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
2023-11-02陈红显
陈红显
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国家也发布了新的会计标准,这就给各个行业的内部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还可以提高其办公效率,完善单位内审监督机制,便于领导决策,促进单位财务管理转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今后单位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监管,并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有效调控,对其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还处在摸索之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精确地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功能,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将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对财务工作进行重建和改进的目的,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结果。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果行政事业单位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财务数据信息化和管理规范化就成为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为资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支撑。在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时,要与单位已有的电脑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才能确保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安全、平稳地运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建设不足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起步较晚,所以很多单位上至领导,下到底层的工作人员,都只对其浅尝辄止,有的还会对其进行忽略。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对单位的内控制度往往是一言九鼎,违背单位内控制度的制约;在基层员工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因此,员工不能在工作中主动地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二)风险评估与管理有所欠缺
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寻找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根据这些风险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意义的控制策略,将风险排除出去。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大部分机关和机构的风险观念比较淡薄,主要体现在:将风险防范视为一个部门的独立责任,没有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了对风险的处理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缺乏事前的预测评估与事中的监督控制。
(三)单位预算管理不足
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对于稳定财政运行,保证财政预算的科学配置和及时下达,可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虽然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获得了明显的预算执行控制效果,但是从地方所公示的預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来看,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预算执行控制不力的现象。举例来说,某市“三公”经费在2022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5%,说明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5%,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然而,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以下问题:下属的某地区财政部门,在编制的政府基金预算中,笼统地编制了14.41亿元的政府基金预算,而没有根据工作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解,从而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同时,也没有对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三公”经费和上级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全面的复函,最终复函金额与核准金额相差1.46亿元。
(四)内部监督匮乏
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构建设不足,监督机构担负起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内部监督责任,在进行内审的过程中,可以对各部门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但在现实中,许多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缺陷。有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有些事业单位尽管设立了内部审计组织,但是内部审计组织通常都是设立在财务部,没有独立的能力,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内审组织的内部监管功能很难完全发挥出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控制环境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单位上下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对单位内控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培养“上行下效”、人人都积极参与内控工作的良好氛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来说,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视野,要清楚地了解到,强化内部控制与一个单位长期的稳定、健康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从单位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考虑,并且要把建立和强化单位的内控意识摆在第一位,始终把单位的内控工作当成是单位发展的命脉,并经常向员工们强调,要让员工们具有更强的内部控制的意识。每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真地领会有关文件和规定的内容,明晰自己在内控工作中的职责,把内控思想融入 自己的工作之中。
(二)深入推进风险评估与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联系,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强化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地将风险意识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一要强化系统性的风险观念,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每一个层面上的风险要素进行科学的认识,弄清各种风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要强化对主要风险的认识,注重对资产、基金等主要经营环节的风险的预防与解决。三要强化动态的风险观念,要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引发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且要对其进行实时、准确的判断,以提升相应的对策的有效性。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机关的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健全风险评价的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专项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其次,要健全风险评估和追责机制,把风险评估列入部门业绩评估之中,对于应该进行评估却没有进行评估的内容,或者评估不认真、工作责任没有落实好等导致的重大风险问题,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问责。
(三)加强预算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预算的协调、规划与控制功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预算进行强化。首先,要在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预算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以此作为基础,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将所有的财务收支都包含在预算范围之内;其次,要做好预算统筹工作,并与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订预算执行控制计划,将财政预算向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倾斜。最后,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按照“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以经过当地人大批准的预算为基础,展开预算分配与下达,将各单位、各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逐一落实,加快预算的执行进度,加快预算的执行质量。
(四)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组织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组织的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内审组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进行内部监督、检查与自评。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应该与内部审计机构相结合,采用专项监督的形式,每年最少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并督促单位完成整改工作。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大部分都出现控制环境建设不足、风险评估与管理不足、控制活动有效性低、内部监督缺失等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内控的关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从而提高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控制活动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审计机构进行强化,利用外部监督力量来推动监督机制的落地,从而为内部控制价值效应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