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3-11-02房广云
摘 要: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深入推进,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现如今,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试图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文章就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健全数学课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9-0011-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房广云(1981.6-),女,江苏省扬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的讲解,并为学生设计海量的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然而,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逐渐淹没在题海之中,难以感受数学的魅力,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只有拥有清晰明确、逻辑鲜明的思维,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享受数学课堂,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对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应当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优化安排,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好地突破所学知识的难点,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建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1 多措并举,增强创新思维
1.1 聚焦知识,夯实基础
要想让学生轻松地应用数学知识完成创新,教师应当做好基础数学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结构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当教师延续传统教学手段,直接采取口述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心底排斥数学,弱化学习的欲望.对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后,不妨为学生引入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1].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章节时,教师先对教材进行解读,指出对顶角的性质等内容,是着重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而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小孔成像的画面,以便基于此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两条光线交叉后形成了哪些角.随后,教师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引入对顶角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对顶角定义的印象.紧接着,教师再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的画面,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图中包含多少对对顶角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顶角相等”这一知识的印象.
现代教育资源的作用不容小觑,能有效缓解传统数学课堂中的教育难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案例中,教师利用媒体技术转变数学知识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1.2 利用游戏,激活思维
大多数教师对游戏活动存在偏见,认为学生只会在游戏中耗费时间与精力,难以真正地透过游戏的方式汲取知识,实则不然.游戏活动是许多学生钟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进入初中后,游戏仍旧在学生的心底占据一席之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游戏活动,活化学生的思维,以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自由发展[2].
比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运动》章节的教学中,当组织学生学习了“图形的翻转、旋转、翻折”等内容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两个图形,其中一个图形为直角梯形,各个直角边边长分别为1、2、2,另一个图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1、2.随后,教师向学生引入游戏活动的要求:请同学们发散思维,对这两个图形进行自由组合,看看能够拼出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规定时间内拼出图形数量越多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清楚了游戏的玩法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解放自身的思维,创造性地对上述两个图形进行组合.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再请获胜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积累更多的创新想法.
游戏如同一支画笔,让课堂变得五彩斑斓.案例中,教师围绕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游戏活动,唤醒学生的求知热情,能有效润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神秘与魅力.
2 多样探究,发展探究思维
2.1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常客,在过去,许多教师习惯将问题当作检验的标尺,利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查看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后续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健全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主动地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
例如,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先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出发,给学生设计问题: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是怎样获得的呢?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随后,教师导入新课,并向学生提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怎样的呢?在解析式中自变量能否为0呢?绘制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绘制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呢?”等问题,延续学生的探究,以便学生在逐一解答上述问题中,完成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分析.
教师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沿着提问的思路对未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掀开数学知识的面纱,直面数学的魅力.
2.2 合作互动,集体探究
在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行培养时,教师能够发现不同学生的探究进度存在较大差异,即有些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强,能够迅速揭开数学知识的神秘面纱,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建构,而有些学生经常缺乏探究的方向,以至于探究学习的热情日渐低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仍旧延续旧法,引导学生单枪匹马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势必会阻碍部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对此,教师不妨基于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把握,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平台,促使学生在交换彼此的想法中碰撞思维,进一步提升探究思维能力.
比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你能否使用配方法,求出它的两个根?”等问题,请学生根据自身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围绕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进行直观判断.随后,教师采取互补的原则,进行小组成员的划分,促使各组内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在分好组后,教师为学生引入“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任务,请学生在组内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展开探究学习,这样,在不断碰撞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思维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可见,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互补的原则,为学生创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请学生在组内展开交流,促进不同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以便他们的探究思维实现自由生长.
3 衔接生活,强化应用思维
3.1 立足生活设导,建立应用意识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情绪.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导入,以至于学生对未知的数学知识丧失学习热情.生活元素对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對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也会将目光放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漫步在数学的殿堂.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数学与生活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利用生活元素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以便学生在课堂之初就建立应用意识,懂得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4].
例如,在初中数学《确定与不确定》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国际乒乓球竞赛的视频,并使用文字呈现如下内容: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小王和小李分别进入决赛,那么这项比赛:(1)冠军一定属于中国;(2)冠军会属于外国选手;(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小王……围绕上述内容,教师提出“上述事件,哪项是一定会发生的呢?哪项是一定不会发生的呢?”等问题,引起学生的热议.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先不判断学生的对错,而是顺势为学生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这节课,再来分析上述事件吧……”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形成期待,积极地开启新课之旅.
不难发现,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元素进行导入环节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关注,也能训练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自觉地立足数学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3.2 设计生活习题,锻炼应用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但是,纵观当前的数学课能够发现,许多教师设计的数学习题过于单一、乏味,难以体现数学学科的生活色彩.长久以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学生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无法实现活学活用.对此,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后,教师不妨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的生活习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的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为学生转化等应用思维的发展铺垫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引入一些极具生活色彩的典型例题,如“在马路边有一根高为8 m的树,雷雨天气的到来,让这棵树从离地面3 m的地方弯折,那么树的顶端是否会落到距离它底部3 m的地面上呢?”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对上述习题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直观判断,以便及时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补足,帮助学生健全数学知识体系.
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色彩的数学习题,无疑为训练学生的应用思维创造了便利条件.案例中,教师先做好基础数学知识的讲解,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生活化习题,能助力学生应用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从生活中提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师要立足数学学科的特色,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揭开数学的奥秘,感悟知识的真谛,让各种思维自由生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会花.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6):108-110.
[2] 魏全定.培养思维,鼓励创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教育(教学),2022(12):81-82.
[3] 周明洁.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179-182.
[4] 王伟星.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9):91-95.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