均可以达到实验目标5 mg·kg-1且砷含量变化不明显。根据实验结果和成本费用,选择正常真空抽滤(未加入活性炭)条件下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计算值的6 倍。

2.2 最佳反应时间

分别称取6 份300 g 85%磷酸于烧杯中,置于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水浴加热,升温至55~60 ℃,分别称取理论计算值6 倍的10%硫化钠溶液于编号①~⑥的三颈烧瓶中,将300 g 加热好的磷酸加入到烧瓶中,控制烧瓶①~⑥在反应温度55 ℃的条件下分别反应15、30、45、60、75、90 min,反应完成后,常温静置4 h 后真空抽滤取滤液,分析滤液中的砷含量,分析结果如表3、图2 所示。

图2 反应时间对脱砷效果的影响

表3 最佳反应时间实验样品分析结果表

由图2 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磷酸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小,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当反应时间为45 min 时,砷含量与脱砷率趋于稳定。因此,实验选取反应时间为45 min。在做实验的同时,观察不同反应时间下的反应液,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溶液里的沉淀越明显,黄色硫化砷沉淀颗粒越大,说明反应时间的增加会加剧硫化砷小颗粒的聚集。

2.3 最佳反应温度

固定磷酸溶液质量300 g、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计算值的6 倍、反应时间45 min、陈化时间4 h 等参数不变,控制烧瓶①至烧瓶⑤的反应温度分别为35、45、55、65、75 ℃,反应完成后,常温静置4 h,真空抽滤取滤液,分析滤液中的砷含量,分析结果如表4、图3 所示

表4 最佳反应温度实验样品分析结果表

由图3 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磷酸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小,脱砷率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为55 ℃时,脱砷效果趋于稳定,为0.263 mg·kg-1,此时脱砷率为0.957;继续升高反应温度,脱砷效果变化不明显。因此,实验设定反应温度为55 ℃。

2.4 最佳陈化时间

固定磷酸溶液质量300 g、反应温度55 ℃、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计算值的6 倍、反应时间45 min等参数不变,控制烧杯①至烧杯⑥的陈化时间分别为1、2、3、4、5、6 h,陈化后使用真空泵抽滤,分析滤液中的砷含量,分析结果如表5、图4 所示。

图4 陈化时间对脱砷效果的的影响

表5 最佳陈化时间实验样品分析结果表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磷酸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小,脱砷率逐渐增大,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当陈化时间达到4 h 时,磷酸中的砷含量趋于平缓,此时磷酸中的的砷质量分数为0.264 mg·kg-1,砷脱除率达0.957,说明硫化钠对砷的脱除已达饱和。

3 结 论

通过实验,发现硫化钠脱除磷酸中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料比为理论计算值的6 倍、反应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45 min、陈化时间为4 h,此时磷酸中的砷质量分数为0.264 mg·kg-1,脱砷率为 95.7%,可以达到磷酸中的砷质量分数小于5 mg·kg-1的目标。

猜你喜欢

硫化钠陈化湿法
硫氢化钠处理含铜砷废酸的探讨
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中标准硫化钠溶液的标定
ON THE EXISTENCE WITH EXPONENTIAL DECAY AND THE BLOW-UP OF SOLUTIONS FOR COUPLED SYSTEMS OF SEMI-LINEAR CORNER-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WITH SINGULAR POTENTIALS∗
六堡茶陈化工艺优化研究
湿法PU/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形貌控制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煤粉还原芒硝法制无水硫化钠工业化实践
真空耙式干燥制取无水硫化钠的工艺研究
铬渣湿法解毒过程中的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