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宝相花铜镜的历史文化意义

2023-11-02赵振华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宝相花铜镜纹饰

赵振华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们梳妆时所使用的日用品,正面多用玄锡作反光涂料,再用细毛呢摩擦,使其光亮照人,背面则常被铸以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经过工艺加工,形成了铜镜独特的艺术特色,使铜镜成为一类传统的艺术品。

这件河南省平舆县文物保护研究所收藏的唐代宝相花铜镜,直径14厘米,缘厚0.3厘米,器形整体为铜质圆形,背面中心有一桥形钮,六瓣菱形钮座,主区饰六朵宝相花,圆边缘。宝相花呈现出一种饱满、轻盈、玲珑剔透的美感。我们以这件铜镜为例,根据宝相花纹饰历史文献和记载,对唐代宝相花铜镜的发展、宝相花纹饰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宝相花铜镜的发展

自春秋始,至明中期玻璃的出现,铜镜艺术有着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精巧的工艺、丰富的纹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铜镜的纹饰风格则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春秋战国以涡纹、雷纹、矩纹、方胜纹等居多,汉代铜镜则在梳妆之外,被赋予了爱情、吉祥的象征,还出现各式铭文铜镜。另外还有星云镜,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规矩镜等形制。南北朝时则出现以花鸟为主的铜镜纹饰。唐代的政治、经济发达,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艺术繁荣,经济昌盛,国力强大,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形成唐代铜镜独有的纹饰,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日常梳妆的需要,成为皇家贡品和朝廷赏赐,鎏金、金银平脱、嵌螺等各类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成为当时唐代手工艺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形成了崭新的唐代铜镜艺术风格。唐镜因此也深受现代艺术学、美学家们所钟爱和关注,并从中不断借鉴和发展,使民族文化宝库中有益的东西得到发扬和传承,宝相花就是其中一类具有民族性的纹样。

唐代铜镜纹饰在写实自然花卉基础上,对纹饰进行概括、变形以后,再形成一种全新的花卉图案。例如瑞花、缠枝花、宝相花都是由此而来。宝相花的母体最早以莲花为主,随着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全面兴盛,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理想的自然花卉,被用以装饰器物外表和形象,另外还有以牡丹为母体的宝相花纹,这种艺术的融会,是外来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但其仍旧带有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宝相花将莲花、牡丹、月季等花朵进行艺术处理,形成各类不同形象的纹饰,常被用作吉祥美好的象征。宝相花铜镜是对在镜背装饰有宝相花纹饰的铜镜的总称,主要分为菱花形和葵花形两个类型。

菱花形宝相花铜镜,其钮座为圆钮,装饰的宝相花已经被图案化。通常以钮座为中心,形成一朵宝相花瓣,其花瓣呈放射式或繞钮形,布满整个铜镜的背面,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另有一种是在铜钮外或绕钮的花瓣外,分散并配有一样花瓣的六朵或八朵宝相花。其中六朵式宝相花多是大瑞花,形态各异,有怒放的,有含苞待放的,构成了一幅富丽绚烂的图画。八朵式样的宝相花铜镜,大都配有柔长的蔓茎,分出不同形态的八朵瑞花,环绕一周,四周装饰有蜂蝶花草。

葵花形宝相花铜镜,钮座以花瓣居多,大都是莲花形钮。在钮座外配有六朵或八朵宝相花瓣,外观与菱花形的六朵、八朵式纹饰装形基本相同,其花蕊和花瓣多为端庄素雅的花卉,边缘为素缘。平舆县文物保护研究所这件铜镜是圆形的六朵宝相花。

二、宝相花纹饰产生背景

宝相花的发展与佛教兴起是分不开的。魏晋时期,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宗教理念,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普通民众和统治者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慰藉,从而使佛教迅速得到发展。

