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四大策略 优化计算教学

2023-11-02陈丽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丽娟

【摘要】学生能否学好“计算”,关系着其未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经历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的过程,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教学,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出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计算能力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生能否掌握好“计算”,关系着其未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换而言之,任何数学学习都离不开数学计算.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计算教学实际上也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地位最为基础、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小学生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因此,计算教学实际上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是決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计算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定律,给学生的计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向,直接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丰富自身的学习视野.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学生在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进而使学生将来能够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因此,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是学生具备社会实践中需要的基本素养.

(二)满足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了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学习中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计算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引导小学生灵活运算掌握数学原运算中存在的算理,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的计算素养显著提升,引导小学生在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正确且高效的计算方法,将所学知识内化内自身的数学技能.

(三)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在目前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问题,掌握多种计算方式,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主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会传授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运算效率,使其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去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计算能力与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际计算练习的机会,教师单纯通过示范性的讲解无法使学生对计算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影响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同时,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海量的练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因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计算任务.

(二)学生缺少计算的信心

学生计算时需要不断思考,分析符号与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数学逻辑关系,完成多元化计算活动.因此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提升计算能力,还包括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将会受到注意力、数学思维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不利于形成学习信心.此外,学生如果计算思路不够清晰,将会受到多种学习情绪的影响,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运用四大策略,优化计算教学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计算能力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观念上的偏差,特别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认为数学计算不需要强大的思维空间,因而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上,更多依靠题海战术企图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尽管这种教学方法由来已久,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非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探寻有效策略.

(一)明确算理,理解计算含义

在大部分教师看来,数学计算并不需要多余的讲解,只需直接将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再布置大量的针对性训练便可让学生顺利掌握.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极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找不到出错的根源,更谈不上反思和改进.比如,有的学生在比较“4+54”与“5+45”的大小时,看到两边的数字差不多,又都是加法,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相等;有的学生在解答“20+45-20+45”时,有些学生一看到中间一个“-”两边数字相同便直接给出答案为“0”,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计算顺序.因此,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计算规则,学会灵活地运用算法解题.教师应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原理,让他们在计算过程中深入思考,领悟计算的内在含义.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围绕着“48+8”这道例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企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动脑,提出了以下几种解题方法:第一种,将8拆分成2和6,然后用48+2凑整得到50,再计算50+6=56;第二种,将 48拆分成40和8,8+8=16,40+16=56;第三种,将8看作10-2,接着分别计算48+10=58,58-2=56;第四种,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比出最简捷、快速的计算方法.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对计算原理的认识,是算理意识养成的前提,是算理从意识上升为素养的重要前提.这样的教学,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亲身探究,促进计算理解

教师基于学生当前阶段的思维特性,通过生活化情境,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算理与算法的内涵.这也意味着,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教学,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处理好复习与创设情境的关系,动手操作时机的把握、算理和法则的关系,教材和学生的关系,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口算和笔算的关系,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关系等热点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时,围绕着这样一道例题组织学生讨论,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热情:桌面上有3盒粉笔,每盒有30支粉笔,总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累很快列出算式:30+30+30=90(支).此时,教师提示:“相同数做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表示.”顺势引入了乘法教学,写出了式子“30×3”.随后,教师又设计了类似的题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方面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的记忆.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主探讨和思考机会,借助已有知识不断升华,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又如,教师在教学“笔算乘法”时,围绕着这样一道例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为了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教师准备提前制作150朵花.已知,每制作一朵花需要耗费2分钟,完成150朵花的制作需要耗费多少分钟?学生们根据课堂所学列出算式“150×2”.

师:怎样计算出结果呢?

生1:把150拆分成100和50,先算100×2,再算50×2,最后两者相加得到300分钟.

生2:直接列竖式计算.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积极寻求切入点,通过引导、铺设等方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由计算的演变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对于以前传统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计算体验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丰富对于计算的认识,然后内化于心的认识.这样的显性认识与隐性认识同时形成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理解去算理和算法,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计算素养也就能够更加顺利的得到培养.

(三)注重计算过程,梳理计算算理

计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正确性,也就是提升正确率.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必须充分理解算理,并且要将理解的算理内化成自身直觉性的计算能力.如果说平常的计算教学是强调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计算过程,将计算的过程说出来,这既是信息的输出过程,也是对算理的梳理.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从而弄清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时,就可在学生完成列式计算后要求学生对其计算的过程进行口述.基于课堂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积累了一定解题经验,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规则,明白在竖式乘法中需要将十位对齐了再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知识积累完整地表述出计算过程,但最终得到的答案并不都是正确的.此时,教师并没有急着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书,边写竖式,边说思路.

教师从同学的口述中就会发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算理.为了帮助学生厘清算理逻辑,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找到了学生错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引领学生认识错误,帮助学生改进错误.

(四)设计“深度”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开展“深度”练习,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练习题目的质量,让学生记住解题典型,提高其计算效率.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需要凸显其“变”,用丰富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用“乐学”促“好学”.

1.设计针对性计算练习

对于教学过的算法,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每当学习完新课后教师可以针对易混淆知识点安排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分辨多种算法,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提高个人的观察力与注意力.针对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同一类型题目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和分类错题,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多元化计算练习

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丰富练习题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选择题、多选题、连线题等不同形式的计算练习,增添学生的解题趣味,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投入计算练习之中.

3.设计开放性计算练习

要“深度”开展计算能力教学,就需要通过提高练习的质量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对于部分带有启发性的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对比和归纳后总结出最优的计算方法;针对部分综合性练习,教师则可以从基础算法做起,引领学生活用数学的转化思想来寻求解题思路;针对那些需要列竖式来计算的练习,应该将重点放在结果的验证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竖式的差异来明辨算法,进而推动数感的提升.

总而言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的数学知识建构都是在计算的基础上,这一阶段是接触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步骤.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对数学人才的培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技能,应当被所有数学教师重视.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状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要积极探索计算方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和算法的真正涵义.并且教师需要从以往海战题述的训练中脱离出来,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正确计算,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进而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8-29.

[2]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55-58.

[3]程爱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8):82.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