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3-11-03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评教指标体系教学效果

吴 云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一、研究背景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保证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高校必须多措并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制度。[1]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督导、同行、学生等多主体评教的综合评价制度,其中,学生评教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教育界学者研究的焦点。

1927 年,美国普渡大学率先将学生评教应用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制度由此产生。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我国开启学生评教先河,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举措。自此,学生评教制度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最常用、最典型的有效工具和手段。[2]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实践经验匮乏、同类院校可借鉴经验少等问题,导致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不科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更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优化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经过近40 年的教学实践,学生评教制度与体系也相对成熟。但新的教育理论或教育评价理论不断产生,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评教制度、体系或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随意评教、恶意评教、代为评教等现象普遍

高校在每学期期末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评教,学生评教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活动。有些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评教活动的重要性,在评教时,没有客观地评价教师,存在随意给分的现象;有的学生对个别教师存在偏见,恶意给教师评价低分;还有些学生直接代替同学评价教师。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成绩而“讨好”学生。[3]随意评教、恶意评教、代为评教等影响了学生的评教结果,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评教指标体系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1998 年,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再次重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转变”的迫切要求。[4]经过近30 年的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主流教育思想,即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转变。现有的评教指标体系注重教师教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等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三)评教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不科学

在没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相关部门制订了评教指标体系,导致部分指标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相关度不高,与现实脱节。由于指标制定过程的不科学,导致指标设置和指标表述上均存在颇多问题,如部分指标的表述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可能会对评教指标产生误解;如“教师不当言行”的表述,每个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均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管理部门认为的“教师不当言行”对学生而言可能属于正当言行,这将会直接影响评教结果。

以上问题均会影响学生评教结果,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也不能帮助教师查找自身的不足,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基于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1. 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紧扣研究主题,能够反映研究主题的本质特征,具有较强的研究针对性。

(2)科学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科学的来源、科学的测量程序和测量方法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科学性和价值性。

(3)系统性原则。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层层分解,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层次性,能够全面地揭示研究的本质内容。

(4)可比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横向对比,也能够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能够帮助不同研究主体排序找差距;纵向对比能够帮助同一研究主体实现增值评价,查找不足和弱项,便于持续改进。

(5)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应用到学生评教实际,且易于获取数据,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等。

(6)全员参与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调动能够调动的一切力量,全员参与。其中,管理部门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重要参与者。评教指标体系应在全员参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产生。

2. 构建的方法

在广泛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研究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文献研究法);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征求学生评教指标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分析意见和建议,优化学生评教指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初始问卷”(专家访谈法);通过初始问卷的施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测项纯化,得到正式问卷(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26.0 对正式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初始问卷”,初始问卷共有基本信息、满意度调查、开放式问题三部分,其中,调查部分含有19 个题项。我们在新建本科院校山东华宇工学院对初始问卷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将总体相关性小于0.4 的题项删除,得到16 个题项,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正式问卷”。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等形式向山东华宇工学院学生发放问卷7680 份,收回问卷7569 份,有效问卷7417 份,有效率为96.58%。

1.基本数据分析

从调查主体来看,覆盖了所有本科生院的所有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见图1—图3)。

图1 各本科生院学生占比

图2 学生性别占比

图3 各年级学生占比

2. 适用性检验

只有通过适用性检验的数据,才能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最典型的是Bartlett’s 检验和KMO 检验。本文采用以上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显示,KMO=0.873 >0.8,且巴特莱特(Bartlett’s)检验的sig.=0.00 <0.01,即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3.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确定

采用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法,从所有指标变量中提取少数公因子。提取公因子的原则是特征值>1,累计方差贡献率>80%。统计结果显示,4 个公因子的特征值>1,累计方差贡献率=85.822%>80%,即提取的4 个公因子能够解释16 个指标变量的85.822%,公因子代表性较强,分析效果较好(见表1)。

表1 方差贡献率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命名

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根据载荷系数将高度相关的指标归为一类并命名,即可得到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1)题项Q1、Q2、Q3。尊重学生、仪容仪表、精神面貌、备课、授课、辅导学生等内容,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待讲授课程的态度相关,统一命名为“教学态度”。

(2)题项Q4、Q5、Q6、Q7。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观点及表述、教学内容、结构及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及课程思政等相关内容,统一命名为“教学内容”。

(3)题项Q8、Q9、Q10、Q11、Q12。教学理念及课程设计、课堂氛围、学生个性培养、现代化信息技术、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等相关内容,统一命名为“教学方法”。

(4)题项Q13、Q14、Q15、Q16。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等相关内容,统一命名为“教学效果”。

5.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子的确定

采用回归分析法估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子,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子

(1)“教学效果”影响因子为0.3。教学效果是教师授课的直接产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与坏和教师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与评教成绩呈正相关,教学效果越好,学生评教成绩越高。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激发教师的授课激情,充分挖掘育人潜能,使人更进一步;坏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教师查找不足和弱项,为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指明方向。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中,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最重要,影响因子均为27,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子均为23。基础知识是进阶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石,因此,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时,首先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情况,只有真正消化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具备利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获得基础能力之上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一系列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离不开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即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究。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学内容”影响因子为0.3。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教学内容”评价指标中,内容先进、重点突出,观点正确、表述清楚影响因子均为27,教学目标、任务和进度,理实结合、课程思政影响因子均为23。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充分调研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进度。其次,观点要正确,要有前瞻性,逻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要明确、清楚地表述出来。再次,要将社会热点问题和企业前沿技术等融入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需注意教学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攻克难点。最后,教学内容绝非纸上谈兵,应与社会或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学内容中应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3)“教学方法”影响因子为0.25。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优质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若是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致使教学效果无法凸显。

“教学方法”评价指标中,课程设计、课堂氛围、现代化信息技术、学生成绩评定和个性化培养等五个指标的影响因子均为20。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包括每一堂课的任务设置、课前预习,课中的知识回顾、新课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后的作业布置,结课后的成绩评定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再次,结合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后,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方法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和所获能力,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成绩评定应客观公正,分布合理。

(4)“教学态度”影响因子为0.15。教师的教学态度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教学内容选取的科学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教学态度”评价指标中,教师尊重学生,课程育人指标影响因子为35,教师备课、授课与学生辅导指标影响因子为35,教师精神状态、仪容仪表指标影响因子为30。教师的教学态度外显为尊重学生,不仅能教书,而且能育人,包括教师仪容得体,仪表大方,精神饱满,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认真备课、授课,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等。

四、结语

本文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4 个一级指标和“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课程育人”等16 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为实现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真正实现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除了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观念,彻底解放“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发展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加大最新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评教指标体系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