宝相花造型中的莲花纹,是佛教本土化以后发展的重要产物。佛教传入中国,使艺术生活中的植物装饰纹样兴盛,莲花纹应运而生。莲花被古印度当作圣物,人们把莲花与佛教的教义、规则相类比,形成了当时人们对莲花的崇拜。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被比喻成莲花,佛教的《妙法莲华经》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形成一种佛即是莲的观念。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莲花纹逐渐演变为宝相花纹。佛教莲花化生的思想,与中国吉祥、美好的寓意相互结合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宝相花。如唐代的藻井莲纹是融汇了当时的牡丹、茶花、西番莲等多种自然花卉以后,演变发展成宝相花。而佛教中那花朵丰硕、形态写实的莲形纹饰,则演变发展成为宝相花纹。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唐代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得到传播与发扬,进入中原以后,两种不同文化经过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族的交流以及融合发展,特别是来自西域的胡风文化,豪迈奔放的特点,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民族服饰、乐器等文化元素进入中原以后,使中原文化的艺术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展示形态呈现多样化、融合发展。而经西域传入并经过汉化之后的西域文化,在唐代则更是盛极一时。装饰纹样不断创新,融合了众多的地域元素,体现了各地文化特色。宝相花纹饰已不再是宗教纹饰和自然花卉纹饰,而是融合种种文化以后全新的一种艺术象征和趋势。

在融合开放的唐代,丝绸之路将中外文化相互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人们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中亚和西亚的服饰、器物及动植物进入中国以后,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许多外来的纹饰和元素进入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传统工艺装饰图案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外来文化元素,通过借鉴和发扬,宝相花纹饰在中华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最终形成唐代铜镜中独特的宝相花纹饰。

自然花卉作为独立的装饰纹样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佛教的传入,使莲花纹大量出现在宗教艺术品和世俗的工艺品中。进入唐代,除了之前魏晋时期的忍冬纹、莲花纹,出现了牡丹、芙蓉、西番莲等纹饰,雍容华贵的牡丹、冰清玉洁的莲花则深受世人所钟喜。牡丹,作为洛阳的象征,其以花朵硕大而著称,富丽堂皇、热烈奔放的花卉特色形象,与大唐盛世的性情相辅相成,成为幸福、吉祥的代名词。源于莲花的宝相花,在唐代便逐渐转化为牡丹花的造型,形成以牡丹为母体的花卉。莲花,则深受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前有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孟浩然的“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莲花形象和寓意至今仍深入人心。宝相花铜镜中以莲花为原型的主体纹饰,应与唐代这种爱莲的社会风尚相关。

唐代有爱牡丹、爱莲花等社会风尚,人们便把它们作为装饰应用在各种器物上,艺术化、美化,演变后的宝相花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形成了精美的唐代宝相花铜镜。

三、宝相花铜镜的历史文化意义

唐代宝相花铜镜作为以花鸟纹饰为主体的装饰工艺应用到铜镜中的开始,标志着人们欣赏观念的一种发展与转化。魏晋之前,人们在铜镜上的装饰工艺广泛应用几何纹、神兽、动物纹等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则以青铜的雷纹、涡纹、矩纹,汉代的铜镜则除传统的纹饰外,出现了星云纹、规矩镜等纹饰,宝相花的兴起,则是唐代对自然事物欣赏理念的一种发展与演变,更加崇尚自然花卉,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追求和向往。

在历史发展中,铜镜大都是圆形的,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美满和吉祥。唐镜的外观和形制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葵花形居多,但也出现了菱花形、方形、亚字形等形制。宝相花铜镜开了铜镜形制多样化的先河,这就突破了传统铜镜圆方模式,开启了新式样、新题材、新风格。花形钮座的出现,将钮座巧妙地融入铜镜的整体装饰之中,使铜镜的外观更具新意,铜镜制作的艺术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唐初时的铜镜,大都布局拘束、样式陈旧,以传统工艺和造型居多。随着自然山水艺术理念的融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植物纹饰的不断增多,构图变得活泼、开放。宝相花铜镜的纹饰也由静态向动态转变,成为铜镜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铜镜中瑞兽的形象由静态逐渐向动态转化与演变,也促使自然花卉纹饰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种静态布局向动态画面发展,自由活泼的蜂蝶花鸟,优雅的藤蔓,丰满柔和的宝相花,形成了唐代铜镜中自然花卉的文化意境。

总之,宝相花独特的自然花卉意境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一种形态,唐镜宝相花的历史文化意义,则成为唐镜中的代表之一,不仅开启了自然山水艺术理念在铜镜制作中的应用,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唐代文化艺术所蕴含的热烈奔放和大气磅礴。

猜你喜欢

宝相花铜镜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宝相花纹载体展现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蜡染的纹饰探讨
唐代敦煌莫高窟藻井中宝相花纹样的秩序感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宝相花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